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荀彧前期尽心尽力的辅佐曹操,帮助曹操统一北方。后来,两人因为曹操称魏公的事情而分道扬镳,这一前一后,诧异很大。不但现在的人们很困惑,古人也很困惑。所以有许多人讥笑荀彧,说荀彧是汉室倾颓、曹魏得权的主要帮凶,虽然最后以自杀明志,为之晚矣。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是不懂荀彧的。为什么呢?
大多数人对荀彧不理解,究其原因是因为对曹操有误判,人们都认为曹操是奸雄,于是想当然的以为荀彧也认为曹操是奸雄。那么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非也。早期,曹操和荀彧一样,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为什么这样说呢?
当时董卓挟持汉献帝,乱政于洛阳。关东诸军联合起来讨伐董卓,但是却只联合无征伐,这让年轻的曹操气愤不已。曹操认为:既然联军已经集结,为何要按兵不动?现如今董卓挟天子西迁洛阳,失掉民心,一战可定,不可错失机会。
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曹操的目标很明显,那就是诛杀董卓,拯救汉献帝。这是什么行为?典型的捍卫汉室王朝的忠臣,这时的曹操虽然有点愤青,但是勇气可嘉。他随后领兵独自进兵荥阳,在荥阳被董卓手下将领徐荣所败,差点丧命。
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在当时所有的联军队伍中,曹操的实力是最弱的。为什么呢?袁绍为渤海太守,和韩馥共享冀州。刘岱是兖州刺史,孔伷是豫州刺史,张邈是陈留太守,桥瑁是东郡太守等等,只有曹操是以私家军起兵于陈留,实力最弱。即使这样,曹操确是最勇敢的。
因此,当袁绍取代韩馥后,尽管他礼待荀彧,荀彧还是离开了袁绍。为什么呢?史书记载: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其实这个说法是有误的,即使荀彧能看到曹操有才能,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投靠曹操也绝不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
袁绍当时尽占富饶之地,有兵甲,是最有希望拯救汉献帝的。但是袁绍身为盟主却无心西向戮战董卓。这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袁绍有兼并天下之心,他已经放弃了汉室朝廷。而当时的曹操心存汉室,有勇有谋,是最适合投靠的对象,因此,荀彧投靠了曹操。荀彧投靠曹操后被曹操视为“吾之子房”,从此以后两人患难与共,从微小的力量开始慢慢发展。
曹操开始是很可怜的,身无立锥之地。所幸的是运气还算不错,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所杀,于是郡中功曹陈宫推举曹操为兖州牧,从此以后曹操有了地盘。但是随后曹操因为父亲被陶谦所杀,于是率兵征讨徐州,陈宫勾结张邈,迎吕布入兖州。当时兖州各郡皆叛,只剩下范县、东阿、鄄城得以保全。
而最先发现叛军苗头的就是荀彧,荀彧看到张邈无故调动军队,认为有变,于是提前做准备,终于保住了鄄城。后程昱和荀彧说服范县守将,保住了范县。三县坚守,等待曹操回军救援。后曹操与吕布戮战,由于蝗虫之灾泛滥,军队无粮可食,双方罢兵。
后曹操又两次讨伐吕布,双方对峙,谁都无法取胜。曹操于是想先进攻徐州,然后再回师征讨吕布。这时荀彧制止了他。荀彧认为:兖州虽破,却是曹操的根基。不固根基就无法发展壮大,因此不能失去兖州。曹操经过与吕布的持续拉锯战,终于生擒吕布,夺回了兖州。
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后,荀彧就建议曹操奉迎天子。其实奉迎天子是把双刃剑,如果自己有实力,那么奉迎天子是个好事情,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如果没有实力,那么奉迎天子就是个祸害,很可能被大家群殴。而曹操就属于后者。
曹操奉迎天子后,汉献帝封曹操为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这时袁绍不高兴了,耻于位列曹操之下。曹操为了袁绍高兴,于是将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这就是当时曹操的处境,虽然挟天子,但是真的令不了诸侯。
因此,此时的荀彧和曹操真的算是患难与共,两人一个外出攻城略地,一个留守后方定夺军国大事,共同维持着兖州及许都的安全。后曹操与袁绍争雄,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是荀彧写信劝曹操坚守,最后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那么荀彧和曹操又是什么时候翻脸的,因为什么事情呢?
准确的说,是在曹操彻底平定北方之后。曹操原来唯一惧怕的对手就是袁绍,袁绍死后,曹操一举扫清北方袁氏势力,实力从原来的最弱变成了最强。而这时曹操的心态开始有了变化。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原来曹操刚刚奉迎天子时,侍中太史令王立曾经多次对曹操说:天命有归,五行轮回。如今汉室衰微,取代汉朝的将是魏,而唯一能平定天下的是曹氏。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但是曹操很谨慎,立马说道:我知道你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谁也不知道,你就不要再说了。
立后数言于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公闻之,使人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等到曹操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后,曹操心态开始有了变化。公元208年,曹操公然废三公,重设丞相官职,而且自封为丞相,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公元212年5月,董昭等大臣上奏汉献帝,认为曹操功盖千秋,应该册封为魏公。这时曹操没有再推辞,准备接受。而此时荀彧仍然对曹操抱有一丝幻想,当董昭等人拿此事询问荀彧意见时,荀彧说:曹公兴义兵以助朝廷,志虑忠纯,君子爱人以德,我们不应该参与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曹操知道后很生气。那么两人到底分歧在哪里呢?
曹操认为:荀彧辅佐有功,应该有难同当,有福共享。我为魏公,你当三公,皆有进阶,有何不妥。而荀彧则认为:当初兴义兵以助朝廷,本应当匡扶汉室,安守本分。你曾经是司空,如今已经做了丞相,难道还想图谋魏公的位置吗?公之后就是王,而汉朝天下有古训: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你难道想当乱臣贼子吗?
于是,曾经的患难之交,如今因为政见分歧而陷入冷战。曹操为汉朝丞相,荀彧为汉朝尚书令,曹操要想当魏公,没有尚书令的同意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曹操召荀彧随军,想和他谈谈心,了结此事。
其实两人的想法彼此都心知肚明,但是站在正统的立场上曹操不占理。于是荀彧想亲自求见曹操,找曹操好好理论此事。但是曹操没有给他机会,曹操闭门不见,因为曹操怕他。
至董昭建立魏公之议,彧意不同,欲言之於太祖。及赍玺书犒军,饮飨礼毕,彧留请间。太祖知彧欲言封事,揖而遣之,彧遂不得言。
随后曹操以比较委婉的方法去规劝荀彧,他派人给荀彧送了一个食盒,而盒内空无一物。寓意让人深思,可以理解为汉室已亡(空盒),要想吃饭,还必须找我。可以理解为你已经没有用处了,彼此两清。不管怎么理解,荀彧看到这个食盒后自尽而亡,一代英才就此走完自己的一生。
回顾两人合作的经历,荀彧一开始就看出来曹操是个奸臣吗?没有。当年的曹操以微弱之势逆袭董卓,其行为活脱脱就是一个最大的忠臣。只是后来曹操战胜袁绍,陡然变成最强的割据势力,曹操心态变化了而已。而跟随曹操的人哪个不想随着曹操的称帝而荣华富贵?曹操想,那些部下也想,但是荀彧不想。为什么?
因为在荀彧心中,比荣华富贵更重要的是名望。他不想自己在历史上落下一个乱臣贼子帮凶的罪名。既然曹操是自己一手帮忙发展起来的,如今政见不再一致,那么为了维持自身的清白,只有以死明志了。这就是荀彧的苦衷,而这苦衷又有谁能体会呢?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操从一开始并不是奸臣,所以荀彧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他。因为帮助他就是帮助朝廷。否则曹操被灭,汉献帝又要流离失所。但是后来曹操灭了袁绍之后,开始慢慢有不臣之心,这是荀彧不能控制和左右的。于是为了和曹操撇清关系,荀彧选择了反对曹操,后反对无效,荀彧以死明志。这就是荀彧前后矛盾的真实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呢?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荀彧为曹操出的第一个计谋是_为什么荀彧后期反曹操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荀彧前期尽心尽力的辅佐曹操,帮助曹操统一北方。后来,两人因为曹操称魏公的事情而分道扬镳,这一前一后,诧异很大。不但现在的人们很困惑,古人
-
未央宫比故宫大多少_未央宫的建筑特点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它也是
-
曹丕为何封曹操为魏武帝_北魏孝文帝是曹丕吗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曹丕(187年-226年),曹操与卞夫人生的长子。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在我国历史上声名赫赫,成就主要是在文学上,与其父亲及
-
曹魏历代帝王_曹丕是魏文帝还是魏武帝
魏文帝曹丕,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 是 三国时代 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 四百多年统治。 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
-
汉书记载了汉高祖到汉献帝之间的历史_汉献帝禅陵
在所有的历史教科书中,虞舜禅让大帝位于大禹是中国历史上“公天下”最后一次禅让。很多人不知道,夏启代大禹继承夏朝之后2000多年,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曾在400年时间里相继出现了
-
荀彧帮曹操后又反对曹操当魏王_三国曹操的谋士荀彧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在曹操创业的时代,荀彧在曹营的地位就相当于诸葛亮之于刘备,重要性甚至还要更进一步。当初,荀彧是在曹操最低落的时候来投奔的,他之所以选择了曹操,
-
荀攸是哪里人_三国里荀彧和荀攸是什么关系
荀攸(157年-214年),表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
-
三国演义荀攸简介_三国曹操的谋士荀彧
导读 在东汉末年的战火硝烟下,诸侯纷纷起兵割据一方,所谓乱世出英雄,不少英雄豪杰,智者谋士在乱世中谋得一方天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最终在各大势力的相互制衡下形成了三国鼎
-
曹操的谋士 曹操的八大谋士排名_曹魏的十大谋士
曹魏雄踞中原地区,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从武将谋臣中就能窥探一二。整个三国不仅是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是谋臣智慧的博弈。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士呢?指荀彧、荀攸、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