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宝、罗士信都是齐州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曾一同同在张须陀帐下效力,还一起袭击卢明月大营,破了十多万大军,立下大功,二人的关系应该很不错。而罗士信尤为出彩,隋炀帝甚至令画工写下张须陀与他一同击贼的情景,上传到内史省。张须陀死后,二人跟随裴仁基归顺了李密。
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人(今属山东东平县),早年是乡中豪杰,组织了几百人马保卫乡里,后来归顺了李密。他们三人和裴行俨是瓦岗军最勇猛的内军四骠骑,四骠骑下有八千人,号称能当百万之军。之后,罗士信与王世充交战,一时大意被王世充俘获,王待其甚厚,与他同寝食,可媲美刘备之于关张了,于是他投降了。李密失败后,秦叔宝、程咬金也投靠了王世充。秦叔宝被封为龙骧大将军,程知节不清楚。但总之,王世充待他们不薄。
此后,罗士信因不屑与主动投降而导致李密军崩溃的邴元真同列,加之被王世充冷遇,率所部千余人归顺了唐,被授为陕州道行军总管。稍后,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也因不齿王世充的为人,归顺了唐,他们二人的私交肯定很好。秦叔宝先被授为马军总管,后被任命为秦王府右三统军,程咬金当时的职位则是秦王府左三统军。一左一右,说明他们水平相当。王世充被平定后,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分别被封为郯国公、翼国公、宿国公。
后来,罗士信讨伐刘黑闼被俘杀。因生前就感激裴仁基的知遇之恩,说死后要于葬在他的墓旁,最终他达成了这个心愿。这三人都是不世出的猛将,披坚执锐、战必先登,但天下平定后,剩下的二人都鲜有战绩,在凌烟阁的排名也不高。秦叔宝也就罢了,因为早年太过生猛导致伤病缠身,638年就去世了。程知节活到七十六岁,也只在高宗显庆年间,有过一次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军事行动,还因为屠城以及抢夺财物被免了官。感觉其原因,一是归顺较晚,武德二年才归顺李唐,而像刘弘基、段志玄这帮人,早在太原时就追随李家父子了;二是他们都是先锋型的猛将,可能不适合独当一面;三是程知节长期任泸州都督,与战事频繁的北方相距甚远,况且李唐起家依靠的是关陇军事集团,而他这个关东人想必会遭受打压,太宗就经常毫无顾忌的说关东人如何如何。
单雄信祖籍是曹州,生于潞州(今山西长治),骁勇善战,军中号为飞将。李密建号魏公后,为左武侯大将军。魏在偃师大败后,他投靠了王世充,封为大将军。在与李世民的遭遇战中,差点将其生擒。一说是被尉迟敬德刺于马下,太宗方得逃脱,一说是李勣呵斥他“此秦王也”,方才退走。王世充覆灭后,他和一批降将被处决于洛阳。
李勣祖籍也是曹州,生于滑州(今河南滑县)的富豪家庭,后来投靠了瓦岗军。他善于谋划,作战勇猛,曾杀死了秦叔宝和罗士信的老领导张须陀。在军中的地位也很高,李密称魏公后,封为右武侯大将军。李密归唐后,原先的地盘几乎全被他占据。李勣不愿自己将土地人众献给大唐以换取富贵,而是将表章送到李密手中,让他自己贡献。之后,他也归顺了唐,被封为授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曹国公,赐姓李氏。平定王世充后,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勣为下将,甚至两人一起乘坐兵车、穿着金甲到太庙告捷。
李勣的忠义千古流芳,其中就有,单雄信被杀前,以自己的官爵家财为单雄信乞命。被高祖拒后,他到狱中诀别,挥刀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单雄信吃,说要让自己的肉与他同归于尘土,以表自己的兄弟之情。
这几人在瓦岗军中时,李勣、单雄信地位最高,分别为左、右武侯大将军。二人都是瓦岗军中三杰之一,也是能独当一面的帅才。尤其是李勣,可以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秦、罗、程次之,都堪称熊虎之将,是冲锋陷阵,战必胜、攻必取的前锋,三人的武力也特别惊人。
李勣是混的最好的,一生位极人臣、出将入相,名满天下,又享得高寿,只是徐敬业起兵后,家族蒙受了灾难。单雄信最惨,一生未遇明主,在史书中也完全是乱臣贼子的形象。罗士信英年早逝,死时才24岁(另有20岁、28岁之说),这家伙杀人如麻,貌似也没亏。秦叔宝、程咬金都是开国元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秦二哥有点可惜的赶脚,程寿命最长,可惜晚节不保,好在儿孙满堂,有一子还作了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