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画家何海霞作品价格_何彩霞画家

画家何海霞作品价格_何彩霞画家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12 00:43:57
阅读: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何海霞(1908—1998),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的专业画家;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1908年9月生于北京,其父母酷爱文艺,对少年时代的何海霞影响颇深。

何海霞幼时即喜爱书画,青年时期曾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1924年拜韩公典为师,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随其游历山东、四川;何海霞随张大千习画期间,饱览了中国古代名画并大量临摹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真迹;1936年,他与齐白石、张大千、于非暗在长春、大连等地举办作品联展。

1951年春,由重庆迁居西安。1956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任专业画家。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与石鲁、赵望云等一起切磋山水画创新,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1961年,他曾应中央美术学院之邀,在该院授课两年,培养了一批中国画人才。1976年后,他应邀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创作许多巨幅山水画,为社会瞩目。1983年,他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不久后调北京,在中国画研究院任专业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此间兼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委员会顾问,以艺术为纽带,为中外文化交流贡献了力量。

何海霞先生擅长山水画,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饱游沃看,师法自然。何海霞的山水画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他在水墨、青绿、界画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面貌多样,既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精致的小幅作品。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给了他不少灵感,其作品个性鲜明,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蔚为大观。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华岳清秋 1987年作 (57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

款识:华岳清秋图。何海霞。作镇西天一华山,雄奇秀拔照人寰。尽收气象拈毫底,歌颂大地锦绣山。陈散原老人曾题太华有句:拾得易义书于尔。丁卯秋月,燕人何瀛,时年七十又九矣。钤印:何瀛、海霞、何瀛、霞客、大河、苍苍暮年、大有作为、爱我河山

何海霞的作品中,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和水墨浅绛,早已高度娴熟地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而且相得益彰,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所绘此幅金碧华山,多以石绿、草绿、浅绿为基调,再揉以钛青、石青、墨绿、金色,使千山万壑金光闪闪,清雅富贵,具有风姿摇曳的魅力。这种苍润粲然的写意青绿山水画面貌的产生是与他四登华山,在“外师造化”的过程中,陶冶灵性,领悟画道,消化传统,有心造像,寻求新法,逐渐解决了传统绘画技巧描绘的难题,突破了传统的笔墨程序与写生写实结合的难关,把自己的学养、情思外化于一木一石,逐渐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取向。正如古人所说:“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欲。”何海霞这类气吞万象的胸怀,孕育着何氏雄浑大气、坚实凝重的写意重彩青绿山水画风,赋予了金碧青绿以开放的形式,是以往所未有的大视野、大气象、大格局。不仅在形式结构上前所未有,而且在艺术技巧上也是千锤百炼,无懈可击的。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华岳雄姿 镜心

五十年代初,他迁居西安,同赵望云、石鲁共创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为中国画图式转型迈出了决定性一步,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石鲁、赵望云并称为长安三杰。

本幅山水创作于八十年代中期,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画家的审美创造活力,这一时期,画家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构图严谨、设色金碧绚丽的力作。《华岳雄姿》是先生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一幅精品,大尺幅大气象,稳壮雄奇,辉煌夺目,色彩的渲染华贵空灵,元气流动而又不失清隽雅丽的风致。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生机勃然,气象万千的韵致,既有传统的风骨,又有主观的精神。他对人生参悟透脱,遍揽天地大观,上苍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历史又给了他以机遇,他步入了“画自己”的自由境界。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华山青绿 1980年 纸本设色 中国画研究院藏

此幅《华山青绿》表现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和雄奇,将北方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山石轮廓用粗壮浓墨线条直扫而下,方曲有力,再用浓淡墨皴擦,参以斧劈皴,兼用揉笔,表现山石的坚硬和凹凸。松树粗壮劲健,松针刻画细致,岭背石磴陡峭而上,几乎垂直,以至依山趋于云霄,而山腰云雾横锁,愈显山势崎峭险峻。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翠岭横云 1990年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画中整体气势雄健朴茂,画家突破传统的三远法,而是将中景前置,产生视觉冲击力,表现了山势高耸突兀的气势。层层叠加的峰峦连绵不绝,侧峰则一左一右、一浓一淡相互映衬出山势的峭拔。山中林木错落依山列置,转承起合,贯通一气,参差错落,变化有致,虚空中有生气,实体中见空灵,充分体现了画家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山川真趣以创造新的胜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人在画图中

曾于1946年随乃师张大千深入蜀中,领略当地山水佳胜的何海霞,尽管平生山水所作多为汉中山水,如华山之类,较少涉笔青城山,但颇堪玩味的是,其对青城之幽亦别有会心,而其可堪视为为青城山立传的《人在画图中》则从另一个角度深刻诠释了青城山的佳胜幽独之所在。

《人在画图中》卷,以传统的平远、深远构图,辅以散点透视之法,可称为别辟蹊径。画卷十分精到地捕捉到了青城山封闭半封闭的地形特征,又别出心裁以其主峰作为审美中心,而两翼青山环伺,组成一巨大的展翅欲飞造型,充满动感,同时又以主峰上掩映于参天古木中的寺观点睛,突显其“幽”,与整幅的动势构成奇特的审美错觉;而仅能染红主峰左边山顶的阳光,显然也是突显其“幽”的神来之笔。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林深万木荫 立轴

在何海霞的作品里,北方画派的雄健有力与南方画派的温润秀美,能得以完美地融合,使作品极富生命感。此幅《林深草木荫》描绘的是六月炎炎夏日的丛林,却好似新秋般清凉怡人。自然界的树,是甚么样的树都长在一起的。可是有些画家往往只能画一种、两种,也就三、五种,何海霞有一个最大特点,他能够不假思索地画几十种树,不仅是品种的变化,而且包括用笔的变化,用墨的变化,以及构图穿插的变化,《林深草木荫》即是如此。作者在树丛间又以云雾作穿插,山中亭台楼阁林立,山泉汩汩而下,好一派清凉之境。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临袁耀桃源图 通景六屏 设色绢本 丁丑(1937年)作

款识:临袁耀桃源图。丁丑年春月,何海霞写于北平。钤印:海霞、河瀛

此六屏巨幅乃何海霞先生三十岁早年精品力作,是七七事变大千夫子被日寇困在颐和园,何老冒险将大千接回城里的那一年。《临袁耀桃源图》共六屏,高179.5厘米,宽83厘米,是何海霞先生于临摹清代袁耀所绘《桃源图》(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袁耀(生卒年未详),清朝画家,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侄。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桃源图》描绘了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写《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图中突兀的峰岳,如镜的湖水,自在生活其间的人们,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境界幽美,起伏变化,虚实对比,动感性强。何海霞先生在其30岁那年临摹此佳作,其笔法、神韵于原作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原作所表达的精神风貌相契合,由此可见先生之绘画天赋与笔墨功底。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松山飞瀑 立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碧波泛舟 立轴 设色纸本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巫峡云帆 立轴 丁丑(1937年)作

从款识得知,此图为何海霞临仿张大千之作,构图、设色虽见大千风范,又别出机杼。作品描写的是巫峡美丽风光,远近山石以花青、石绿、赭石渲染,并辅以细笔皴法,山峰峭拔坚实,显示出雄骨和张力。又以花青、石绿来表现草木葱茏。而在奇峰峻岭间,以婉转笔意勾勒云气,蒸腾郁勃,氤氲舒徐。云气缭绕中,寥寥数笔,勾勒扬帆轻舟,颇具诗意。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秋林闲步 立轴 辛巳(1941年)作

《秋林盯步》构图疏朗,笔法清劲瘦硬,自苍石寒林,而高士茅亭,乃至书法,无一不是大千风范,是何海霞颇为难得的一幅早年画作。何氏自1935年成为大风堂入室弟子,从游14年,随张大千饱览古代画迹,遍游名山大川,画技也逐渐全面提升,被黄永玉以“鬼手”称之。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仿巨然雪霁图 立轴 1979年作 仿古木寒石图 立轴 1940年作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仿宋人雪景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幽居深雪里,万玉四山拱。输与庙宇客,凭栏独目看。仿宋人法,燕人何瀛。钤印:何瀛(白文)、海霞(白文)

题跋:仿宋人雪景图是家父何海霞老人早年作品精品之一。老人一九一三年五岁时随韩公典先生学习绘画,临习宋元明清。一九二三年被选入中国画学研究会研究员,作图先后多次选入艺林月刊杂志封面,多次发表。一九三六年与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在吉林长春举办四人联展,得到业内人士好评。此仿宋人雪景图,传统功力扎实,画面写雅,技法娴熟,是一幅流至今难得一幅佳作。庚寅年节近中秋,何纪争、曹湘秦拜读鉴赏于长安并记。钤印:纪争画印(白文)、湘秦书画(朱文)

何海霞自幼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十余年跟随张大千学画,并临摹了大量宋、元、明、清的绘画真迹,具有较深的传统书画功力。《仿宋人雪景图》颇得南宋马远、夏圭之风,画面山高水长,曲径通幽,构图开合有序,留白得当,画面结构的组织、皴法的使用、山石的表现都深得古人之要领,是为难得的一件摹古作品。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仙山楼阁 镜框 设色纸本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仿宋人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仿宋人寒林楼观 镜心 设色纸本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仿巨然雪图 立轴 1953年作

何海霞先生所绘的传世之作《巨然雪图》初稿大约于1948年在四川成都开笔绘制。用的纸为清代宫廷蚕麻丝棉笺纸,由于纸幅面小,后将纸接成绘,尺寸约为182.5×91.5cm。绘制时间历时断续有壹年余方绘而成。用的颜料均为中国传统矿石颜料。计有哈粉、珍珠粉、朱膘、朱砂、花青、赭石等。墨是用清代安徽屯溪出的小碇“金不换”墨碇研磨而绘制,画好当时没有装裱,就收放了起来。1953年,海霞大师定居西安,解放后参加了工作。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后期,海霞大师知道巨然雪景原作已被外国人偷运美国波斯顿博物馆收藏,流落海外,心里非常痛心,故将他自己所做《巨然雪图》找出又加以施色整理、补题上款曰“祖国艺术遗产已被帝国主义掠夺,不胜愤慨。一九五三年七月于长安,海霞何瀛。”以示自己愤怒心态和怀念之意。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华岳 立轴 墨色纸本 1943年作 太华晴雪 镜心 设色纸本 1957年作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大地回春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沧沧东海千古浪,重重长城万里春。在战国时,燕赵秦三国各因北国之扰,修天险筑成以御胡戎。秦灭六国后,乃首尾相连缀之,至唐代屡有修筑,变其位置,西起甘肃安西县布隆吉尔城,东起临榆山海关。唐以来政定之,形势矣。今之长城,古貌新颜,成为世界文明古迹,友好游览之地,因此更具有新的历史意义。得名友谊之城,确否?何海霞,戊午秋,游秦皇岛山海关,望海作图。钤印:海霞(朱文)、何瀛(白文)

此画创作于1948年,此前他曾随师入蜀,遍游峨眉、青城,饱览乃师所藏历代名画,获益匪浅,正处于艺术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开始呈现出鲜明的自家面貌。在这件作品中,巍巍长城如同一条钢铁巨龙,在连绵的群山之间蜿蜒前进,直奔大海,铸成了中华民族的铁壁铜墙。远方绿草茵茵处,云水茫茫,烟波浩渺,牵引出观者的无限遐思。在画面上方的长题中,作者深情回忆了长城的历史沿革,并将其命名为友谊之城,使长城这一古老的命题重新焕发出无限生机。整个作品构图饱满,青绿设色,虚实相生,有咫尺千里之势。以细致秀润而不失苍茫厚重的笔墨,营造出恢宏浩大,气势磅礴的艺术境界,是何海霞早期作品中的精能之作。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老柯春深争缀花 横幅 纸本

题识:老柯春深争缀花。陕南太白林区近原始。林丛参天,古木每当盛夏,浓荫深处素花若雪,高耸于树颠,香溢数里。土人称之高山姑娘也。海霞并记。钤印:何瀛(二方)、海霞(二方)

此幅无年款,从画法上看应为何海霞之山水画成熟期,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作品。何海霞的山水画是从50年代初开始出现变化的,他当时由重庆迁居西安,结识了石鲁、赵望云等,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山水画技艺,后均成为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此作描绘的是陕南太白林区之原始树林,何海霞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均深入过陕南山区进行写生创作,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给了他不少灵感。此作构图饱满,树干以焦墨勾描,以表现出表皮粗糙的纹理,以及其苍老虬曲之态。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以湿润的浓墨渲染,以表现茂密树林中的阴湿之气,虽然看不见树冠,但想必树冠极其茂盛,阳光都很难穿透。画面右上侧以石绿染出一片树叶,这一丛新绿为古老的树林增添了活力。整幅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具有鲜明的个性,乃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师法自然的山水佳构。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今朝关山图 立轴纸本 秦岭新貌 立轴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沸腾的山谷 立轴

何海霞作为一个从画传统山水、旧文人画为主的老年画家来说,在和生活、传统结合後,新的时代给了画家无尽的新意,何海霞先生面对那火热的年代画了数以万计的写生稿子和创作立意……这一阶段是他一生绘画事业最重要的转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创作出了一批他一生中最反映时代、最辉煌、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最闪亮的历史巨作。比如《黄河禹门口》、《宝成铁路》、《西坡烟雨》、《征服黄河》、《定军山下新战场》、《沸腾的山谷》、《桑田行》(组画)、《锦绣山谷》等时代巨作。纪录了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辛勤劳动、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精神面貌。《沸腾的山谷》就是何海霞先生深入山区亲生经历大炼钢铁,从生活中感受中提炼创作的作品。他用扎实厚重的传统功力和激情的生活感受相结合,四易其稿,耗时近壹年馀创作出这幅能传世的名作《沸腾的山谷》。这幅作品是四稿中的其中一幅,应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川西都江堰 镜心 设色纸本 1954年作

款识:川西都江堰写景。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六日,何海霞作于长安市卫生宣教室中。钤印:何(朱)、海霞(白)

何海霞的山水画风有奔放、浑厚、雄奇、壮丽、神秀和飘逸之别,凡其画作,构图严谨,笔墨雄健,题材多以西部风光获得契机。先生深得张大千真传,其突出的特点为设色华丽,笔力稳健,意向雄伟,富有情趣。无论从思想境界、审美情趣或绘画语言上都体现了他高超的技艺与非凡的胆略。由于时代背景的落差和个人命运的不同,在长安画派三杰中,惟有何海霞的艺术舞台在最关键的时刻,由西安转移到了北京,他艺术才华的展示因此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其作品也同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新中国成立之后,何海霞在西安工作,和赵望云、石鲁等画家一道深入生活,满怀激情的用画笔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变化带来了艺术境界的开拓。他突破了旧传统的藩篱进入山水画创作的新天地,在画中借鉴了赵望云的温雅,揉进了石鲁的旷悍,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这幅《川西都江堰》就是创作于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何海霞笔下的都江堰整体气势雄健朴茂,画家突破传统三远法,将中景前置,产生视觉的冲击力,突出了都江堰的宽阔之势。而画的一边平坦,一边峰峦连绵不绝,这一平一高、一淡一浓的对比,映衬出右边山势的峭拔,左边的平阔。画面中林木错落、依山列置、转承起合、贯通一气、参差错落、变化有致,虚空中有生气,实体中现空灵,充分体现了画家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山川真趣以创造新的胜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通过这幅作品可以看到隐于它身后的一种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是对新中国建设的咏叹,是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所升华出的强烈的自豪感。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终南春晚 立轴 设色纸本 1957年作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山村月色 立轴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桑山之行 立轴 1957年作

款识:桑山之行。海霞,五七年写生。钤印:海霞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东方与西方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画界,何海霞一生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笔下的山水不仅适应了现代人的视觉感受,也适应了现代语境下的绘画创新,更体现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大时代气象,解决了中国画当代发展的创新问题。

《桑山之行》是何海霞在陕南写生时所画,画面采用俯视的角度,表现了陕南田陇的平远空间,在不规则的田野里,整齐的农作物茁壮成长着,农民兄弟们戴着草帽、卷着裤管在田间辛苦的劳作着,田边的树木穿插其中,丰富了画面的空间,也打破了平面的呆板。构图新颖,笔法传统,大巧若拙,追求一种平和的田园之风。何海霞精通于青绿山水,在这件作品里,却将青绿着色用在了乡间的田埂里,充满了质朴清新的意趣和自然真实的生活情致,完成了传统笔墨向现代题材的转换。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史前遗址 设色纸本 1957年作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锦绣山谷 镜心 纸本

西坡烟雨 镜片 设色纸本 1956年作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武侯祠 镜心 1959年作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造水车 镜心

建设祖国 镜心 设色纸本 1958年作

款识:公元一九五八年,九届国庆纪念日,得旧作似大平吾兄法正之。何瀛,时在西安美协。钤印:海霞(白文)

何海霞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建设祖国》,应为画家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工地写生时所做。通过建设工地描写,表现了大跃进年代里轰轰烈烈社会主义大建设的宏大场景,饱含着画家欣喜激动的真挚感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何海霞的作品一向以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而引人注目,他长于将青绿、浅绛、水墨相互融会贯通,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能成就与此,源于他对传统的潜心研究,与对大自然和生活极度热爱,从这幅图中就能感受到何海霞先生对生活的深入体会,雄健的铁线描与大胆险峻的构图是这张画的精妙之处,近处的人物和每一个细节,都是刻画的丝丝入扣,十分生动。

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定军山下新战场 镜心 纸本横幅 1958年作

《定军山下新战场》是何海霞先生1958年初和西安美协(现为陕西省美协)的石鲁、赵望云、方济众等先生到陕南勉县去写生,体验生活后创作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初春农闲时,位于陕南的定军山下是一片高低不平的砂土废地,当地农民以大会战的形式进行改造土地。场面巨大,热闹非凡,红旗飘飘,高音喇叭响彻云霄,千百人在一起劳动。画面上的人们手持各种工具,有的人在用石碾子拉着在压平土地,有的用小车推土,有的用担子挑土石,将定军山下的砂土地变成可种粮食的良田。从画面上看出有医疗站、有烧水做饭的地方、还有黑板报宣传站……总之,画家们看到这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后,在心灵上受到巨大的冲击,激发了画家的强烈的创作欲望。

何海霞先生对《定军山下新战场》的创作是他炽热情感在燃烧!过去的定军山是有名的古代战场,是“定军山下摆战场”,“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么今日的时代不同了,古战场的用意也不一样,海霞先生在此画的题名上颇费心思,反复推敲,用他的历史厚度、戏剧文学等传统功底,题出引人深思的画名!古为今用,使这张画处处洋溢着新的时代意义。

《定军山下新战场》这幅画不但凝结着画家的心血,也记录着中国历史这一阶段的再现,它记录了中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农民移山添海,改造土地的愚公精神。昔日的古战场变成今日人定胜天的新战场。画家用自己心笔谱写了新中国经济、农业、工业发展中所出现的一切可歌、可颂、可泣的景象。“我为生活出新意,时代为我添精神”。无疑这张画记录了历史,记录了时代。从这幅画的立意到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力、传统技法它应该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一个辉煌之里程碑,是一个精典巨作!

秋山樵采 镜心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款识:秋山樵采。一九五九年,何海霞。钤印:何海霞

《秋山樵采》以水墨浅绛的形式描绘了秋日山川的美丽景色,作品构图伟岸,取立于此峰望彼山的角度,高耸的山体、连绵的远山,画家恰到好处地将传统山水画所追求的高远和深远交待了出来,给人以雄伟壮阔之感。近景草木品类多样,无一而同,远景墨彩并施,相互交融,通过浅绛的点染,表现了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山之美。墨色浓淡、明暗、黑白关系的处理极为巧妙,显示出画家的魄力和创新精神。巍峨的大山深处,几位樵夫正背着柴薪走在下山的石阶上,山水与人物活动的结合,富有情趣,颇具传统山水的特点。笔墨刻画细致工谨,留白得当,意境幽远,体现了何海霞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折射出一种人格的魅力,积极向上,气势磅礴,大气凛然,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锦绣山谷图 立轴

锦绣山谷 镜心 设色纸本 1961年作 (88万元,2008年11月陕西诚挚)

款识:锦绣山谷图。余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去川陕之行,写此志胜。何海霞。钤印:何瀛、海霞

《锦绣山谷图》为何氏鼎盛时期之作,他将石涛“搜尽千峰打草稿”的格言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细观其册发现何海霞独创的“意向形体结构”、“山川三远结构”、“色彩的空间结构”的烙印,这些独特的风格在这幅作品里表现得随意和宽松。近远、旷远、幽远这“三远”最能把读者从有限的时空引向无限的时空,既有王羲之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魅力,又与“天人合一”的精神契合,而“远”结构正是何海霞的艺术精粹之所在,这幅作品线条流畅,疏秀而章法由大到小,逐层勾连,笔墨互相生发,由重入轻,随淡随浓。作者首先用较浓的墨和色让近处的危峰矗立在读者面前,给人一种突兀,凌空压下的凝重感,在此种笔触下,隐现一列火车呼啸驶来,两条并行的双轨从深山中延伸而来,描绘了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已从穿山越河不可遏止向前发展之势,同时又给近远的凝重带来了空灵的气息。从近远向纵深望去,山脉连绵而旷远,把人们的思绪引向无限的远处,远处山天交接之处,画家通过渲染、留白等手法处理,给人以风起云涌,山飞海立的气势,神秘、幽远的飘渺应运而生。直辑这幅重彩青绿山水华贵、空灵、天机自然的来源,无非于何海霞对色彩的敏感、心灵与大自然同卷书写、画家超迈人生观在艺术上的体现。本幅作品是画家60年代初有感于新中国的建设成就而画的,此时画家行云流水、不露法度痕迹得心应手,加之胸中激情涌荡,于是为之。画中洋溢着传统的笔墨情趣和时代真实记录,具有鲜明的时代喻意。

云橫秦岭 镜心 纸本 1962年作

毛主席诗意 镜心 纸本设色

款识: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主席题庐山仙人洞诗一首。

华山是何海霞笔下最常出现的题材,此幅《毛主席诗意图》画松树华岳,平头取势,水墨为宗,略加渲染,发挥墨色变幻,以劲挺的笔法,刻画华山山石的嶙峋之美,开阔的景象,彰显出画家对整体不凡的控制能力,竖长挺拔的构图,则突显出“华岳峥嵘何壮哉”的万千气象。此画是何海霞七十年代之前的画作,并不是对景写生,而是将华山的松树以及其他峰岳写生,意匠组合,画成之后,不管是后来到富平、还是庄里,都一直带在身边,希望有时间能够将此构图更深入地研究下去。

张良庙 立轴 设色纸本 辛稼轩诗意图 镜心

汉张良庙 立轴

本幅是何公海霞先生七十年代所作的精品佳作,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多变、笔墨娴熟到位。画面下部杂树丛生,两棵白皮松层次分明、松针运用菊花头手法绘制,笔笔均见功力,枝干结构出枝自然合乎树木自然生长之规律,且又有先生对自然生活独特观察感悟提炼之美,在树木上方斜坡之处运用了干湿兼并浓破淡、淡破浓一次形成、留白十分巧妙。这也是长安画派诸先师常用的手法。坡上又是一片小树林,每组均有其虚实、远近变化,并用自然矿物质颜料——石绿以色代墨,一笔画手法染之、恰恰合乎自然之理,而变化无穷无尽。上部的秦岭大山则运用干湿浓淡一笔画出秦岭山脉的结构与神韵及其特定的地域特征。最后的题款更显示出老人书法功力,风格跃然而出。观整个画面,笔墨淋漓一气呵成,打破以往常规手法。先生一生求新多变的艺术思想,显示出先生学识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延安颂 镜心 1971年作

延安之晨 镜片 设色纸本

革命圣地延安 镜心 纸本设色 1973年作

款识:革命圣地延安。癸丑春三月,何海霞写于西安香未园。钤印:海霞、何瀛

巨幅作品《革命圣地延安》是何海霞表现陕北题材成功的代表作之一,是何海霞在陕西深入生活时期所作,作品风格质朴自然,笔墨雄放细致兼而有之,作者将扎实的传统功力和新颖的生活感受相结合,开创了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巨大的尺幅,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将陕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收入笔端,寄托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作品境界恢宏,胸襟博大,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气息。如此气吞河岳的鸿篇巨构,实属难能可贵!

革命圣地延安 镜心 设色纸本 毛主席故乡韶山 立轴 (67.2万元,2010年7月中贸圣佳)

井岗山黄洋界 立轴 (145.6万元,2010年12月北京翰海)

黄洋界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海拔1343米。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因毛泽东同志“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词而闻名。黄洋界地势雄伟险峻,举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弥漫,白茫茫如同汪洋大海,而黄洋界就像是大海中的一个孤岛,因此人们把黄洋界叫作“汪洋界”或“望洋界”。由于地形和山谷环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黄洋界气候多变,风大、雾多、云奇。那妖娆的迷雾和翻滚的密云。一眼望去如同奔腾的大海,呈现出群山奔涌、白云填谷的气象,蔚为奇观。解放后,黄洋界成为描绘新中国大好河山的国画家的常用题材。李可染、钱松嵒、宋文治、关山月等著名画家均创作过以黄洋界为题的作品。

陕北高原处处歌 手卷 设色纸本

款识:陕北高原处处歌。海霞写于西安香米园。钤印:何瀛(白)、霞客(朱)、知止楼(朱)、海霞(朱)、老霞自赏(朱)

前跋:黄土高原处处歌。海霞先生为长安画派元老,此卷系留陕时佳作,悦成宝之,壬申年早春,它山张仃观后拜题。

何海霞的《陕北高原处处歌》为其宏幅巨制的山水画作品,这里有山、有塬、有水、有木、有塔、有人,匠心构思,精心布局,呕心创作,在长长的手卷中,画家以极大的气势、极丰富的手法、极饱满的构图,浩浩荡荡地描绘了陕北黄土高原的苍茫、空旷、沉厚、大气的春日风貌,望之使人联想到唐代李思训的《千里江山图》,李思训的大青绿笔法深秀蓊郁,而何海霞在这件作品里使用的小青绿则更适宜表现陕北高原的地貌特色,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统一。扎实的传统功力与现实的山水结合得天衣无缝,赋予山水以西北苍凉而又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量。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画家用笔的变化、用墨的变化,还有他构图穿插的变化、物象安排的穿插变化,这所有的丰富性都给人一种磅礴浑厚之中又不失生活的真情实感,更不乏山水艺术的现代性的审美感受。这件作品可谓是是何海霞的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华山气象台 镜心 纸本

款识:华山气象台位于西峰之巅。何海霞。钤印:海霞

何海霞为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骨体坚凝,意象雄奇,具有独特风貌。此幅虽为小品,然而气象磅礴。作者运用大写意笔法,将华山的“险”字展现得一览无遗。又借用近景的丛林及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将画面层次拉开。让人观之,既有高下之别,又有远近之比。此作可谓是一副小中见大的精品。

河北佳景 立轴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树 屋 镜心 设色纸本

本幅作品中,一棵枝干粗壮的大树傲然立于画面中央,而人类居住的房舍却在大树的掩映下只露半面屋檐,真可谓大树底下好乘凉,那树叶的郁郁葱葱,树干的伟岸粗壮,无不体现出无比的生机勃勃和春意盎然,整幅画面给人的视觉带来一阵清凉,却不失古意,堪称佳品。

秋山红叶 镜心 设色纸本 (154.56万元,2010年6月上海天衡)

款识:班禅副委员长赏正,何海霞作于北京。钤印:何瀛、海霞、师万物

何海霞是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研究与创新,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巨匠。他的绘画作品骨体坚凝,意象雄奇,具有独特风貌。

整幅画作由下部的近景与上部的远景两部分组成。近景以劲健的用笔描绘峡谷峰峦起伏,一挂瀑布掩映其间,层林尽染。山石用石青罩染,殊有新意,又有墨色浓重的林木衬托其间,亦不觉石青之轻薄。远景以墨笔勾出山之大形,并施以没骨法渲染远山,轻松飘逸,张弛有度。从整体上看,下部山峦的结构紧密繁复与上部轻松的笔触相得益彰,虚实相生。“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荡漾夺目”。何海霞的山水画无论从造势、布置、用笔、设色,还是在峰峦、沟壑、楼台亭榭的描绘上无不与古人契合而又流露著自己的理解与巧思。他使用浪漫主义色彩的方法来表现壮美山河,带给观者扑面而来的浩叹山河之美,向往更高、更远、更辽阔、更崇高的境界。

松依山水茂 镜片 设色纸本

《松依山水茂》是一件水墨山水,取山中一隅傲然屹立的松树为主要描绘对象。何海霞在山水画中很喜画树,山水的树木无论品种,皆带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笔墨不局一格,洒脱利落,构图别具匠心,使得平常的山中一景具有着勃勃的生机,于方寸之间造出雄奇之势,体现了画家对于生活和传统的深入认识,在浪漫主义感情和现实主义手法的结合之下,他的山水作品风貌也更加丰满和人性化。

王杰诗意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工作不怕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王杰同志诗。钤印:何氏、海霞

何海霞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功力,画风扎实稳健,技法全能多样。定居于西安之后,华山的雄伟、秦川的壮阔、黄土的厚朴,都为他的山水画艺术语言注入了深度和浓度,也增加了其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王杰诗意》截取山崖的一段,几个战士正在崖上开路施工。画面构图饱满奇崛,上不见峰端,下不见谷底,突出了山石的险峻陡峭,也突出了战士们施工环境的恶劣和危险。王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献身精神得到了主题的刻画。山崖骨体坚凝,笔墨成熟老辣,意象雄奇。画家没有钻研于细节的描绘,而是将笔墨的重点放在气势上的渲染,用墨如彩,用彩如墨,中间浓重,两端渐淡,凸显了空间感和体积感,右下角的绿树则平衡了构图,丰富的色彩和画面。在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何海霞尊重传统,也尊重时代生活的艺术判断,在对艺术传统和时代生活有着独到体悟的前提下,画家将传统功夫向现实表现转化,运用新题材、新内容去扩展和发掘新的表现手法,在传统与生活的互动中,出色地解决了用传统笔墨去表现当代生活的难题。

无限风光在险峰 镜心 设色纸本 1972年作

款识:无限风光在险峰。何海霞作。钤印:何氏(朱文)、海霞(白文)

《无限风光在险峰》作于1972年,作者时年64岁。正值精力充沛,创作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何海霞在创作上更注重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发掘和提炼作品的深刻思想主题,不断扩充作品的艺术与文化含量,鸿篇巨幅反映出何海霞博大心怀和深邃的艺术魅力。此画纵256厘米,横146厘米,镜心,纸本设色。纵观全图。苍松矗立,奇峰巍峨,云岚环绕,浮云飞动,真是天人合一,大有指点江山之势,画面雄伟大气,气势磅礴,构图严谨,笔墨雄健,立意明确。寓意深远,是不可多得的何海霞早年精品。

梯 田 镜片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大炼钢铁 设色纸本

向阮文追学习 设色纸本

植树忙 设色纸本

陕北大寨 立轴

沸腾的工地 立轴 纸本 1979年作

征服黄河 镜心 1979年作 汉中景色 立轴

征服黄河 镜心 纸本

征服黄河 镜心 纸本 1979年作

征服黄河 镜片 纸本 1979年作

开山筑路 镜心 设色纸本

《开山筑路》构图雄奇宏伟,气势艰险磅礴。崇山峻岭之中,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凿山修路。画面笔法多样,墨色浓淡干湿皆体现了何海霞的传统功力,可以从中看到他构图穿插的变化,云雾水气的穿插变化,这所有的丰富性都给人一种磅礴中不失亲切的审美感受。在山水画方面,画家对传统书画潜心研究,对自然和生活深入观察,提高了国画艺术语言的深度和浓度,增强了国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品骨体坚凝,意象雄奇,具有独特风貌。他尊崇传统,但作为中国现代山水画史具有转折意义的大家,他的价值还表现在他的非凡魄力与开拓精神。在对艺术传统和时代生活有着独到体悟的前提下,何海霞将传统功夫向现实表现转化,运用新题材、新内容去扩展和发掘新的表现手法,在传统与生活的互动中,出色地解决了用传统笔墨去表现当代生活的难题。

韶 山 镜心 设色纸本 1975年作 春到陕北图 立轴

临潼华清池 镜框 设色纸本 1975年作 临潼九龙池 立轴 设色纸本

长安古碑林

长安碑林 立轴 长安碑林 立轴 设色纸本

长安之晨 镜心

何海霞的山水画,技法全面,无论是随意小品还是鸿篇巨制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唐宋以来所形成的青绿山水画传统有着较深体认,并对其进行了现代性的转换,成为中国画现代表现形式语言的组成部分。

《长安之晨》便是具有新气象新风格的作品,画面以西安城中心的标志钟楼为主体,以鸟瞰式的角度刻画了古城长安的清晨之景。城里的民居与店铺鳞次桎比,古旧楼宇与新盖建筑并存,钟楼的圆盘道上行驶着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自行车,体现新中国新时代的新气象。设色以冷调子为主,突出了早晨的清冷。钟楼以细致的界画表现,体现了画家非常全面的绘画技巧。在对艺术传统和时代生活有着独到体悟的前提下,何海霞将传统功夫向现实表现转化,运用新题材、新内容去扩展和发掘新的表现手法,在传统与生活的互动中,出色地解决了用传统笔墨去表现当代生活的难题。

仿石溪山水 立轴 1979年作

款识:石溪上人住于元龙山古院时曾作此图景,时已四十余年矣,今画此图意在供爰翁二石法矣,共赏之,并希持得教我。海霞何瀛。年方七十又一。钤印:海霞、何瀛

何海霞自幼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跟随张大千学画十余年,在大风堂得以亲见并临摹了大量宋、元、明、清的绘画真迹,手追心摹,融会贯通,技法全面,终练就较深的传统书画功力。并借古开今,形成自家画风。这件《仿石溪山水》是何海霞的摹古作品,但他的摹古,却不是一味追求乱真的效果,而是注入了较多个人的山水特色,所以画面既有古意,又不乏新意。这是一件受到清初四僧之一的髡残笔法影响的作品,布景繁密,山重水复,层次深远,奥境奇僻,绵邈幽深。笔墨苍率厚重,秃笔焦墨皴擦醒提与湿笔淡墨勾勒晕染相互融合,以浓点短线及致密而又松动的用笔,表现郁茂森秀、苍茫壮阔的天龙山气象。又施以浅绛设色,风格雄奇磊落,朴茂粗豪,展现了大自然与个人精神世界不受拘羁的旺盛活力。这一切都有髡残的特色,但笔法和敷色都更自由大胆,随意挥散、粗服乱头,以强烈的主观情感抒写自然。另一方面,石溪笔下的山水是“吾之天游”的山水,是文人遗民逃避现实的胸中山水,但何海霞却变古为今,将传统的山水进行了现代性的转换,是真实的北方山水,虽点缀了古装人物,但仍然具有强烈的当代气息和生活气息,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作品体现了何海霞既尊重传统,又有个人独立创造的艺术面貌。

曲江楼台图 镜心

唐骊山避暑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款识:唐骊山避暑图。何海霞作。时年七十二。钤印:何瀛(白文)

《唐骊山避暑图》是一幅青绿山水,画面采鸟瞰式平远构图,表现了华清池及其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山峦起伏,雾气氤氲,华清池犹如人间仙境,殿宇楼阁以细致的界画表现,体现了画家非常全面的绘画技巧。界画是我国传统画中的特殊画科,是以界尺精绘古时亭台楼阁,有时辅以山水或花鸟。它所要求的工谨常常使画家望而却步,故成大家者寥寥无几,何海霞却是其中之一,他初年曾学清代界画名家袁江、袁耀,后求学于张大千门下,并随之居于颐和园,那时,何海霞已能画一手工整细致的界画,并且突破了界画用尺子画线的绳规,凭借着扎实的功底直接作画,使得画面更加灵动和洒脱,把传统界画的艺术在现代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而这一件作品正体现了何海霞笔下界画的新面貌。

巴郎山色 镜心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黄山雄姿 镜心纸本 青城秋色 立轴 纸本

巴郎山途中 立轴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题识:樵径已通行尚阻,似有人声听却无。庚申秋日,作于巴郎山图中,何海霞时年方七三。 钤印:海霞、何瀛、双榆树下

何海霞先生1980年73岁去巴郎山写生时,途中所见巴郎山奇峰突起,峰峦重叠,峭壁嶙峋。山谷中还有密布的原始森林,绝妙的松萝悬挂林间。翻越巴郎山,峰回路转,朝晖夕阴,烟霞漫漫。正所谓:立马秋风绝顶山,千崖万壑拥斑斓。披开云雾依辰极,身在青霄紫气间。本幅画面青绿设色,山体气势雄健朴茂,画家突破传统的三远法,而是将中景前置,产生视觉冲击力,表现了山势高耸突兀的气势。而层层叠加的峰峦连绵不绝,侧峰则一左一右、一浓一淡相互映衬出山势的峭拔。山中林木错落依山列置,转承起合,贯通一气,参差错落,变化有致,虚空中有生气,实体中见空灵,充分体现了画家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山川真趣以创造新的胜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面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巴郎山,何海霞不禁发出『樵经已通行尚阻,似有人声听却无』的感慨。

松涛岚气 立轴 1975年作 峨嵋天下秀 立轴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太华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款识:寇莱公有诗赞太华,只在天在上,更无与天齐。举目红日近,回看白云低。形象概括华山雄姿迄立,亦开豁胸怀动人之处。启明学画苦研,精神可嘉,出示可作,笔墨多出心裁,但尚存小疵,对自然之深度观察须下功然否。我以千师语,颂与即随时爱景光勉之落夫。一九八零年中伏佳日,何海霞时年七二。钤印:何海霞印、老何

西岳峥嵘何壮哉 镜心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款识:西岳峥嵘何壮哉。庚申深秋,重游灌县、青城诸胜,数十日以来,承县委诸公热情接待,铭心感谢之外,写华山为赠之。萧建初、何海霞并记。钤印:何瀛(白文)、海霞(朱文)、海霞(白文)、何氏(朱文)

1980年深秋,何海霞老画家有川西之行。时年何老先生已经72岁高龄,是从心所欲之年,也是古稀之年了。在这样的高年,何海霞还登上了号称“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蒙灌县诸人对何海霞悉心照应,老画家遂以此图作琼瑶之报。按常理来说,何海霞身在青城,又是山水画名家,应以青城胜境施诸丹青,但何海霞却以秦中名山西岳华山表达对青城山的感受,贻诸当地。其实这也是何海霞的用心处,他是以“华山天下险”的西岳华山来与青城山相拮抗。何海霞画这幅华山图,以浓墨淋漓挥笔渲染,以书法的中锋勾勒山势,铁画银钩,瘦硬通神,奇峰突兀,巉岩陡峭,一落笔便是壁立万仞之势。峰顶却又以石增添华山的色彩,一者给人以日照巅峰紫烟升腾的气势感,二者也增添华山的真实感,因为华山的岩石在日光照射时远远眺望,就是辉煌灿烂的峥嵘景象。此幅画构图亦颇不俗,中景落笔,打破常规;一山兀立,似乎孤悬中天,给人以“噫嘻嘘呼”的奇险惊叹。既是峥嵘的,又是壮观的。虽然是看华山,却又让人不期然的想起老杜的“泰岱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壮阔胸襟。画不是写实的,却让人看到的似乎是华岳的西峰,却有似乎是华岳的东峰,若背负青天朝下看,却又有中峰的样子。这又是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境界了。

幽谷奔泉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壮哉黄河 镜心 1982年作

长 城 镜心 设色纸本

何海霞属“长安画派”,与赵望云、石鲁共称 “长安三杰”,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细观本幅“长城”画卷,可见在山、林、城石的描绘中,他不拘成法,走笔洒脱,乱头粗服,用墨淋漓畅快,用夹杂著偏锋的斧劈皴恣意写出山石的形象,极具体量感。而在设色上,则先运用积墨法画出山石,再用染笔使其边缘有虚实变化,画面线条结合效擦,配合得天衣无缝。而这种画法,使整个画面既显体积,又像有西画中的“明暗”渲染。如此自由的行笔、量感的线条,加上对比关系的强调,使本作气势磅礴、深厚雄强。

万里长城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长城雄姿 镜心 纸本设色 1983年作

款识:癸亥三九,无雪凭窗写,为万寿路宾馆而作。七十六叟何海霞。钤印:海霞、亦我斋

《长城雄姿》创作于1983年。以恢弘的气势描写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作者以惯用的山石写法,丰厚之中见筋力,用大笔和墨连勾带染,笔笔铺排,似无法而又有法地铺衍出山形,落笔果断肯定,造型在有意无意之间,加以青绿着色,俊朗而不失秀美,险奇而不失瑰丽。云海反复流转,气贯长虹。而长城又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发精神。无论立意、构图、笔墨、色彩皆十分考究,匠心独具,精益求精,不落俗套。画面用笔爽辣自然,用墨酣饱,时有飞白,行笔如锥划沙,落笔高山坠石,具有动感。通篇给人以沉稳坚定、宽博大度、严肃雄健之感。表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雪图之妙 立轴 绢本 1985年作

看山还看祖国山 横幅 设色纸本 1987年作

天山南北 镜心 设色纸本 1987年作 (280万元,2008年4月中国嘉德)

款识:天山南北。一九八七年冬月,何海霞作于首都。钤印::何氏、海霞

1935年,何海霞始入“大风堂”师从张大千,从摹古入手,临摹了大量宋元名迹,涉猎深邃广博,渐有所成,进而树立了自家画风,成为大风堂弟子中成就卓著的名家。50年代以后,与赵望云、石鲁等共创了“长安画派”,他的绘画也注入了新内容,形成了新格调,在当时的国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70年代末,他从西安回到北京,为钓鱼台等处创作巨幅山水画,作为厅堂装饰。这些画作,气势恢弘,主题明确,抒发了画家对如画江山的纯真情感。《天山南北》是1978年冬应邀为北京三里河河南饭庄宴会厅而作,以天山为背景,雪山皑皑,草原广袤,近处有高耸云端的丛林,牧民游牧其间,一片辽阔壮丽的景象。

霞照黄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85年作 华岳奇秀 立轴设色绢本

华山仙掌峰 行书七言对联 立轴 设色纸本 1987年作

款识:一、白日悬高掌,寒空映削成,此乃华岳仙掌峰也。何海霞作于西京。二、欲知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八十叟何海霞。钤印:海霞(白)、何瀛(白)、垂垂暮年(白)、大有作为(朱)、海霞(朱)

何海霞的作品中,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泼墨和水墨浅绛,早已高度娴熟地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而且相得益彰,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这是何海霞用60余年的时间,对传统潜心研究,对自然和生活深入体察,通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最后达到前无古人的突破和贡献。它提高了国画艺术语言的涵泳浓度,开拓了语言体系的视野,增强了国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华山仙掌峰》即是何海霞这种艺术造诣的具体体现。所折射出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积极向上、气势磅礴、大气凛然,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奋发不止的精神面貌。

禹门天险 镜心 设色纸本 激流出峡 立轴 设色纸本

出峡图 镜心 戊辰(1988年)作 (89.6万元,2010年3月上海弛翰)

这幅《出峡图》气势雄伟,面目清晰,此作用笔用色都接近于赵望云,自家风范却于其中,此画的本领在于水,虽粗笔横扫,水的激昂湍急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实是大家风范。此画是给潘天寿纪念馆的作品,前贤在兹,画家的用功发力就显得令人理解和尊敬了。

石山烟霭 镜片 设色纸本

款识: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馀作画不辨雅俗,立意仍不出前人楷模,奈何素养使然,不得不服。访樵老先生,持素笺嘱作山水,却之不恭,免强作图奉上。希先生教之。何海霞,时退休于香米园中,阴雨时节,闭门作此。钤印:何、海霞、大风余韵、霞客

兹青绿山水,诸峰峭拔,巍峨雄奇,古木苍幽,勃郁萋菶,望之蔚然而深秀焉。烟笼寂江,平波楫桨,独见一帆轻舟扶摇其上,飘渺孤影,臻入诗境,尤现自然之空灵。笔触流韵溢神、天地不拘,望之,虽无弦但听得万籁清音,令人舍形而悦影矣。画上首作长题,洋洋洒洒,蔚然可观。前文引自清方熏所撰《山静居画论》中之言句,乃论立意与画品之关联,即言“意存笔先”之要旨。何海霞深究画论,据理施艺,心生意念,胸有成象,遂尔提笔运墨,全然神气。整幅作品气宇超逸,卓然世外,蕴天地精韵,泽以人之颖悟,妙境高格,犹若酒浆甘醇,陈久弥香。

华山天下险 镜框 设色纸本

款识:华山天下险也。何海霞于北京。钤印:何瀛(白文)、 海霞(朱文)

边跋:何海霞晚年新册。叶浅予,时居北京。

何海霞画过很多的华山图,对於华山的奇险雄崛堪称是得心应手,正如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评价:“何海霞先生以浓厚的传统功力和独特的观察角度,深深体悟出北方山水特别是西岳华山的精神气象,其所画山水苍茫浑厚、朴茂雄秀,有长枪大戟、错彩镂金之美,充分体现出了北方山水的独特魅力。”《华山天下险》虽尺幅不大,但构图大胆,气势宏伟,墨彩相融,以一挺壮险峻的山峰作为画面中心主体,陡峭的云梯直达峰顶,仿若登天之路。何海霞在山水画中很喜画树,山水的树木无论品种,皆带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笔墨不局一格,洒脱利落,构图别具匠心,使得平常的山中一景具有着勃勃的生机,於方寸之间造出雄奇之势。

金碧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黄山日出 设色纸本

林深万木阴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林深万木荫,六月似新秋。海霞写。钤印:何海霞

何海霞先生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他悟性超凡,深得大千先生绘画的真传,赢得了“中国金碧青绿山水第一人”的美称,在金碧泼彩技法的发挥中更是淋漓尽致。他深厚的功底,高超的技法,充分掌握了泼彩的有机结合与发挥,看此幅碧金碧泼彩画,画面中色彩的运用非常丰富,层层叠叠,波澜壮阔,画中石绿与石青的融会,使墨如彩使彩如墨,加之金粉勾勒,使画面金碧辉煌,画中的题款:林深万木荫,六月似新秋,更是画龙点晴,一语道出了整个画面那郁郁葱葱的清凉世界。

黄山云岭 镜心 纸本 1988年作

泰山雄姿 镜心 设色纸本 1988年作

题识:泰山雄姿。何瀛海霞作。自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成云。八十叟何海霞。钤印:何瀛、海霞、何瀛、海霞、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何海霞从西安回到北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革新变法”的创作中,进入他艺术人生最为辉煌的时期,为著名厅堂馆所绘制山水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他曾追随张大千先生多年,耳濡目染,心摹手追,积蓄了沉厚的功力,在晚年的创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泰山雄姿》当即接续了大千先生上世纪30年代中期金碧山水的传统,敷色高古,雄伟瑰丽,气势磅礴。如是巨幅之作,岩石、松针、海水及殿宇、石蹬的细部处理却极用心,缜密谨致,是其晚年巨幅山水极经意之作。

雄心壮太华 镜片 设色纸本 1989年作

款识:雄心壮太华,日照气万千。何海霞作。河声才断岳当颜,身到金天第一山。拔地三峰迈切汉,悬云一础鬼当关。残星未散空人迹,晓月犹妆玉女环。待献露珠承夜半,烟笼仙掌有无间。己巳年五月,读林锴道兄写太华诗有感,作图并书于画端。八十一叟何海霞,时客于星岛。钤印:海霞(朱文、2次)、何瀛(白文)、亦我斋(朱文)

在西北近20年的体验中,华山的雄伟、秦川的壮阔、黄土的朴厚,都为他的山水灵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独特的观察角度,深深体悟出北方山水特别是西岳华山的精神气象。何海霞画过很多的华山图,对于华山的奇险雄崛堪称是得心应手,《雄心壮太华》便是这样的作品,画面构图雄伟,山体伟然卓立,用笔用墨纵横飞扬,力感极强,浓墨重彩下,风光愈显朴茂雄秀,云蒸霞蔚,气势非凡,有长枪大戟、错彩镂金之美,充分表现了华山所特有的气象魅力,折射出一种积极向上、气势磅礴、大气凛然的精神内涵。作品无论在思想境界还是审美风格抑或是绘画语言方面,都表现出何海霞吞吐山川、拥抱时代的力量、气魄、成就和辉煌。

壮心写太华 镜片 纸本 1991年作

这件《壮心写太华》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是其绘画生涯的高度成熟期。此时的何海霞进入了一个非常自由的艺术境界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泼墨和水墨浅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对比强烈而和谐统一,用笔用墨纵横飞扬,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落笔成形,尤其是金碧青绿山水画达到了当时无人企及的境界,至今尚无来者可追。于此件何海霞晚年的《壮心写太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时代的气息和个人风格,“咫尺之内有万里之遥”,呈现出一派气势宏阔的新格局。无论是画法还是意境,都表现出迥异于他以往的画风。他此时的作品,既有生活基础,又不拘泥于生活;既有传统法度,又不斤斤于传统,将传统青绿画法、描金技艺与纵横挥洒的笔墨融会贯通,创造了具有新时代大气象的重彩写意山水,为中国山水画开创标领时代的新领域。

海歌盛世 镜心 设色纸本 1994年作

款识:何海霞,时年八五。钤印:何瀛、海霞、知止楼、老霞九十后作

何海霞晚年变法,胸怀万水千山,创作源泉用之不竭。《海歌盛事》属作者晚年85岁的磅礴之作,画面澎湃海涛波澜壮阔,气势雄伟豪迈。海天相连一望无际,海鸥自由翱翔,波涛回旋、涌荡澎湃。作者暮年创作此幅作品,声势浩大,显其山水巨匠真我本色,属精心佳构!

古黄鹤楼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72年作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青绿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蓬岛仙侣 镜心 设色纸本

湘西不二门 镜心 1985年作

山水手卷 手卷

重彩山水 横幅

仙山楼阁 立轴 (47.04万元,2010年6月北京翰海)

杨家沟 镜心

九门口望长城 立轴 1979年作 (47.04万元,2010年6月北京保利)

山丹丹开花 黄鹤山樵

风雨月归人 立轴 银装华山 立轴 1976年作

太行壮观 镜心 陕北延安之晨

万古此山先得日 立轴 1984年作 海阔纵鱼跃 镜心 (33.6万元,2010年7月中贸圣佳)

山区早春 立轴

山色空蒙雨亦奇 立轴 (58.24万元,2010年7月中国嘉德)

清江一曲抱村流 立轴

山间铃响 立轴

松涛岚气 立轴 1980年作

松涛似雨 镜心

华岳耸秀 立轴 1980年作 正道沧桑 立轴 1982年作

杨家岭胜览图 镜心

西岳峥嵘 立轴 1974年作 日暮万山紫 立轴

华 山 立轴

川陕道中 镜心

三登太华图 镜心

华岳雄姿 立轴 1976年作 云山图 镜心

延安之晨 立轴 长城秋色 镜心

林深犬吠 镜心

南园小景 镜片 1983年作

太白山区小景 镜心

林静境幽图 立轴

黄河渡口 镜心

芳园长春 镜心 1979年作

九寨沟

《九寨沟》为画家晚年精品之一,他成功地把水墨浅绛与金碧重彩相结合,表现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特有的崎岖、瑰丽的原始色彩,悠悠白云也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作者在题记中记述的神奇的传说。

川西云岭 镜片

万山红遍 镜心

飞越秦岭

看山还看祖国山 桃花春雨江南

春雪初溶 立轴

山花出峡谷

峡江胜境图 镜心 1985年作

独往秋山 手卷

泼彩峨眉

泼色幽谷图

华岳雄姿 立轴 1978年作

金绿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明人诗意图 镜心 1974年作

清山高士图 立轴 1989年作

山河无阻 纸本镜框 蜀西貹景 立轴

金碧青绿山水 庚申(1980年)作 策杖寻幽 镜心

山水 镜心 庚申(1980年)作

溪山新雨 镜心 设色纸本 1991年作

华山秋色 镜心

青山夕照 镜心 庚申(1980年)作

携客共寻溪边乐

仿宋山水

仿宋人江天楼阁

仿宋人寒林楼观

寒林楼观

寒林楼观

松石长寿图 镜心

松林高士图 立轴 1946年作 西林品茶 镜心

王子猷爱竹图 松下高士

唐子畏诗意 秋江行旅 立轴 己巳(1989)年作

仿右丞寒山雪意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69年作 雪山图 立轴

仿范中立关山雪霁图 镜心 仿宋山水 镜心

雪景山水 立轴 早春图 镜心 雪山楼观 立轴

深雪幽居图 镜心 燕山雪霁图 立轴

绿野堂图 立轴 山林清幽图 立轴

松林仙境 镜心 溪山仙馆 立轴

仙山楼阁 镜心 柳桥访友 立轴 戊寅(1938年)作 西湖秋色 镜心

仿赵孟俯山水 镜心设色纸本 柳亭消夏图 立轴 1939年作

仙山楼阁 立轴

春深山日落 镜心

坐听林泉 立轴 1943年作 江天楼阁 镜心 丙子(1936年)作 溪镜山明 立轴 1939年作

神女峰图 立轴 青溪泛舟 镜片 万壑松风 立轴 深山幽居 立轴

春山新雨浓 立轴 纸本设色 1944年作 峒关蒲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柳荫清夏 镜心 归帆图 镜心

滕王阁 立轴

松鹤遐龄 镜心 1993年作 (179.2万元,2010年5月北京荣宝)

八十年代中期,他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宾馆、京西宾馆、北京饭店等创作了大批巨幅优秀作品。九十年代初,何海霞先生作为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先生的艺术顾问,随政府代表团访问日本。受王震先生委托曾作“天风吹海水”一幅画送给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先生。田中角荣先生以一幅水墨画“富士山图”赠海霞大师,当时成为中日两国一时传颂的佳话。九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先生出访日本,又安排请何海霞先生作一大幅画送日本政府作为礼品,并提出要再现出“中日友谊,万古长青”的寓意。海霞大师欣然接受任务,用了1个月的时间画了幅横幅“松鹤遐龄图”。六尺宣纸上有一片苍松横在画面,松树上栖息着几只或站或舞的仙鹤,画面的天空上有一轮红红的太阳,其中寓意大家一看就明白。画完之后有关部门的人员来取画时,才发现当时没有交待清楚,送的画作为国礼,应以竖幅为准,下有立轴头比较好打开观赏。于是海霞大师又花了1个月的时间重新画了一张竖幅的“松鹤遐龄图”。画面的内容也是松树、仙鹤、太阳。于是就在海霞先生的绘画史上出现两幅“松鹤遐龄图”。画作尺寸均为六尺整纸,一幅是竖的,一幅是横的。那一幅竖的作为国礼送给日本政府;这一幅横的就保留下来在国内。这两幅“松鹤遐龄图”都画的生机勃勃,精妙绝伦,寓意深远。

安居乐业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青城山中微霜初降,樟祤先红,辄有异鸟翔集木间,鸣声婉媚,翅尾殷红,光艳射人。问之土著,多不识名,有老道士谓予:昔王衍避暑,曾自制甘州曲歌迎神,令宫人夜霞云之衣,上下上谷洪从而和之。岛其宫人所记也,或呼之为红花看。云予艳其事因为图之,何海霞。钤印:海霞(朱)、何瀛(白)

人淡如菊 立轴 1990年作 东篱秋色好 镜片 设色纸本 1974年作

花 卉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一朵娇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此乃东坡翁诗意。当时既有疑,曰娇红何又以翠欲流求形容,余甚不解。今师答曰:蜀人地方谚语,凡物鲜艳夺人,蜀中多呼好翠。今已数十年前事也,书上题教之。何海霞图并记。钤印:鉴:何瀛(白)、海霞(朱)、知止楼(朱)

秋 酣 镜心 设色纸本

松荫八骏 横幅 1931年作

三鱼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红 梅 立轴 设色纸本

花香鸟语时 镜心 设色纸本

桃溪双禽 镜心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昆明湖上香满园 立轴设色纸本 朝 晖 镜心 设色纸本 1994年作

荷 花 立轴 设色纸本 1993年作

月晓风清 镜心 设色纸本

荷香飘溢 镜心 设色纸本 1986年作

双清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73年作

二君子 镜心 1988年作 伏春添香 镜心

朝 晖 镜心

红河蜻蜓 镜心

昆明湖畔 镜心

绿荫深处听莺声 镜心

兰 蝶 镜心

荷塘幽香 荷花翠鸟 立轴

花鸟 立轴 出淤泥而不染

花鸟 六屏

仕女 立轴 壬戌(1982年)作 人物 镜心 美人早年 立轴

仕女图 立轴 1998年作 人物 镜心

仕女图 立轴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画家何海霞作品价格_何彩霞画家

    何海霞(1908—1998),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的专业画家;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1908年9月生于北京,其父母酷爱文艺,对少年时代的何海霞影响颇

    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