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两座小水库,与彝州建州同年竣工。开初设计很理想,一条引水渠穿越水库之间,蜿蜿蜒蜒穿梭于数个自然村怀抱。只要蓄满水,近千亩田地即可旱涝保收,祖祖辈辈渴望的丰收梦似乎就在咫尺。不成想限于当时的财力和技术条件,这个梦想转瞬被残酷的现实击碎,把痛长久留在了家乡人心底。
就在水库建成不久,其中一座惨遭洪水损毁无法使用,另一座淤积严重只得带病运行,引水渠的大部分没投入使用就因山洪掩埋彻底废弃。由于绝大多数设计功能不能发挥,老家旱涝交织困境依旧。遇到干旱年份,人畜饮水全靠人背马驮,村里那口老井,鸡叫头遍就挤满了前来取水的人群。若在白天,大人们下地干活,孩子们就在井边一瓢瓢接水。到了雨季洪水爆发,家门口的田地又被淹成了泽国。要是数日水势不减,庄稼又要基本绝收。
自小吃够了旱涝之苦,我虽然后来离开了家乡,但心中那份牵挂那个梦,却始终是挥之不去。每次回家目睹父老乡亲的愁苦,都不由自主产生莫名的感伤。
时光流转,不经意间,伴随举国上下的飞速发展,我们和祖国,和彝州共同进入了新时代。由于实力的增长,国家和省州县各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力,短短两三年间,家乡的两座小水库经过彻底的除险加固,终于发挥了应有的排蓄灌溉功能。那条长藤般的引水渠,经过三面光支砌改造,再也不怕雨水冲刷。多余的洪水,乖乖被引进水库,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有了水,家乡无须再去种植低产低效的包谷杂粮,可以放心放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的农牧业项目。加上连续不断的脱贫攻坚,乡亲们终于摘掉了千百年来的穷帽,感受了从未有过的舒心富足日子。
如今行走在美丽的家乡,看着青山绿水,头顶蓝天白云,面对张张笑脸,回溯历史巨变,我们早已和祖国、和彝州一起,走过了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艰难岁月。未来的岁月中,我们还将大步向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董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