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易经》务须克服1个障碍、了解3个概念、记住6个要点。
一、克服1个障碍
研读《易经》的一个障碍就是文字难懂,习惯于白话文的人对古文的学习确有一定难度,理解《易经》就更加困难。历代学者对《易》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不少人只是注重训诂、以辞解辞,有的甚至越解越复杂,即使是有一定文化功底的人,也只好束之高阁、装潢门面,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更是望而生畏。因此,要想读懂《易经》首先要克服语言文字障碍。
二、了解3个概念
1.挖掘卦爻辞新的内涵
周文王所处的时代距今已约有3000年的历史,历史时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结构、人们的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辞义的理解也应该适其所变,只有这样,《易》才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系辞传》认为,《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变的前提是时,因此,人们对《易》的理解要“与时偕行”,而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易学界所说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易传》的地位再高,也只是孔圣人及弟子们学《易》的心得报告,不宜因孔子的缘故,将主次等同起来,更不能以解传代替解经。因为这样就本末倒置,反而影响对《易》经的理解。读《易经》重在解读经,对《易传》的解释为解读本经服务,通过解释《易传》来更好地理解本经。
3.揭示卦象蕴含的卦理
《系辞传》明确指出“易者象也”,可是一直以来,人们对易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辞,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象,只有通过对象的研究,才能发现象给人们直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如果将象显示的理加以挖掘,和辞结合起来理解,则会得到更大的思维空间和更多的启示。
八卦图
三、记住6个要点
1.《易经》绝不仅仅是一部占卜之书,她更是中华民族的先贤通过研究宇宙、天体的变化,以及天体运行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的一部科普专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渊薮,是古代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明史的一朵奇葩。
2.《易经》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很少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与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命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相契合。
天地人和
3.《易经》充满了神奇和奥秘,但绝非仅仅是看风水、看相算命、卜卦问神的工具,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大众日常生活中,是一部在现代社会中值得人们认真学习的人生宝典,其中既有道,又有术;既有理,又有用。只要是一个有一定文化基础、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追求幸福人生的人,都可以从《易》中获益。
4.《易经》来源于古代对历法等规律的社会实践的归纳与总结,揭示的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和最佳处理方式,其形象思维之所以能构成应有的体系,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它表达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
5.不排斥《易经》借占卜学修身、谋人事,但做到兼议占卜而不偏重指点迷津、化解灾祸之功,论人谋事强调人谋,而非鬼谋、神谋,强调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思想观念,认为人的品德修养,人的主观努力可以逢凶化吉,促使事物发生变化,相信人谋在改造环境,促使事物转化时所起到的作用。
风生水起
6.《易经》被认为是一个千古文化之谜,其研究被称为“易学”。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学者们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作,蔚为大观。
阅读《易经》值得收藏的8句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释文: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的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
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释文: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
4.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释文: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译文: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会传到后代;长期不做好事的家庭,祸害一定会害及子孙。
6.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释文:君子以节俭为德而避开危难,不可追求荣华而谋取禄位。
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释文:君子应当效法大地的厚实和顺的德性,容载万物,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抱着怀疑的态度来解决疑难问题。
8.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释文: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9.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释文:劳苦功高而又谦逊的君子,会得到百姓的敬服。
1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释文: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