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今年的三伏天已进入中伏之末。7月12日至21日,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中伏;8月11日至20日,末伏。
立秋以后还有可能出现的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民间俗称“秋老虎”。形成秋老虎的原因,在于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我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北京地区的白昼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正所谓“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一年四季中,秋季是一个很舒服的时节了,与炎热的夏季相比,云淡风轻的秋,天高气爽,最是赏心悦目。立秋为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虽然日下气温依然高昂不下,可是立秋既至,我们离凉爽的金秋已是很近了。
在秋这个时节里,秋风起,古人不禁诗兴大发。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甫同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孟浩然《初秋》:“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刘言史《立秋》:“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杨万里听蝉:“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刘翰闻鸦:“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刘禹锡吟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李益则称:“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或哀婉,或凄清,或思念,或昂扬,但秋季在古人的笔下口中无疑是美的,立秋已至,暑气会渐渐退散,一年之中的希望与丰收,也近在眼前,让我们翘首以盼吧。
我是立秋日生人,过立秋节就是过生日。一叶落而知秋,一发白而知老之将至。不过,有首新诗写得好,正合吾意:
“朋友,何必为年龄发愁,春天的后面不是秋,只要在秋霜前结好你的果实,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王渝生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