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都说蜀国易守难攻,我们切一个历史片段来看下。
公元925年。
是后唐庄宗李存勖雄心万丈的一年。
遵从父亲李克用遗志,灭掉后梁,远逐契丹,吞并幽州刘仁恭父子,已经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下一步,就是长江以南,而第一要务,是西蜀。
西蜀,大概的面积约等于现在的四川一带,还有甘肃南部以及陕西南部的一部分。
西蜀,历来是帝王考验人性之地。
李白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也因为蜀道之难,使得西蜀天然形成一座大城堡,易守难攻。
无论谁提兵入蜀,坐地即可称王。
所以,当初邓艾钟会入蜀,才会让司马昭猜疑不已。
二人虽然灭了蜀国,但最终钟会造反被杀,邓艾也被杀。
02
所以,伐蜀是个大事。
对李存勖来说,让谁去伐蜀,伐蜀之后的官员任命,更是让人为难的事情。
首先,伐蜀的主帅,毫无疑问是他的长子魏王李继岌,而副帅,就是百战名将郭崇韬。
因为此时,李继岌还是青少年,主要的作战统帅,其实是郭崇韬。
但无论郭崇韬多么忠心耿耿,他还是怀疑他。
毕竟,让郭崇韬去西蜀,无异于把倾国的财富交给了他,却无有效措施可以防备。
临行前,李存勖咨询郭崇韬,伐蜀胜利之后,让谁主政西蜀?
郭崇韬脑门冷汗直流,这个问题,分分钟要人命啊。
他其实已经思索好久了,为避免猜疑,他早就准备了答案。
只是事到临头,还是让人紧张:我觉得,让您姐夫,孟知祥去比较好。(毕竟,你们是亲戚。)孟知祥熟悉军事,久经战阵,又能处理政事,关键是,政治上可靠,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番话说到了李存勖的心底。
他其实也认为,除了孟知祥,主政西蜀再无他选。
可以说,从李克用到李存勖,李氏父子对孟知祥都是礼遇有加。
李克用欣赏孟知祥,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成了李存勖的姐夫。
李存勖也很重视孟知祥,还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妾——李氏,赐给了他。
919年,这名小妾给孟知祥生下了一个儿子,孟知祥十分疼爱,将这个儿子取名为孟昶。
03
不久,郭崇韬大军出发,以康延孝为先锋。
郭崇韬为灭蜀,制定了一个很详尽的方略:先攻下凤州城,获得西蜀大量粮草物资,并且为灭蜀的进退之路打下了坚实后盾。
这一目标,就交给先锋康延孝实行。
康延孝也是一员猛将,果然不负众望,仅仅用了77天,就攻进了成都,蜀后主王衍出降。
眼看平定西蜀,李存勖更加焦急起来,对郭崇韬的疑虑也越来越大了。
他很快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让他赶紧把郭崇韬接替回来,以免日久生变。
临行前,李存勖给孟知祥饯行:“郭崇韬这个人,我已经得到密报,他要谋反了。你去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杀郭崇韬。”
孟知祥觉得这个有点太狠了,就说:“郭崇韬这个人,这么多年,一直都比较忠诚,为了稳妥起见。不如我到那里先观察观察,如果确实有谋反迹象,再杀也不迟。”
李存勖犹豫一会,说:“那就按你说的办。”
另外还有一件事,西蜀路途遥远,行路坎坷,就让我姐姐带着孩子以及你的族人,在洛阳先住一段时间,等到那边安定了,再让他们过去。
孟知祥知道,这是把他妻子儿女、族人全部都留在洛阳当人质啊。
其实,作为现代人,我有些算不过来这个帐,孟知祥妻子也是李存勖姐姐,孟知祥儿女也是李存勖外甥外甥女。
这姐姐和妻子,到底哪个亲属关系更近一点呢?
如果孟知祥真的反了,李存勖岂不是要杀自己姐姐?
那和人家孟知祥有什么关系?
大不了再娶一个。
总之,孟知祥抛家弃子,孤身一人,带着随从,历经难如上青天的蜀道,一直到第二年,来到了西蜀。
04
此时,西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崇韬已经被魏王李继岌杀害。
而且,郭崇韬被杀的连锁反应刚刚开始。
郭崇韬死后,关于另一个百战名将朱友谦谋反的谣言也甚嚣尘上。
谣言说:本来郭崇韬是准备和朱友谦一起谋反的。
于是,李存勖一不做二不休,再杀朱友谦。
孟知祥到任,魏王李继岌率军东归。
东归路上,先锋康延孝听说连朱友谦也被杀了,知道如果跟着队伍回去,自己也难免一死,趁着现在手中有军队,直接造反算了。
于是他立即割据了汉州一带,宣布造反。
李继岌回军路上,听闻先锋康延孝兵变,连忙派遣军队前去消灭他。
孟知祥也从成都率领了两万军队,前后夹击,终于平了康延孝叛乱。
孟知祥和康延孝曾经并肩战斗过,也是好朋友,看到囚车中的康延孝,心中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历来伐蜀,都没有好下场,这郭崇韬和康延孝,走的几乎是邓艾钟会的老路。
不过,当着众将的面,他还是要表演一番的。
给康延孝的囚车里添了两道菜,一瓶酒,然后,亲自给他斟满一杯,说:“您和郭崇韬大帅,平灭梁朝,功勋无人可比,如今又平定西蜀,回军洛阳之后,荣华富贵,随意拾取,无奈你们急躁怨愤,自己毁了功劳,进了这辆囚车,成为三国时邓艾那样的人,我深深为您感到痛惜。”
康延孝大喊:“滚,早晚你也有这一天。”
05
孟知祥回到成都,俯视自己统治的这一大片土地,思索自己的命运。
凭借山川之险,足以保命,应不至于走上郭崇韬康延孝朱友谦等人的结局。
孟知祥自此在西蜀,安心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并提拔了一批新人。
而在洛阳的唐庄宗李存勖,却坐在了火山口上。
由郭崇韬、康延孝、朱友谦被冤杀而引发的叛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四散开来。
皇甫晖、李嗣源等节度使纷纷造反。
最终,连李存勖身边的人都造反了。
洛阳城里担任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发动叛变,火烧兴教门,李存勖最终死于乱军之中。
这是“刚进蜀地门,喜从天上来。”
李存勖一死,没有人可以牵制孟知祥了。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他在最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了最恰当的地点。
郭崇韬、康延孝九死一生打下了蜀地,却都死了。
派他去接收蜀地的皇帝李存勖,也死了。
魏王李继岌东归之前,给他留下了一大批将领和数万士兵,这都是他以后建立王国的本钱。
然后,李继岌还没走到京城洛阳,也被叛军杀死了。
一大群人忙来忙去,牺牲了性命,就是为了给他保留这个最完美,最丰硕的果实。
06
李存勖被杀之后,他的兄弟李嗣源(李嗣源只是他父亲的义子,两人并非亲兄弟)即位,是为后唐明宗。
李嗣源也知道孟知祥捡到了大便宜,但是他也无可奈何,西蜀,太远了,无力顾及。
李嗣源很理智,把孟知祥的妻子儿女以及族人,全部安全送到西蜀,以表达自己的诚意。
于是,李存勖的姐姐福庆长公主带着曾经是李存勖小妾的李氏以及儿子孟昶、孟知祥族人等等,来到了成都。
孟知祥很满意,他也没有称帝的打算,只要实际控制了蜀地,称帝也不着急,刘备就是他学习的榜样。
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任用了赵季良、王处回、李仁罕、赵廷隐、侯弘实、毋昭裔等人。
然后就一门心思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蜀地原来的皇帝是前蜀高祖王建和其子王衍。在他们父子的治理之下,好多年没有战争,一直都很富庶,如今,孟知祥也安心生产,蜀地更加富饶。
07
孟知祥喜欢佛教,经常去寺院超度烧香。
一次,孟知祥去寺庙里住了一段时间,与一位知諲法师相谈甚欢。
知諲法师的一个侍童引起了孟知祥的注意,这个侍童聪明伶俐,眉清目秀,让孟知祥非常喜爱,就向知諲法师请求,让这个侍童跟着自己。
知諲法师同意了。
这个侍童名叫王昭远,自幼家贫,父母双亡,就进了寺庙。
如今跟了孟知祥,无异于一步登天。
孟知祥回来之后,和这个小孩子一聊天,这孩子居然读了很多书,见识不凡,他觉得这孩子跟着自己有些屈才,不如让他跟着自己的儿子当伴读,这样,对于孟昶来说,也可以相互促进。
此时的孟昶,已经十岁了,正在宫中读书,如今多了王昭远这个玩伴,自然十分开心。
王昭远爱看书,特别爱看兵书,在蜀国,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榜样,而王昭远的理想,也是做孟昶身边的诸葛亮。
孟知祥在四川经略了八年,消灭了其他军阀,特别是一支四川境内最大的军阀——东川节度使董璋。
统一了蜀国全境。
这时,后唐明宗李嗣源也驾崩了,再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孟知祥终于登基称帝,国号大蜀。
当时成都有一个叫醋头的和尚,手持盏灯,每到一处便高呼道:“不得灯,灯便倒。”
很多人都听他这样喊,觉得这个和尚是一个疯子,说的疯话而已。
结果,孟知祥登基没几个月,就病死了。
人们恍然大悟。
08
皇太子孟昶此时已经十六岁了,接替了父亲皇位,改年号为明德,是为后蜀后主。
刚刚即位的孟昶,一切都按父亲的制度,以及各种职务的人员不变。
但是,等到他逐渐长大,便开始收回那本来属于他自己的权力。
当然,首先要收回的就是兵权。
当时,控制后蜀军队的的将领是李仁罕。
孟昶经过几年的深耕,也扶持起自己的一班团队,以号称当代诸葛亮的王昭远为主,伊审征、韩保正、赵崇韬为核心。
经过密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便出击擒杀了李仁罕。
其他孟知祥的老班底立即纷纷下野,甚至入狱,一扫而光。
孟昶执政时期,正是中原内忧外患加剧的时代。
北方政权不停地变换,从后唐,进入到后晋,然后,后晋又被契丹灭国,之后,后汉建立。
这些皇帝走马灯一样轮换,没有人有功夫搭理后蜀。
一直到了后周世宗柴荣,中原终于安定了下来,目光也开始往南扫描。
就像当初的李存勖,柴荣再次把消灭西蜀作为第一要务。
此时的孟昶,已经做了三十年的太平皇帝。
所有政事,也都委派给王昭远处理。
柴荣首先派遣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向拱)和凤翔节度使王景一起首先收复了秦、成、阶、凤四州,扫清了西蜀的外围防线。
仅此一战,就让孟昶吓破了胆,他知道西蜀的末日不远了,虽然他还梦想着蜀道的天险能阻挡住后周柴荣的脚步。
只是柴荣英年早逝,统一天下的蓝图刚刚画好,就驾崩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和当年的李存勖、柴荣一样,也把目光转向了西蜀。
让谁去呢?
谁会去当北宋的邓艾钟会、郭崇韬康延孝?
09
赵匡胤和赵普商量了好多次,考虑了很久,给出的答案是王全斌。
王全斌曾经是李存勖的护卫,当年跟着李存勖出生入死。
在柴荣时期,还跟着向训(向拱)收复了西蜀防线的外围——秦、成、阶、凤四州。
也就是说,什么都不用给他交代,他全都清楚的很。
虽然他的武力值、忠诚度几乎都是百分之百,但是,这次,收复的是西蜀。
几乎是人性的最终极考验,他能合格吗?
公元964年11月2日,赵匡胤以后蜀皇帝孟昶勾结北汉共谋犯宋为由,集结大军6万,分北、东两路讨伐西蜀。
其中北路,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枢密副使王仁赡为都监,统率禁军步骑两万、诸州兵士万余,自凤州(今陕西凤县东)沿嘉陵江南下;
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归州路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统领步骑两万,自归州溯长江西上。
两军分进合击,约期会兵合攻成都。
王全斌一路上,想的都是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走出邓艾钟会、郭崇韬康延孝的魔咒?
最终,他的谋士告诉他,要是想摆脱嫌疑,那就贪污吧。
我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贪财的武夫,没有什么大志向。
10
北宋这边王全斌、曹彬等人一出发,西蜀孟昶这边,立即派出了第一牛人——“蜀中诸葛亮”王昭远。
王昭远率三万士兵出征,迎战北宋王全斌部队。
临行前,孟昶给王昭远置酒送行。
王昭远手拿铁如意,哈哈大笑道,我此次出征,不是去守剑阁,而是出剑阁,领着这三万雕面恶少年,直驱中原,占领开封,活捉赵匡胤。
孟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爱卿此行,要谨慎从事,注意休息,出剑阁之后,也不要攻城略地太多,差不多就行了。”
王昭远带着部队,晓行夜宿,一直来到最前线,利州。
利州的外面,就是蜀道的天险,大漫天寨和小漫天寨,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卡。
此时的北宋部队,经过柴荣和赵匡胤的几番训练,已经是当时最具攻击力的部队,王全斌手下崔彦进一部,快速修好栈道,只一天时间就攻克了天险小漫天寨。
然后,崔彦进与王全斌汇合,再下天险——大漫天寨。
“蜀中诸葛亮”王昭远拿着铁如意,三战三败,仓皇逃离利州,缩回到剑阁。
王全斌率领部队连续作战,很快攻击到剑阁。
深宫里陪着皇帝长大的王昭远被吓破了胆,原来战争是如此无情和残酷,他根本不敢再次面对北宋军队,把剑阁交给了自己的副手,然后,就拼命逃跑了。
等到王全斌再次见到王昭远的时候,只见这个“蜀中诸葛亮”藏在一个农家小院中,嘴中一直念叨两句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王昭远全军覆灭,西蜀关卡被攻克。
孟昶惊慌失措,再次派出援军去抵挡北宋军队。
而这次的援军主帅,居然是他儿子孟玄喆,一个除了唱歌跳舞喝酒作乐之外,什么都不会的人。
孟玄喆还未到前线,军队就溃散了。
最终,王全斌只用了六十六天,就灭了孟氏蜀国。
11
孟昶带领孟氏全族出城投降,然后,被押解到开封,在那里,赵匡胤给他造了一个大宫殿,让他领全家人住进去。
住到第七天,孟昶突然暴病而亡。
对于孟昶的死,后世有各种推测,最流行的说法就是赵匡胤毒死了他。
还有人考证说孟昶有个花蕊夫人,被赵匡胤迷的五迷三道,以至于不惜杀了孟昶。
毕竟,传说只能是传说。
赵匡胤回绝了那么多杀孟昶的奏折,在西征之前就严禁王全斌杀孟昶以及其家人,而且早就为他盖了大宫殿,费尽心力,历经周折,才把孟昶接到开封,不至于才七天就杀了他。
孟昶自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然,历史只能猜测,答案已经永远无从追寻了。
孟昶的母亲李氏,就是李存勖的侍妾后来赐予孟知祥的那个,在孟昶死后,要求离开这个宫殿,回到自己的家。
赵匡胤说:“你还要回到西蜀吗?”
李氏说:“我的家在太原,我只想回太原。”
那时候,太原还属于北汉,还没有被北宋收复。
赵匡胤说:“好,就图你一个好口彩,我们打下太原,就送你回家。”
12
最后,我们顺带说一下“蜀中诸葛亮”王昭远和孟昶太子孟玄喆的结局。
孟玄喆归降之后,被封为泰宁军节度。后来,赵匡胤让他镇守贝州,在镇十余年,亦有治迹。
赵光义时期,又让他移镇定州。
979年,加开府仪同三司。
980年,跟着赵光义征战太原,就命为镇州驻泊兵马钤辖。
后来还从赵光义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之西面,以至于因功封滕国公,入为左龙武军统军,判右金吾卫仗。
五十五岁那年,去世。
赵光义赠他侍中。
王昭远到开封后,被赵匡胤封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广南被收复之后,赵匡胤曾派他去出使。
王全斌入成都后,纵兵掳掠,残杀降兵及平民,激起后蜀军民反抗,因而被降为崇义军节度留后。
后复任武宁节度使。
开宝九年(976年),王全斌病逝,年六十九。
获赠中书令(宰相)。
他比其他几位可聪明多了。
13
从地理位置来看,蜀地确实一夫当关。
但是吴起曰:“在德不在险。”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一个政权不修内政,却指望山川来帮你?想的太美。
我们再看,蒙古攻宋,四川持续抵抗五十年,直到宋帝投降后,四川仍然坚持抵抗了三年,直到最后一刻;清军入关,四川也持续抵抗十余年。这又是为什么?
答案也简单,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的战斗意志可以超越一切。
前文的小切片,蜀国还没灭,攻打方就在各自打主意,守方更是腐烂不堪。
这是一锅粥......
世间的大部分倒霉事,都是从内部开始出问题的。
如果不是经常体检(自检),等发现癌变症状的时候,已经晚期了。
你还盼着有药可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