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CMO训练营微信公众号
上个月,知名自媒体人杨不坏的一篇《停更“双微一抖”》引爆朋友圈,紧接着引来了各路大神就做个话题的各种切磋。一时各种言论观点甚嚣尘上。对于品牌主们来说,这个论调更是犹如一枚炸弹,炸裂了品牌主们一直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伤心事”。
如杨不坏文中提到的,很多企业确实都有品牌双微代运营费用很高,但能起到正面作用的少之又少的通病。但是所有企业的新媒体运营都是入不敷出吗?
为了了解企业“双微一抖”运营真实状况,靠谱君在CMO的社群做了一个“停更’双微一抖‘你支持吗”的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70.97%的marketers并不赞成企业停更“双微一抖”,58.06%的marketers认为自己企业“双微一抖”的投入产出比是正相关,77.42%的受访者认为“双微一抖”是企业品牌展示渠道,54.84%的人认为其是企业与用户的沟通途径,41.94%的人认为其是企业产品服务渠道。
靠谱君带着这个问题又采访了几个CMO训练营的专家们,让我们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壹
李国威丨知名营销专家、闻远达诚管理总裁
“双微一抖”是营销者制造的假象
品牌主有的用“双微一抖”做新媒体推动业务转型,将用户触达、新用户获客、老用户服务这些都转到新媒体;有的则是用“双微一抖”探索业务增长点,以有限的投入试试看;还有一种品牌主就是保持内部政治正确,老板说了未来在新媒体,人和资金从传统媒体抽走放在新媒体,总是没错的。
“双微一抖”是公认的大平台,也可能是某些营销人制造的概念,知乎、小红书这些平台其实也很有价值,以后也许叫双微一抖知红,或者继续添加或者组合。
对品牌方来说,内容产出最基本的是发企业新闻。高一层的做战役,就像鼓吹停更双微一抖作者追捧的耐克,一出手就是大作品;再高一层是做价值共同体,比如新世相一直在做的 —— 大城市上班族内心温暖的呈现,在传播者和用户共有的恒定的价值观基础上,自我生成和加工温暖的传播。希望企业的境界能再高一些,把价值共同体做出来,才能影响更多人。
贰
陈露丨NPLUS首席知识官
把重心转到质量上,减少频次
企业运营“双微一抖”多数初衷都是因为目标客户在那里,为了更好的贴近用户、服务用户而设立,不能因为说目前流量下滑了,就停更平台抛弃用户,可能只是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
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思考的是目标用户为什么要继续关注你,或者还能通过什么办法持续吸引用户关注。如果说过去企业更新频率高而言之无物,那现在企业需要把重心转移到质量上来,减少频次即可。
我们有经营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官方微信侧重品牌宣传和专业输出,小程序着重服务案例和销售线索搜集。团队通过持续公开的分享我们对于行业的观察、认知和案例内容,通过分享让内部团队形成知识分享的文化和机制。
同时也能够将我们的动态与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分享,或许公众号本身关注数量并不大,但是当一个不知道我们的潜在客户在网上看见我们的作品主动来调研了解我们的时候,除了搜索我们的官网,他们还会来看我们的官方微信,一看做的还挺精细,内容也是有观点的,这是增强客户信任我们的因素之一,另外也方便我们内部每一位员工了解公司最近在做的事情,以及作品,他们可以便捷的和客户或者潜在客户进行分享,这成为他们重要的社交货币。
不同的平台还是有其不同的特性的,因为不同的平台其用户习惯和信息体验方式是差异的,所以针对不同的平台不能采用一套内容进行分发,哪怕是一件事,虽然内核都一样,但是发布的时候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平台特征来改变内容的表现形式。
我认为品牌内容首先不要总是妄想像媒体一样能生产那么多内容,其次再来思考有什么内容是可做的,内容的创意其实有很多,举一个我朋友分享过的一个方法给大家做启发,他曾经做过一件事,将网上能看见的十万加热门文章做了一个汇总合集,精选了100个标题,他每次没有创意的时候,就从这个100个标题库去把标题换成自己的品牌或者产品,立马获得一个新的内容灵感,而这100个标题库可以平移到不同的平台进行类比和优化,持续迭代。
叁
顾建丽 Jelly丨新新未来创始人,3M服务商
注重小程序对流量的收割
新媒体这种形态,尤其是现下热门的“双微一抖”,传播快、受众广泛、低成本,相比传统媒体而言,为企业品牌塑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再则,在社交媒体时代,建立新媒体账号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捷径。
现在“双微一抖”确实有大量的用户活跃,品牌就需要渠道直接去跟用户沟通。如支付宝、海尔等企业就在社交平台塑造了更具亲和力的形象,用接地气、活泼有趣的表达方式赢得用户好感。总而言之,决策者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另外企业需要从用户角度考虑才能确定品牌的“双微一抖”是做品牌传播还是销售产品,知道用户想要得到什么,然后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自己账号的定位,而定位决定了品牌的内容,利用内容进而撬动用户,形成有效循环。品牌宣传为目的公众号,目前受打开率下滑的影响较大。而以销售为目的企业,借由小程序的加持,在流量低洼期快速收割流量,反而风生水起。
移动端的时间过于碎片化,所以大家做社交媒体会很焦虑,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难聚焦,这个是现状。因此我们做社交媒体更应该有取舍,专注适合品牌能给用户带来更多价值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分配一些新的尝试,二八原则可以参考。
肆
成俊杰丨传声中国CEO,CMO训练营合伙人
B2B微信运营把“工具属性”做足
从双微的运营现状来看,大部分B2B企业的市场部往往是被动思考模式,并且简单的以粉丝量、阅读量、转发量等表面数据对运营进行评估和考核。但这样的KPI往往会使动作走形,无法达到企业的经营者真正需要的,由此造成了市场部的很多努力并不能换来企业管理层的认可。
先说微博,微博更侧重的是“媒体属性”。换句话说,是需要依靠观点、内容来获得关注和传播,微博用140字配图加链接只在粉丝之间传播,目的是转发加吸引眼球。可以说,绝大部分B2B公司是不具备媒体思维和长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的,天天以企业报内容简单更新微博的企业号不能称为“媒体”,也难以形成传播效果。
在B2B领域,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成功的案例。并且由于一些创业公司资金不足,所以留给他们的试错机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预算不够,运营来补。因此大胆的建议B2B企业可以放弃微博,把精力和经费聚焦更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阵地。
那么看来,只剩微信可以考虑作为主阵地了。但运营微信一定要有正确的思路和目标。微信同时具备“工具属性”和“媒体属性”两种特征,但相对来说“工具属性”更为突出。正如上面所描述的原因,假如企业没有持续高质量‘中性’内容输出的能力,那就踏踏实实回到微信的核心功能定位,也就是“工具”定位。
从这个角度推导,对于B2B公司来说,务实的目标是把微信建成一个可以更好服务现有客户并吸引潜客的服务工具和流量聚集工具,同时,基于现在不断兴起的“营销自动化”概念和趋势,我们需要把微信作为所有其它数字营销的入口,以微信ID为根,抓取客户的整个数字足迹。
基于这个理念,企业运营微信的考核目标应是客户服务的优化程度、吸引的潜客数量以及通过数字化营销而实现的对于用户行为轨迹的获取和分析程度。因此,B2B企业的微信应该重运营而轻内容,依靠更为贴近客户的数字工具的开发获客、留客,并依靠数据分析制定精准的数字营销策略,依靠微信进行贴身数字互动,这才是真正的B2B企业微信运营思路。
伍
CMO训练营
用微信打造属于自己的“流量池”
现在的新媒体运营者很尴尬,如果自己能写出十万+的文章,就自己去做公众号去了,为啥还来企业负责新媒体;如果只具备一定的文案能力,热点来了蹭一下热点,偶尔通过图文跟粉丝互动,价值确实不大,微信公众号的红利已经过去了。每天看着后台缓慢增长的文字,主管老大着急也没有,很多新媒体运营者也没有啥办法。
是一定没有出路吗,靠谱君认为一定有。
第一、就像上面姐夫李所说的,如果能够把公众号运营成为一个价值共同体,就很有意思,比如你跟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共创内容。制作一个时间表,把能够采访到的各类资源都列好,逐月完成,通过这个生产出有价值的内容,还能够对公司的重大客户业务开拓有好处。
第二、把公众号的“工具属性”开发好非常重要,比如CMO“金匠奖”有一个案例,是惠氏集团的整合母婴行业全产业链的合作交流学习平台,它致力于为企业内部、经销商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实现了全方位的交流互通及商业领域的合作共赢。因此获得了2018年的“最佳消费升级”金奖案例。
第三、做重磅内容,而不是“撒胡椒面”。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号里有很多关于产品运营的深度文章,很值得大家收藏转发,一个月其实只要有一两篇这样关注好几万的文章,新媒体运营者就可以回家睡觉了。“二八法则”非常重要,重要的事说三遍。
第四、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还可以借助像Convertlab、Kuickdeal此类自动化营销工具,做到千人千面。比如,上海的看到上海的活动,深圳看到深圳的活动,很有针对性,受众体验也好。还可以给粉丝打标签,定向推送音频、视频等信息,非常方便。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微信公众号也能够成为企业自己的“流量池”。
所以如果我们把“双微一抖”看做一个容器,那么它就是由平台、企业、从业者构成的,我们应该去关心为什么去打造这个容器?关键点在哪里?客户到底需要什么?这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原因。《停更“双微一抖”》的文章给我们敲响了2019变革的警钟,在2018年未本该破灭的泡沫,2019年定能绽放出艳人的火花。而沉淀需要时间,当一切都该慢下来,剥掉焦虑、认清差距,想一想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这样我们才能驶回到符合常识的轨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