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孔子编辑《诗》,后世称之为《诗经》,最初的用意是为了教育儿子孔鲤,是让他能够说有文采的话。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实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的艺术。相比于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样式,文学这种艺术形式更难,对于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用语言表情达意,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不能掌握生动的语言,是很难写出优美的文章来的。
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阅历、阅读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没有掌握语言及语言使用的技巧有关,那么如何突破语言关呢?
学生学习语言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阅读。
生活的语言妙趣横生,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如果能够适当的引用到自己作文中来,一定能够增加文章语言的生活气息,写出优美的作文来。
前苏联有一位作家,小时候后妈对待特别狠毒,语言刻薄,比如说:“吃,让你吃粪坑里的蛆虫;睡,让你睡东头木匠刚打的棺材。……”
这些语言,他记忆深刻,成年之后,他把后母的语言回忆起来,稍加整理,便写了一篇小说叫《后母娘的语言》,在前苏联非常受欢迎。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平时要注意留心生活,生活中有许多口语非常生动、传神、逼真,我们把它记录下来,等到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为文所用。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把这种收集语言和素材的方法称之为“加油箱”,每当笔枯意尽时,他就会说:“油箱空了,要去加油了。”于是,他又走进生活进行语言和素材的积累。
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贺,他也有差不多的做法,就是每天外出时,总是带一只布袋子,李贺称之为“诗囊”,每想到一个句子,或者听到一个词语,晚上回来之后,把这句子被缀成诗或文。
青衫君当年学习写作,也曾经尝试了这种做法,比如有一次,在操场散步,听到一位老师打电话责备自己妻子,起因是这个同事体检时查出了一点毛病,他的爱人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婆婆,于是引来他母亲的担忧,其中有一句话叫:“有些话别告诉妈妈。”
我把这句话提取出来,写了一篇文章就叫《有些话,别对妈妈讲》,发表在十多家报纸上,后来又被转载了三十多次。
一个人写作,想要使自己语言生动起来,首先要学会向生活学习文章,无论是伟大的作家,像老舍、马克·吐温,还是像青衫君这样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都是提升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当然,提升语言表现力的手段还是向书本学习,从阅读中学习。
著名媒体人老梁铁齿铜牙,能言善道,他讲述自己小时候学习语言的方法就是两个字“背诵”。背诵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方法,语言的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可以举一反三,语言的学习更多的是举三反一,即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常言说,会诵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当然如果一个劲的死记硬背也是无法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的,在背的时候,也要用心揣摩语言的技巧。比如青衫君阅读这段文字时:
“雨后,韭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我对于文字运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豁然开朗。“雨后,韭菜、红红绿绿”都是实,正是因为后面有了“诗一般美丽”这个短语,整个句子才显得那么空灵富有生气。
就像乾隆当年看到雪花飘落,突然诗兴大发,张口吟道:一片两片三四片……下面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才思敏捷的纪晓岚替皇帝接续了下一句:“飞入梅花寻不见。”
一实,一虚,虚实相生,构成了一句非常有文采、有韵味的诗句。
写作,不仅要有好的立意和构思,文章能否准确地表达意思,吸引读者,还是要看作者的文字功夫的,如果仅满足于“说清”,而不注意文采,那么这样的文章很可能达不到写作的目的。
所以说,写文章首先从锤炼语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