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三国志》,单独列传的臣子只有两人:诸葛亮、陆逊,虽然都是父子同传,诸葛瞻也比不了陆抗,但传记就只署陆逊一人之名。
这是份被看烦了的说明:由于成语典故系列文章都是顺着《三国志》写的,有的成语可能出处更早,还望知悉。
观衅而动
陆逊虽然自称是一介书生,但他在接吕蒙班之前就已经领过兵了。吕蒙为夺取荆州做了充足准备,先是自己装病,而且还不告诉陆逊实情。但陆逊也不需要提醒,他直接对吕蒙提出要袭取荆州的构想,这也让吕蒙决定让陆逊去接替自己的工作。
陆逊一就任就写信给关羽,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先夸赞关羽“先前您观察敌军破绽后才出击,依照法则调度军队,能轻松获得大胜,这是何等大功呀!”陆逊的信也确实麻痹了关羽。“观衅而动”是指探察对方的破绽,再乘机发动进攻。
兵疲意阻
夷陵之战是陆逊的代表作,他亲手把刘备拉下了巅峰,同时完成了一次经典的防守反击战。刘备初来乍到,陆逊是约束了将士不能出击的,就是要消耗刘备军的士气。陆逊在出战时,也给出了他的分析“刘备来了这么久却没占到我们便宜,手下士气低落,却又无计可施,我们今日就要夹击刘备。”
陆逊也没有火烧连营,他只是烧了一营,让刘备军自乱阵脚罢了,士兵哗变、溃散都不是一时半会能压下来的事,一旦发生那基本上就任人宰割了。“兵疲意阻”是指士兵疲惫不堪,将帅情绪低落。
忍辱负重
“忍辱负重”是指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能忍受暂时的屈辱。其实这个成语也可以拿来给孙权用,那可是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的孙权。书归正传,还是夷陵之战期间,作为一个空降的统帅,底下诸将是不服气的,光听敌人叫骂,自己却出不了城,确实憋屈。
而陆逊按着他的宝剑,给出了解释“朝廷之所以委屈诸君听我号令,是因为我有值得一提的特长,能承担重任也能忍受耻辱。”军中喜欢按资历排辈,当陆逊拿出有说服力的成就后,诸位将领也就心服口服了。
严刑峻法
第一眼看的时候把它略过去了,因为长得就不像个成语,等翻回来再看时,发现“严刑峻法”是指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陆逊虽然人不在朝中,却还心系着朝事,他也给孙权提过不少建议,其中就有一句“严酷的刑法,不能成就君王的盛业,有惩罚没有宽恕,也不是长远之计。”后来陆逊也当上了吴国的丞相。
雷霆之怒
孙权是顶着满朝文武的反对,坚持要和公孙渊好的,还是跨海交流。就像孙权当初对魏国称臣,公孙渊也有一阵向吴国称臣,不知道孙权有没有回忆起往事,就这么信了公孙渊。等到公孙渊翻脸,一口吞下吴国使节团的时候,孙权是暴跳如雷,立马打算御驾亲征。
陆逊这时候就站出来劝“如今连小小的忿恨都忍不住,发出雷霆般的盛怒,违背古戒要亲涉险地,这我就不理解了。”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嘛,顺便提一句诗“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雷霆之怒”是指愤怒到了极点。
得不补失
陆逊虽然阻止了孙权出征辽东,但却没拦住孙权打夷州,孙权出征前还是询问了陆逊的看法,陆逊也明确地说自己看不出来攻打夷州有什么好处,但孙权还是去了,结果得不偿失。可能每位君主都有个开疆裂土的梦想吧。“得不补失”是指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逊,孙走也,亦孙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