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于丹语录-什么让生命有意义

于丹语录-什么让生命有意义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4 20:22:33
阅读:

我是紫君 我的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导语: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这是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福尔克 格莱威尔士四行诗中的句子。


1


这组诗句中的:你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被36岁的神经外科医生、作家、心爱的爸爸、丈夫、兄弟、儿子、朋友等等一个叫做保罗,一生的成就为美国斯坦福学士、剑桥硕士、耶鲁医学博士、斯坦福神经外科医生,还有那说不清的学术奖与荣耀的人,用在自己的书中,并作为自己书的名字——当呼吸化为空气。


因为这一切都在2015年3月嘎然而止,36岁的保罗走完了自己的短暂一生。


2


保罗在得知自己患癌后,回忆了自己的一生。我学习的最大动力,不是成就感,而是一种求知欲,我非常认真的想要探究,是什么让人类的生命充满意义?


我仍然认为,文学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而神经系统科学则探索大脑最为优雅的规律。在我眼里,文学不仅描写了别人的生活,还为我们提供了道德反思最丰富的资料。”


保罗回忆父亲:总是语气严厉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一句经典的话语是:“做第一很容易:找到那个第一名,然后比他多得一分”。


一次偶然的心理路程,保罗从先前的选择学文当作家,改为选择了治病救人当医生,为自己的职业。而神经外科医生则在为病人保命与保住个性之间备受煎熬:每一次脑科手术,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对自身本质的一次操控;每一次经历脑科手术的病人谈话,也都迫使我们直面这个现实。


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脑科手术应该是他们一生中最戏剧化的事情了,是一件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大事。如此的紧要关头,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生存还是死亡,而是到底怎样的人生才值得一活


3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一本未完成的书。主要是因为保罗的病情急剧恶化了。但这种未完成,恰恰也是本书真意的一部分,反映了保罗面临的现实状况。


这本书言辞恳切,本来写的时候就在和时间赛跑,表达的也全是保罗认为重要的心声。无论作为医生还是病人,他一直都与死神面对面:检验、对抗和接受。他想帮助人们理解死亡,并直面自己必死的命运。


保罗在写给最好的朋友罗宾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得了肺癌,的确悲惨,但也可以想象。(读者)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感受一下,说:原来是这样一种感觉……迟早我可能也会亲自走到这一步。这可能就是我的目的。”


我们身处对死亡避而不谈的文化,而保罗决定毫不避讳地直面死亡,这种刚毅和勇气正是我们所倡导和敬佩的。他的力量中有抱负和努力,但也有柔韧,有着与苦涩截然相反的味道。


4


保罗的妻子露西写道:他被诊断出癌症,就像一把胡桃夹子夹破了我们婚姻中坚硬的隔阂,让我们重新回到那充满营养的柔软内核之中。我们彼此支撑依赖,只求他的身体安好,两人的精神不倒,我们以完全坦诚的爱相濡以沫。


我们各自都对很亲密的朋友开过同样的玩笑,说挽救婚姻关系的秘诀,就是其中一人患上绝症。相反地,我们其实是明白了,直面绝症的方法之一,就是袒露自己的脆弱,满怀善良、慷慨与感恩。


确诊之后,保罗立刻对我说,在他过世之后一定要再婚。而他在整个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种种行动也充分体现了这句话背后的目的。他努力努力再努力,就是要保障我的未来,不遗余力地确保我能继续好好生活,不用担心财务问题,安心工作奔事业,并享受一个母亲的天伦之乐。


与此同时,我也努力努力再努力,确保他此时此刻和剩下的时日能过得尽可能地好。我追踪和监管他所有的症状和医疗护理,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这大概是我医生生涯中最重要的工作。


5


2013年5月1日,保罗给最好的朋友写邮件,告诉他自己得了癌症。邮件里写道:“好消息是,我已经比勃朗特三姐妹中的两个,还有济慈和斯蒂芬·克莱恩都活得长了。坏消息是,我还什么都没写呢。”


那之后他就走上了“转型之旅”,满怀激情地从过去的事业投入新的事业,从丈夫的角色转变为一个父亲,当然,最终也完成由生到死的转变。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将面对的终极转变。


他在书中写道:“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进曲线。”


写作这本书对那时的他来说,实在是很艰巨、很辛苦的工作,但他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上天赐予他这样的生命,他就用这样的生命创造出丰硕的成果。


《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一部非常完整的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


6


这同时让我们想起了,《此生未完成》的作者于娟,一个风华正茂的32岁的少妇,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上乳腺癌,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辞世。


同样不寻常的的是,在病痛和治疗的摧残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在众人的面前她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她在自己的博客“活着就是王道”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加点,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等如此灵动的文字,面对步步紧逼的死神依然谈笑自如。


7


最后于娟说道:“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可以坐在桌边打字,我觉得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去分析总结一下,为啥是我得癌症。做这件事对我并无任何意义,但是对周围的人可能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摧残到已经无可摧残,我不想看到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帮助他们去避免,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7


那么,到底什么让生命有意义?保罗和于丹都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就像朱自清《匆匆》一文中,“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