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搞清楚繁体字和简体字是否有优劣之分?
作为一种文字,为什么会产生繁体和简化的过程?这是人工干预还是自然发展?
文字和语言不同,语言可以说是人的天生沟通本能,就像动物一样,会有自发地沟通方法,就好像全世界的人称母亲为“妈妈”一样。但是落实到文字记录,每个民族的记录方式就产生了变化。咱们叫“妈妈”,老美就叫“Mom”,这说明文字是一种人文的,可进行干预和改造的文化现象。
所以,我们讲什么话是天生的,但是写什么字是后天教育得来的。实际上从底层上来说,汉字是一种用于记录的画画,汉字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文字是一种沟通工具。只要表意清晰,笔画当然是越简单越好。那么当时代继续往前发展,文字可能又会衍生其他意义,这个时候又加上偏旁部首也不一定了,就会出现文字的复杂化。
也就是说,早期汉字其实是走的由简入繁的路子。从最简单的一笔一笔勾画到复杂的篆文,文字的复杂化清晰可见。为什么文字会原来越复杂?因为他需要会的意越来越复杂,需要代表的东西越来越多。
但是语言系统也是在往前发展的,比如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新词汇的大量切入和生成,可以用词组来表达更多的意思,那么原来相对复杂的字表达复杂的意思,容易让人产生混淆,不利于沟通,所以汉字的意思就会一样样剥离,那些附加上去的意思用更简单的词组方法来代替,而留下的本意也就不需要复杂的字形来代表,汉字又进入了简化的流程,但是语言却是越来越丰富。
比如灭火的“灭”。繁体字是“滅”,可最开始的时候呢,是没有三点水的,就是右边那半边,大家看形状,其实就是用兵器将火扑灭的意思。为什么要变繁复呢?因为后来发现灭火用水更加方便,为了意思更加明确,就加上了三点水旁。
可为什么又要简写了?笔画多了,表意更加清晰了,可是难写难认啊。而且时代进步,语言进步,词汇也在进步,灭也不仅仅是灭火的意思了。这个时候,“灭火”这个词组就代表了“滅”原来的本意,“消灭”就代表了它后来引申的意思,所以“灭”字本身就可简化了,而且越简单越好。那么怎么简化“滅”字,就选中了“灭”字了,管你用什么,把火压住就行。灭字,也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推广简化字的时候才出现的,灭,本身就是一个古字。
所以,汉字作为中国人的沟通、记录工具,其形式一直是在简单——复杂——简单这个过程中前进,咱们现在用简化字,说不定某天信息爆炸,汉字需要承担的会意猛增,可能字形又会往复杂的方向改变。
到时候,定然又有很多专家出来怀念“简体字”。
其实现阶段在世界上,汉字简体字和繁体字是并行的。在海外和港澳台地区一直还在使用繁体字,而在大陆,因为建国后扫盲的需要,强行开启了汉字简化。这是政治干预文化进程的一个突发事件,但即使是突发事件,他也是正常的,而且就几十年来的成就来看,效果是显著的,文化普及是高效的。
我们要清楚一点,简体字也好、繁体字也罢,其实都是一种文字符号,不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我们都不认识。经过学习,咱们都可以使用。这就是两种符号,只是笔划多少不同而已,只要能清晰表意,有效沟通,就是好用的。不存在文化优先、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
那些认为繁体字就占优势的专家,他就是骑着马,也认为比开汽车要高贵。但是他爱好骑马,喜欢养马,拿个马术冠军,并没什么问题,咱奥运会不也还保留了这种项目嘛。但是还要出来动员大家都把汽车砸了,一起去骑马,这就是脑子有毛病。
这实际上还是遗老遗少思维,可惜二十一世纪了,依旧在作妖。
真要复古,小篆不更好看,更有特色,更显得有文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