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人类有史以来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每一笔都浸透了岁月,每一汉划都沾染了时光。通过汉字可以直观的了解中华文明,走进中华文明的深处,找到我们的根。
“日月盈昃。成宿列张”
本期说到“月”字。月一指月亮,二指时间。
在地球人的天文观中,日与月相对。日指太阳,月自然指月亮。当然现在的我们明确的知道在天文学中,月亮在太阳面前不值一提,但这不妨碍在人们认知中的地位。毕竟在地球人类的认知中,太阳主宰白天,月亮常在晚上;而且在地球人的眼中,太阳和月亮基本差不多大。当然这是因为近大远小了。
真正宇宙空间内,月亮的大小对于太阳来说基本等于一粒芝麻。而在地球人的眼中,他们基本一样大。
月全食
从日全食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眼中日月等大;也无怪乎月亮在人们认知中的地位了。
日指代时间单位时代表的是一天,那么一月呢?在我国的农历中,一月基本上是29天或者30天。那么问题来了。一月为什么不是一个晚上呢?
这是因为,一日代表着一次太阳的东升西落;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一月代表着一轮月相的阴晴圆缺。
月相与农历
通过这个月相,可以知道中秋月圆了。
最后让我们回到月这个字。
月”与“夕”在甲骨文中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月是指事字,字形在半圆形中加一短竖指事符号,表示半圆形天体发光的特性。古人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月满时短,月缺时长,遂以残缺的圆形即半圆代表月亮。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月进一步变形,失去半圆形象。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它通过反射太阳光在地球的夜空中“发光”。
造字时代的古人误以为夜空中看到的、周期性地呈现圆缺的天体是发光体,因为月亮出现在夜晚、光线缺乏热量,古人称之为“太阴”,与出现在白天、光线充满热量的“太阳”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