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赞美孩子的话-简单的一句夸奖的话,就能决定孩子的思维?是的!

赞美孩子的话-简单的一句夸奖的话,就能决定孩子的思维?是的!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27 00:08:49
阅读:

最近听朋友石头吐槽她表弟的事。




表弟小石头三四岁,二十好几,眼看奔三的人却没有一份正经工作。


每份工作都不超过三个月,最近又在家待业了好一阵儿,舅舅想让她帮忙给表弟介绍工作。




她舅舅说:“这小子脑子还是聪明的,就是懒。你就差不多给他介绍份工作就行,他都能干的!”




石头说到这里翻了个白眼:“聪明管什么用?! 干三个月就跑的人,谁敢要!”




石头的表弟让我想起了我当老师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些话:




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懒。这姑娘脑子灵活得不得了,就是心思不在读书上。……



而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学习成绩都不太好。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后不好好工作,干什么都会轻易放弃。


而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聪明”的标签,都常常被人评价:“这小子聪明是聪明,就是……”




聪明有错吗?




没错。聪明是每个人都希望多多益善的品质。




只不过,如果一个人从小一味地被夸“聪明”,很有可能坏了大事。






2


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拼图实验。发现夸孩子“聪明”和“努力”,对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在实验中,他们将孩子分为2组,为了方便区分,我们姑且称他们为「聪明组」和「努力组」。2组孩子将分别独立完成4轮拼图任务。




第一轮:简单的拼图


努力组的孩子完成拼图后,会得到鼓励,肯定他的行为:“你表现得很好,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




聪明组的孩子完成拼图后,会被表扬智商高:“你真聪明,你在拼图上真有天赋!”




第二轮:简单拼图和较难的拼图,让孩子2选1


努力组90%的孩子都选择了更难的那种;而聪明组的大部分孩子则选择了简单的那种。




第三轮:超级难的拼图


虽然孩子都失败了,可是两组孩子的反应大相径庭。




努力组的孩子很投入,试着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聪明组的孩子全程都很紧张,一旦发现自己失败就非常沮丧。




第四轮:简单的拼图


在经历了上一轮的失败后,再次拿到简单的拼图,两组孩子的成绩也出现明显的差别:努力组的孩子比第一次的成绩提高了30%;而聪明组的孩子比第一次得分退步了20%。




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




当我们夸奖孩子聪明时,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所以为了保持“聪明”,孩子会避免失败;如果不得不面对失败,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这也解释了在第二、三轮实验中,聪明组的孩子的表现。




与之不同的是,当我们夸孩子努力时,会给孩子一个信息:你可以自己把控成功。


孩子会更享受挑战带给他们的乐趣,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其实这两组孩子,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 聪明组的孩子,代表了固定型思维

这种思维的孩子,因为被表扬绑架,在困难面前,很容易变得输不起,或者会为了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这种思维的孩子,相信成功失败是自己努力程度的结果,失败意味着努力不够,他们会不断改善自己的方法,让自己获得进步。






3


简单的一句夸奖的话,就能决定孩子的思维,这靠谱吗?




是的。




因为这种漫不经心的夸奖,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习惯,会让孩子在长期的接受中逐渐形成某种思维。


而我也是在小马达3、4岁的时候,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小马达从小就对乐高、拼图一类的东西很有兴趣。他两岁的时候就能顺利完成3岁+的拼图玩具。


这个时候,全家人都会啧啧称赞:马达真聪明!真厉害! 这么难的拼图都会拼。




每次听到家人夸他,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之后我们就会习惯性地给他买比较大龄的玩具。




有一天,马达爸给他买了一套机器人的乐高玩具(其实是爸爸自己想玩),对小马达来说严重超纲了。




小马达一开始还兴致勃勃,拼到后面,连着拼错了好几个,慢慢变得不耐烦了,最后干脆把手中的半成品拆得乱七八糟,扔在地上大发脾气。




我就拿出他以前玩过的玩具安抚他说:那个太难了,咱们玩儿这个吧!




谁知道,他玩儿到一半,不知哪个地方卡住了,急得他耳根发红,突然把玩具踢开,哭着说:我再也不玩乐高了!




我当时很担心:这孩子怎么碰到一点问题就开始闹脾气呢?跟我小时候的臭毛病一样一样的。




为了不让小马达走我以前的弯路,我专门就这个问题去查了些资料。


直到看到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书《终身成长》才恍然大悟,书中就提到了我上面说的那个著名的拼图实验。








4


那么孩子的坏毛病已经形成了,还有机会改过来吗?




完全可以,不过需要长久的坚持。




美国教育家曾在印第安自留地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们找了一所成绩垫底的学校的学生,用了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不停地告诉他们:如果你努力学习新知识,勇敢迎接新的挑战,你的大脑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一年半以后,这所学校学生的成绩,从全区倒数变成名列前茅。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区还包括了西雅图的富人区。




你们看,当在孩子心里,困难不再是自我否定的噩梦,而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神器时,印第安的孩子也能战胜微软的孩子。




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教育的力量。当你告诉孩子“努力就能变得更好”,孩子的韧性就会一点一点地变强。


我按照这种方法试着慢慢地改变小马达。




小马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对乐高的兴趣没那么大了,我们就从别的方面着手。




有一次他完整复述了一个听过很多遍的故事,我们不再夸他聪明,而会说:“哇,你现在都能自己把故事讲出来了,你以前肯定听得特别认真吧!”
他在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我们也不再夸他棒,而会说:“你刚才特别努力,怪不得能做得这么好!”
当有人夸小马达聪明的时候,我们也不再只是欣然接受,而会说:“谢谢夸奖,其实这都是小马达努力的结果。”



过了大概半年的样子,小马达又把上次爸爸买的乐高拿了出来,对着我们嘿嘿笑。


马达爸一看也来了劲,马上怂恿小马达说:“你这次再试试看,你认真拼肯定就能行。”




于是小马达在爸爸的陪同下,一点一点地拼完了那个机器人。




这次,大家又给小马达鼓起了掌:“这么难的乐高你都完成了,说明你这次比上次努力、认真很多哦!”






5


不要夸孩子“聪明”,而要夸孩子“努力”。


这是一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实际做起来不好操作的事。




因为夸孩子“聪明”太容易了,根本不需要过脑子,张口就来;


但夸孩子努力就不一样,我们还需要想一会儿,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说。




下面,我就日常中常见的9种情况,总结了9种不同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量忍住那些不过脑的话,试着换个说法:




一、当孩子犯错时


我们不要说:你做错了!


而要说:你以后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啦,又学到了一招!




二、当孩子遇到挑战时


我们不要说:这个你不会,你做不好这个!


而要说:现在做不好没关系,你学习之后,就会慢慢做好了!




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我们不要说:这个太难了,算了吧。


而要说:这个有点复杂,需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




四、当孩子感到困惑时


我们不要说:你不懂!你怎么还不明白?


而要说:我们是不是漏掉什么信息?再好好找找,肯定就能搞明白的。




五、当孩子想放弃时


我们不要说:你不能放弃!你这孩子怎么这样?


而要说:换个方法试试。




六、当孩子否定自己时


我们不要说:你不行。你做得不好!


而要说:可能因为你练习得不够,我们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




七、当孩子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时


我们不要说:别人就是比你聪明!


而要说: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学着做,认真做,这样你也可以变得像他一样聪明。




八、当孩子觉得已经足够好时


我们不要说:已经挺好了!


而要说:如果你再努力一点,还可以再提高一些哦!




九、当孩子觉得已经做得很完美时


我们不要说:简直不能再好了!


而要说:我觉得你还能做得更好,可以继续试试!










在美国,很多学校都将以上这9种情况做成海报张贴在班级里,为了时刻培养孩子的成长思维。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能力往往就是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你的未来往往就是你相信自己的未来。


你的话给孩子什么样的信念,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子。


千万别小看了心理暗示的力量。


亲宝宝APP:一站式智能家庭育儿平台,提供亲子空间、智能育儿、生活社区和优选母婴产品等优质服务,帮助家庭更好地关爱孩子,培育下一代。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