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赞美父爱的句子-「诗词鉴赏」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赞美父爱的句子-「诗词鉴赏」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25 15:55:10
阅读:

在每个人成长的岁月中,父爱始终如英雄般守护着我们的成长。又一年父亲节将至,那些表达父爱的诗词, 一首首皆是肺腑之言,坚实深沉又厚重宽广, 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责子


东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关于它的用意,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杜甫认为陶渊明虽是避世隐居,但也并未进入忘怀得失的境界,他对儿子品学的好坏,还是那么关心的。黄庭坚予以否认。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读者读着时忍俊不禁,可以想见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


北郭闲思


-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去乡间看看别的老人是怎样享受天伦之乐的。空巢老人的孤独伤感跃然纸上,让人不胜唏嘘。


又示宗武


-杜甫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这是杜甫为勉励他幼子宗武写的一首诗。诗人要儿子发扬和继承写诗的家风,告诫其子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熟精《文选》,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还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最后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为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诗中殷切勉励儿子远绍家学,体现了杜甫的教育思想,足见父子之情深厚。


与小女


-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洗儿戏作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王安石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诗的前两句说来到江边送弟,同样的荒烟凉雨,同样的骨肉分离,这种场面又一次经历,怎不让人泪下沾衣。诗人说“泪下”而又“不自知”,正写出了站在江边遥望亲人远去时痴凝的神态,其中感情深厚沉郁。后两句说,除了春风吹绿了沙滩这一点与当年不同,一切都和当年送你出嫁时是一样的让人伤感。而“除却”一句又特巧妙,把春来草绿、凄迷伤情的景色特点反而加强了,风物一如往日,而今亲人却各自东西,心里必会伤怀和感慨。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特别注意用诗书教子,曾明确告诉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而他写的这首诗告诫孩子的是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这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文字极为朴实,感情却极为真挚。而读到这首诗的读者,也能从诗中得到启发,教育作用不言自明。


为二女适袁氏者作


-郑燮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女儿女婿更当为之骄傲。如此家风传世,郑板桥当真没有折没了历史上的美名。


忆父


-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吴燕相隔,岂止万里?路途迢迢,不能承欢膝下,思念之情无可排抑。远嫁他方,离开父母,生怕有天“子欲养而亲不待”。音信隔断的无奈与悲戚,承载着满满的思念。也因此只能入梦寻找,梦境中才能乘风万里回到父亲身边服侍孝敬。梦中的渴望反衬了现实的无奈,让人倍觉伤感。


七绝·改诗赠父亲


现代-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此时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毛泽东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