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一本深刻解释个人心理成长的指南书,作者是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从中产生的个体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在这本书中,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关于童年的解读是尤其犀利。
荣伟玲说过:“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无论童年记忆幸福与否,你最深刻的童年记忆,都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你的人生。
对于大家而言,每个人都能回忆起童年时期记忆最深的事情,虽然绝大数人都记不清细节了,但是都能说出当时的情景,当时的感受,当时的冲击。
最深刻的早期记忆,是否完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对那时候这件事的诠释,这影响了我们未来对生活意义的解读,和以后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是一个三十五岁女人最深刻的早期记忆自述:“我记得那时候我很小,躲在一个很黑的楼道里,孤零零的在那儿,这时候看见比我高大的表哥从暗处朝我走来,我好怕啊。”通过这段记忆,她赋予了自己的解释,而且她对周围事物非常注意,渴望爱又害怕伤害,这给我们提供一个判断的依据,这个女孩是敏感型心理,缺乏安全感,习惯自我封闭式交往,尤其是对异性朋友较为抗拒。
而事实上她也坦承自己性格孤僻,对成年男性的交往较为抗拒,至今依旧单身。
童年记忆的意义
人生意义的诠释找不出绝对正确的,生活意义因人而异,“花有千样红”,人生意义如同百花园,各有芬芳或萎靡,通常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都偏执于他的人生境遇,因此这种带有个性化特征的意义诠释都有不完美的缺憾。
自从我们呱呱坠地以来,生活的意义就与生俱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婴儿,他也会努力地想弄清楚自己的力量和身处何种环境,他想知道周围环境于他的利弊。
而我们的早期记忆是一座宝库,因为这时候的记忆中的故事都是最原始的心态,这种没有任何粉饰的简单表达方式最直白的反映了人的生活方式,从一个人的早期记忆中,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判断。
童年那些记忆的准确程度不是关键,记忆的碎片脉络有多清晰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个人的判断:“那时我还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在五岁之前,基本上就形成了一套固有的行为模式。他知道用他的方式来应对遇到的一切事情,他会表现出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他会以自己的眼光判定社会,关注世界,一切都会形成的概念里解读。
因此,童年记忆的关键是我们从中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早期记忆的影响
在所有的记忆中,有两点不可或缺,一是孩子们展开它们故事的方式,二是它们对最早记忆的深刻印象。前者提现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后者使我们了解到他个人选择的发展方向,它的起点究竟始于什么记忆。如果我们对他的早期性格无从了解,也就谈不上了解他的真正性格。
郑爽是演艺圈里较受到关注的明星,引起大家注意的不是她的实力,而是郑爽各种惹人争议的行为,有人说她性格率真,也有人说她内心自卑,甚至有人说她是奇葩,究其原因,是郑爽不幸的童年。
郑爽的家庭并不富裕,作为独生子女,父母对于郑爽的教育是非常严苛的,常常采取的是批评式教育,父母的期望与压力换来的是充满积郁的童年记忆。
郑爽11岁的日记
我今年的开始成绩一点儿也不好,数学94,语文91,被妈妈大骂一顿,天天不给好脸,每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都会哭,哭的很惨,我为什么不如别人呢?人家考第一,我考少9分,妈妈说:“你现在哪一点都不让我省心,从前我为你自豪过.......”
之后,父母为了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明星梦,把12岁的郑爽送到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因为她从东北而来,被同学叫“东北乡巴佬”更是家常便饭,更多的是隐形的歧视。而我们不知道,异地孤身的郑爽,是怎么度过12岁到16岁这段时光。
我们从极其有限的资料中可以得出,郑爽的童年是缺乏陪伴的,虽然我们不能得知郑爽最早期的深刻记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记忆的叙述方式得到些线索。在有父母陪伴的时期,郑爽感受到的记忆是家庭的压力与批判,郑爽对这段经历解读为自己样样比不过别人,父母并不喜欢自己,负面情绪缓慢滋生,只能通过日记来记录,无可宣泄的内心逐渐萌发了自卑、怯懦的心理情绪。
郑爽对自己经历的解读,除非她意识到自己情绪是错误的,否则人是很少主动自我审视的。调整性格的最有效方法是接受正确的引导,发现最初的错误,认识原来生活的意义。在这个塑造性格的重要阶段,父母却没有发觉郑爽郁结的心理进行开导,而是送到异地求学,在饱受霸凌和孤独后,郑爽自卑、缺爱的心理开始占据她的人生。
等到郑爽踏进演艺圈后,我们经常能看到郑爽一些有争议的娱乐新闻。
2009年到2014年,郑爽与张翰从相恋到分手。郑爽透露自己为爱整容,但还是因自卑单方面宣布分手。
2017年,郑爽微博小号被曝光,各类放飞自我的言论,使得粉丝后援团大感失望宣布解散。
2019年,在近期的综艺里郑爽情绪崩溃,结合在其他节目的举止,外界纷纷怀疑郑爽精神存在问题。
与男友拌嘴后情绪失控
如今的郑爽,一直被外人指责其低情商、情绪化、过于自我等等的性格缺陷,其实郑爽也在寻找真实的性格,但是一直被压抑着,滋生着怪异的人格,放飞后展现出来的却则是扭曲的样子。
早期童年记忆的束缚,已经让郑爽成为了一个极端自我的性格了,和他人格格不入。
童年时期的某种境遇,常常会使自己的人生产生误读,从而塑造成不良的心理,我们可以从身边大部分特殊的人看到这一点,他们或许在童年饱受疾病困扰、或是贫穷、或是伤害,形成了自己深刻的记忆,造就了现在的性格。如果他们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上得到改变,他们的行为会沿着这个记忆轨迹走到底。
这种深刻的记忆会对人带来冲击,留下深刻的烙印,成为“创伤”。
如何弥补童年的创伤?
阿多尼斯说过:遗忘有一把竖琴,记忆用它弹奏无声的忧伤。 你的童年是小村庄,可是,你走不出它的边际,无论你远行到何方。
当你童年遗留下创伤,你是无法割裂遗忘的,童年的创伤会影响我们人生,但是不能决定我们人生,决定我们人生的是我们赋予这段经历的意义。如果我们将某种特殊经历作为未来人生的基础,那就是误入歧途了,如果你儿时害怕黑暗,那你永远感受不到夏夜的宁静,逃避痛苦只是在折磨自己。
所以,对于童年创伤,我们要直面它,给予这经历新的解读,以我们的视角赋予客观的意义。
面对童年创伤,我们就必须先回顾创伤,破除其自我添加的意义,脱离创伤情绪,缓解身心紧张,给创伤赋予现在的内涵,使得自己重新遭遇创伤后遗症时有免疫力,最后通过创伤让自己成长。
作者阿德勒说了一句经典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我们童年时期的每一段深刻记忆,奠定了这辈子的人生走向。在成长过程中里遗失的,长大后都会终其一生来寻找答案,直至释怀。有的人通过缺失来弥补自己,超越了禁锢,痛苦成就了人生;有的人却其中迷失,惶惶度日,等待着他人的拯救。
童年记忆构建健康人格,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给予孩子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治愈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