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诚信”
文/郭广华
《论语》有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可见“信”字在圣人眼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之人,都具诚实守信之德。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以“神童”之盛名参加了科举考试。让人想不到的是,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且曾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晏殊毫不费力地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上的赞许。但晏殊并没有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上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告诉给了皇上,并请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晏殊的诚实博得了皇上更高的赏识,皇上一再升他官职,直至做到宰相之职。
诚信是重要的,但又不是僵化的,它会随周围环境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有这样一则故事:张三和李四是一对好朋友,一天,张三向李四借一万块钱,李四爽快地答应了,并许诺第二天到银行取出现金给张三。可当天晚上,王五告诉李四,张三要拿借的一万块钱去赌博。此种情况下,李四到底应不应该借钱给张三?如果借给他,张三就会去赌;如果不借,李四就不守诺言,失了诚信。
笔者的答案是——不借。为什么呢?“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义,符合义的话才能实行。”张三拿借的钱去赌博,不符合“义”,所以李四就不必拘泥于小信而失大义。
所以,新时期的我们应加强学习,勤奋修身,这样才可能做一名有诚信、懂大义、能担当、大写的、立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