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教育领域都流行着一句争议极大的名言,这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这句名言,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这句话的专家(砖家)那是真的多,他们常常乐此不疲的在各种场合提起这句话,并且把自己的“成功”和这句话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一方面也能告诫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要随便质疑自己的学生。而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影视作品更是被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奉为经典,成为每一位师范生的必修课。
《放牛班的春天》
与此同时,骨子里反感这句话的教育工作者也着实不少,每当这句名言出现在互联网上,总会有大量的教师抨击甚至是谩骂,也有很多教师认为只有不懂教育的“砖家”才会开口闭口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嗝嗝老师》
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教师,笔者不得不说,常常把这句名言挂在嘴上的很少是一线教师,要么是局领导,要么就是教育专家或“砖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特定的环境下还是有道理的,它提醒每一位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善待自己的学生。但是如果出于一些乱七八糟的原因故意错误的或者是过度的解读这句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立德树人
首先,所谓的教的好与不好是指教什么,这里面就大有区别。
如果评价教的好与不好,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做人,那结果是一码事,如果是学生的成绩,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平心而论,学生的成绩能否提高,固然和教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根本上还是看学生自身的情况。能考上985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几个是因为教师教的好才考上的,给他们换一个学校照样能考上。相反,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算把那些发达城市所谓的网红名师全部凑齐了来教,该上大专的还是大专。但是如果单纯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评价教育,不敢说全部,绝大多数学生不管道德基础如何,都是可以教好的。也许有些学生难教一点,但是只要教师自身三观正确,学生的家庭环境也正常,不太可能存在教不好的学生。
其次,教的好和不好,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绝不是一位或者一批教师能决定的,也不是学校教育就能决定的。
每一位学生从小到大,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接触到的教师也不可能是一位或者一批。家庭教育如果缺失,学校教育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补上漏洞,上一批教师没有完成的任务,下一批教师也很难填补空缺。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不得不说,绝大多数优秀的人才,家庭教育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少家长总是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要尽力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家庭教育如果不及格甚至是一片空白,光指望学校教育来买单,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学校教育
与此同时,孩子的教育也并非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幼儿园时期的启蒙教育如果没有做好,指望到小学来弥补,孩子本身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个时候抱怨小学教师教的不好,自然是无理取闹。若是小学和初中基础没有打牢,指望高中老师来全面提高,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教的好不好,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并非是一位或者一批教师就能决定的。
最后,会教还是不会教,要看教师所处的环境和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如果学校的生源质量比较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教师的想低都很难低,只要把基本的教学任务做好,学生就能考上211,甚至是985,自己焉能不成为名师呢?特别是有些发达地区的学校,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那是真心漂亮,跟百家讲坛都有的一拼。部分“名师”乐此不疲的录下视频发到网上,想告知世人自己水平多高。然而说实话,仔细看看网上这些所谓“名师”的课堂录像,课堂教学搞得就跟德云社的相声一样,换回的除了是一些学生孬孬的笑声之外,真心体会不到对于学生的素质有多大的提高。但愿这些名师能抽空到落后的省份,特别是落后省份那些生源比较差的学校,能在保证原有升学率的前提下还能把课堂讲的那么漂亮,那就真心是水平高了。
高考升学率
对于一些高考录取率很高的省份,学生稍微努力一下就是本科,勤奋一点就是211,教师想不会教都很难。而对于那些高考录取率比较低,学生累成狗可能也只是一个普通二本的地区,指望教师会教,然后把每个学生都培养进名牌大学,那是痴人说梦。在一个教育资源本身就明显不公平的大环境下,指望教师来弥补不公平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十分可笑的。
学校管理
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深受各种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学校的管理环境,比如地区的教师待遇,比如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管理先进的学校,往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高涨,教学质量就会有所提高。而学校如果管理混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不会提高,还会大打折扣。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常常也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绝大多数年轻教师工资无力偿还房贷与车贷的时代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过分的谩骂什么师德败坏,指责有偿补课也是毫无意义的。
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看教什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听上去很刺耳,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这一切都是要看情况而言的。因材施教是几千年来教育工作者所提倡的根本原则,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是可塑之才,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能全面开花,在每个领域都做的完美,更不是说每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轻松成才。如果在应该好好接受教育的时间段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指望着后来的教师居上来帮助逆袭,那就只能看自己的造化了。所以用这句话来鼓励教师积极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能力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一旦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就用这句话来指责教师,那就适得其反了。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