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谈谈一个有趣的成语,古代和现在的意思大有不同,用来说说教育,也是很有意思的。这个成语叫“闭门造车”。
闭门造车,现用以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事;不符合客观实际。关起门来造车,比喻固步自封,不与外界交流,关起门来搞建设,求发展;或者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成语出处宋 朱熹《<四书>或问》第五卷:“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该成语解释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合辙。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外面的法则和里面教的都是一样的。里面的做得好,到外面自自然然也是好的。
现在我们总会看到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就会说一个词语,“脱轨”。教育与社会上脱轨了。中国人说来说去,还是用车来打比方。
好像一个词语的意思变化,最后都会直指到这一个社会上的现象。
不知道是巧合了,还是早早就在暗示着。中国文化真是太深奥了。简直就是神了。
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看国家的前景如何,不用看财富和武器,看看教育就行了。就如潮汕人俗话说的,“说你富,没有建过厝(房子);说你有,没娶过儿媳妇”。富有,得能居有其所(财富能归位)和能传承下一代。没有这二点,什么都将是暂时的。
国家对国民的教育,恰恰是在建设和传承。
真是希望教育能教得好育得好,但教育本来就是要闭门造车的。开着大门造车,给别人影响的因素实际上是很大的,有时影响大了,车子造得半途,就出去上路了,路上边开边造边修吧!
假如不在门里边造边去修改符合外面的法度,只怕车子造好,质量挺好的,就是外面的路你适合不了。
看来也只有这些路走了。抱怨是没有用的,只会徒增对自己的伤害。
但是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学识和思想,限制了我们自己。一个老和尚问一个小和尚:“进一步是死,退一步是亡,你怎办?”小和尚答:“我往旁边走”。
路子是有的。《中庸》第一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何必想那些极端的。只要做到恰到好处。就是找到那个要点,做到那个要点,会做得好的。
闭门造车也好开门造车也好,只有做到了一个恰恰好的要点。怎么造,都是出则合辙的。实际没有固定的方法,只有在不停的做到那个点。
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教育,也是我们在建设在传承。
愿天下父母,造车合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