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张载名言-到张载故里,探寻关学的发展脉络

张载名言-到张载故里,探寻关学的发展脉络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24 06:04:33
阅读:
最新资讯《张载名言-到张载故里,探寻关学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是-张载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关中自古就是文武盛地,历史积淀深厚。各朝代文人墨客,留在秦川大地的思想著作浩如烟海。但真正根植于关中,土生土长的学术,当数北宋张载创立的关学。


关学自成一派,争鸣于华夏大地,后世经数代努力,影响遍及西北。时光流转,朝代更迭,但关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却历久弥新,成为儒家学说的典范。


来到位于眉县横渠张载祠,被里面古树参天,殿宇恢宏的场面震撼了,那分明是近千年来沉淀的文化底蕴。而最令人惊奇的是,正蒙殿外那棵古柏,相传是张载亲手栽下,如今的古柏盘根错节,虬劲挺立,直插云霄。


院子两侧六角碑亭中间,伫立着大儒张载塑像。他挺胸抬头,遥视远方,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让我们借此情此景,翻开历史的书卷,追忆张载的一生,总结关学的发展脉络。


横渠先生与关学


相信大家都知道,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朝成为万人景仰的皇帝。但他总觉得武将信不过,便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这倒给儒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乱世的终结,宽松的社会环境,让传统读书人思想再一次活跃起来,儒学也在逐渐趋于理性化,各种学术派别应运而生。按照地理划分,儒学形成了濂、洛、关、闽四大学派,创始人分别为濂溪周敦颐、洛阳二程、关中张载和福建朱熹。


北宋开封


关学就是关中地区的本土学问,是张载对儒学的阐发与创新。张载出生在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张载的家乡背靠太白山,渭河从门前缓缓流过。山水俱佳的环境,养出他敦厚质朴的性情与心怀天下的气局。


那时西夏经常侵扰中原,北宋却始终保持克制退让的态度,不断滋长游牧民族的野心。张载对此问题有自己一番见解,便写了《边议九条》,上书给负责西北防务的范仲淹。范仲淹惊叹于他的勇气,勉励他要勤读中庸,在学问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也是在为国尽力。


后来张载勤学苦读,遍览群书,嘉祐二年,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科进士及第。文人风骨太重的张载,对官场的狡诈诡谲难以适应。他更不想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当中,于是辞官回乡,讲学著述,关中学派就此形成。


蓝田吕氏四兄弟


蓝田吕氏四兄弟与张载交往甚密,对关学的产生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陈忠实就曾写道,有位调任关中的河南小吏,在白鹿原偶遇白鹿显灵,后来安家于此,最终成就“一门四进士”的佳话,四进士说的就是吕氏兄弟。


张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主张万物是可以认知的,要寻找其发展规律。他还认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要辩证看待。他相信人性本善,要重视后天教化。对于教育方式,他还倡导要启发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学的后世发展


到了元时,关学沉寂了。元朝的统治者们,刻意贬低中华传统文化,整个儒学都处于抑制状态。作为儒学分支学派的关学,自然也不例外,在艰难困苦中努力维系着。


明·冯从吾《冯少墟集》书影


直到明朝,长安人冯从吾的出现,才再一次将关学推动起来。冯从吾进士及第后,在朝廷做官,结识东林党人士。作为传统读书人,他们与魏忠贤水火不容。冯从吾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便厌倦仕途,最终辞官办学,成立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


无奈阉党势力如日中天,与读书人的矛盾也在不断激化,对以东林党为首的儒学赶尽杀绝。在此次浩劫中,关中书院也未能幸免,等来被强行拆毁的命运,冯从吾含恨而终。


明末清初,周至出了个李二曲(李顒),他是关中学派的又一座巅峰,与孙奇逢、黄宗羲并列明末三大儒。清廷屡次招他入仕,他都称病不从,体现了传统儒者的气节。


牛兆濂


清朝末年,作为关学的最后一位大家,牛兆廉,也是白鹿原里朱先生的原形。他编纂乡规民约,地方县志,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在他的影响下,关中从此风气大变。他在白鹿原里以圣人的角色出现,他是关学最后的继承者。


关学曾经辉煌一时,也经历过低谷。关学大儒们学问精深,让人高山仰止。张载有句遗世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今仍激励着天下的读书人。在他的教导下,年轻人当修身养性,立宏图大志,常怀家国情怀。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