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阅读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的张灯结彩》。
了解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一个少年。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哑巴小于爱上了一个无业游民,名叫“钢渣”。
“钢渣”每天都想着让自己和小于的生活能够变得轻松一点,于是他和搭档皮绊去抢出租车,并且杀害了车主,没想到出租车司机竟然是小于的哥哥。
身上有了命案的“钢渣”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在小城待下去了,于是便和小于告别。
此时的小于并不知道自己面前这个爱的死去活来的人竟然是杀害自己哥哥的凶手,当小于问钢渣什么时候能够回来的时候,钢渣说到大概过年的时候。
但是钢渣再也没有回来过。
作者自己说,这是一篇关于孤独的小说,孤独是一种常态,一种永在,与生俱来,如蛆附骨。
一个人不仅仅是小于,而是在场的每个人。
张灯结彩则是超越孤独的渴望,像麦田守护者看护青年人寻求靠近的冲动的老黄,三个青年人——小于、于心亮和钢渣都是摆脱孤独寻求彼此慰藉,这种努力都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对小于这个人物形象印象尤为深刻。
小于在城里开了一间理发店,因为小时候生病用错了药,成了聋哑人。
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是小于生得一副好面孔和好手艺,因此理发店还能经营得下去,并且有些常客,日子还能勉强维持好。
小于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并且生有一儿一女,曾经被男人深深伤害过的小于并没有对爱情失去了信念,反而更多了一份依恋。
在平淡的日子中,她遇到了能够让她重燃信心的“钢渣”,而“钢渣”也因为小于而对生活多了一份期待。
她对钢渣的爱炽烈而毫不修饰。身体上的缺陷可能会使她更加的想要得到关心,更加的渴望得到爱。
而钢渣并不嫌弃小于,反而对待小于实打实的好,甚至最后为了她决定铤而走险。
小说讲述了最底层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要追求属于自己的热烈,但是有些事情我们终将无法改变,流露出深深的无力感。
”一个人张灯结彩“从题目中就能够感受到全文的主题,以”孤独“为中心,虽然是“张灯结采”但是”一个人“却将这种孤独的对比表现的淋漓尽致。
小于曾经被深深伤害过,却能够对钢渣报以最真挚的喜欢,钢渣不嫌弃小于的残疾,并且也用一颗真心待她,虽然于心亮嘴上说着记恨小于,但是心里还是处处为她着想,皮绊与钢渣的互相信任与情义也让人们心底有种别样的感觉,但是命运却给他们几个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看似人与人之间都有着温馨的小幸福,但是在背后又隐藏着巨大的孤独。
我们时常在想,孤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前几天看脱口秀大会,其中有一期是关于孤独的,“别怕,你只是孤独”,短短几字,虽然是安慰之意,但却让孤独感油然而生。
非常喜欢王建国的那段脱口秀,他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的这种感觉。
“我一直的是那个守墓的人,这个世界就是我看的坟”
在演讲中,他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电流的话,那么他想要的关系就是,想安静的时候能够把电闸按下来,等他孤独够了,就把电闸推上去,但是这种做法是非常自私的。
虽然我们都承认这种想法很自私,但是我们又都追求这种生活方式,有绝对的自由,又有相对的热闹。
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现实逼迫我们必须学会伪装,在工作中,要热心、上进;在朋友面前要乐观,要贴心,我们笑的足够虚伪,才能融入这个世界。
有的时候,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不是不想说,是怕不被理解,你准备好将内心的委屈托盘而出,但换来的只有一句“是酒不好喝,还是手机不好玩?”。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静音,于是我们默默的学会了隐藏。
即使内心已经波涛汹涌,但是脸上却要风平浪静。因为没有人懂你内心的荒芜。
从文中每一个小人物的身上,我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仿佛你我就是书中的那个人物。
小于的热烈,钢渣的真挚,于心亮的刀子嘴豆腐心。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我们的一个缩影。
在文中最后,作者写到:
“他知道,把事情推诿给时间,其实非常油滑,话没说死,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时间是无限的,时间还将无限下去”。
开放式的结局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老黄最终有没有去见小于?如果老黄见到了小于,小于该有什么样的表情?他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对话?
这样的结尾给了人们更多的可能性。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结局的猜想,同时也体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想要的结局与命运。
这也是小说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每个人都在小说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作品篇幅不长,但是却耐人寻味。
《一个人的张灯结彩》给了我们最真实的底层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隐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