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卧龙吊孝”时诸葛亮对周瑜的哭是真还是假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卧龙吊孝”时诸葛亮对周瑜的哭是真还是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08 05:15:57
阅读:


三国中,东吴大都督周瑜英年早逝,有点像曹操那边的郭嘉。当然了,周瑜跟孙权的年纪差不多,孙权自然不会有托孤的想法,不过孙权哭周瑜的悲痛完全不亚于曹操哭郭嘉。这从孙权的言语就可以看出:公瑾有王佐之才,今糊短命而死,孤何赖哉?周瑜死了,我以后依赖谁啊。可见孙权对周瑜的器重程度丝毫不亚于曹操对郭嘉的器重。甚至尤有过之,因此孙权是有理由放声大哭的。


本文讨论的不是孙权哭不哭的问题,而是诸葛亮为什么也跟着大哭的问题。



看过三国演义的三国迷们都知道,周瑜是怎么死的?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书中写周瑜在连叫了几声“既生瑜,何生亮”后撒手人寰。当然也可以说这是周瑜嫉妒心太重,自己把自己给气死了。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周瑜之死和诸葛亮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最起码江东诸将都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很多人都有跟诸葛亮玩命的想法。


这个时候诸葛亮决定前往柴桑吊丧,刘备是不同意的:诸葛军师把周瑜给气死了,现在又跑去吊丧,江东那帮人还不把你给吃了啊,这样太危险了。诸葛亮说周瑜活着的时候我都不怕,现在他死了,更没什么可怕的了。于是诸葛亮就带着赵云前往柴桑吊丧。



诸葛亮一赶到柴桑,江东诸将果然都有杀意,想立马就把诸葛亮给收拾了,只是见有赵云保护,才没有冒然动手。诸葛亮才不管这一套,趴在周瑜灵前放声大哭。哭到什么程度?书上说是“伏地大哭,泪如泉涌,哀恸不已。”这一哭可不要紧,把江东诸将哭得都不好意思了,内心酝酿已久的杀意渐渐消散。这就是赤壁后期有名的一段书:卧龙吊孝。


关于卧龙吊孝一段,长久以来争议很多,有人认为诸葛亮是假哭,之所以那么伤心,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也有的人认为诸葛亮是真哭,英雄相惜嘛,周瑜这样的雄才大略,也只有诸葛亮体会最深,现在周瑜英年早逝,天下就少了个知己之人,自己内心势必更加孤独。



诸葛亮和周瑜是服务于不同的政治集团高级人才,他们各为其主,因此说来两人之间有矛盾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他们私下的关系。周瑜之死,不管于公于私,诸葛亮都应该去吊唁的。如果他不去,孙刘联盟很可能就此破裂。这是诸葛亮不想看到的,也是孙权不想看到的。虽然曹操刚刚赤壁大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孙刘单独一方绝对不是曹操的对手。两个政治集团还需要相互支持,共抗曹操,因此联盟关系是必须要保持的。诸葛亮吊丧也是在给东吴找一个台阶下,同时也表明刘备这边的态度,我们大家都希望把联盟关系持续贯彻下去。


诸葛亮既然去吊丧,当然就不能不哭,你一滴眼泪也没有,是来吊丧还是来看笑话呢?既然来了,就要办出效果。因此诸葛亮大哭一场也是必然的,这一哭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至少江东诸将对诸葛亮的杀意马上平息下去,而孙刘联盟也得以保持。诸葛亮当然也知道,周瑜之后的接班人必然是鲁肃,鲁肃这个人忠厚仗义,有长者之风。历来主张联刘抗曹。因此诸葛亮必须要把鲁肃打动,那么他靠什么打动鲁子敬?哭自然是首选了,这样与周瑜有莫逆之交的鲁肃自然感同身受。这时候说什么也是没用的,说得越多恐怕江东人士越反感,还是眼泪最实惠啊。眼泪不仅是女人的武器,有时候也是男人制胜的法宝。



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伤感,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诸葛亮的眼泪,竟然让鲁肃说出“周瑜自己找死”的话,可见这一哭的效果还真是很明显,着实把鲁肃给打动了。真可谓一哭胜似万言。只要鲁肃不计前嫌,那孙刘联盟就能持续下去。柴桑吊孝之行就算达到预期效果了。


此事之后鲁肃还设宴款待了诸葛亮,进一步表明双方并不会因周瑜的离世而中断交往,继续保持联盟关系。一顿大哭换来一顿好酒,稳固了摇摇欲坠的联盟关系,这一哭相当有价值啊。


至于英雄相惜的因素,也是有的。如果只是由于政治因素,诸葛亮会哭的那么真情流露吗?能把江东所有人都打动,绝不是一般演戏能做到的,给周瑜守灵的江东将士没有饭桶,一旦看出诸葛亮假哭,可能当场就玩命了。既然大家都没看出破绽,那么此哭就是真哭了。



大家分属不同阵营,各为其主是应有之义,所以首先要为自己的老板服务,然后才是私人感情,英雄相惜也只能是埋在心底,不可能在日常中表现出来。周瑜未必不服诸葛亮的才情,虽然千方百计害他,也只是在为自己的老板打算。诸葛亮三气周瑜,为的也是自己集团的利益。他们都没有错,错的只不过是造化弄人,把两个英雄分在了不同的集团。诸葛亮哭的时候肯定会想,如果先死的是我,想必周瑜也会在灵前如此吧。



诸葛亮哭周瑜,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另一段戏:曹操哭袁绍。曹操扫荡冀州,路过袁绍的坟前,一边祭奠,一边再拜而哭。曹操哭袁绍应该没有假哭的成分,因为他没有理由,也犯不上。曹操当时已经扫荡了袁绍绝大部分地盘,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目的使他去哭。他的大哭完全是由感而发,英雄惜英雄的心理使然。一边哭一边回忆与袁绍当年的点点滴滴,那种感情是一目了然的。诸葛亮也一样,他与周瑜之间的珠联璧合,终于促成了火烧赤壁,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其中的辛劳与汗水,也只有他俩才能体会到。


总而言之,诸葛亮之哭是孙刘两家都希望看到的,他别无选择,也不想去选择。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