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的方法只能助长欲望与贪婪的产生与滋长,现代社会有很大一部份人都想一夜暴富,从内心里排斥和藐视“劳动”,社会现状也让人觉得劳动只让资本家富了,劳动者既没有富,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这是整个社会道德低下的恶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稳定成形,通过智慧与劳动,终将是获得收入与尊严的最佳途径。
佛法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将这种理念与方式推广到全人类,这是佛教的使命。“智慧”是上乘佛法六度之一,修得智慧,可度愚痴,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听从佛祖,听从什么呢,就是修行要离诸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办事要循规律。贪、嗔、痴为世间三毒,是愚痴的表现。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类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俗话说的好,“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鼓不敲不响”这句话就是一个客观规律。有些客观规律是人类已经认知了的,有些是人类还没有认知的(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类认知与否而改变。其次,客观规律客观存在,如果人类不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认知,就不会发现客观规律,就不能更好的顺应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也就是说,灯你不去拨灯,它自己会亮吗?道理不去发现不去辩论,它会成为真理吗?鼓放着不会自己响,只有敲了才会响。佛法理义也是一样,需要点拨与辩论,更需要与之相对的事物进行较量。此次的“财布施与法布施”就是这样的较量,通过较理,让众生明白佛法的伟大与作用。
佛祖如来在本品有讲到“受持”,何为受持,领受忆持。从师所学曰受,受之不忘于心,解义修行曰持,持之不厌坚持不懈。受持,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并坚持身体力行,信受之后能持之以恒。受持是上乘佛法六度之精进也,就是要承教不逆,结念不怠,持之以恒。
佛祖如来在这种讲的非常明确,如有人受持此经,或传播其思想,所得福德远高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要获得这样的福德,前提就是受持此经。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从自世人的思想,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是心体,法是心相,心相有生灭,然而心是本体,则无生灭。世间有为法只是世人思想的文字表现,文字表现(法律)是可以灭亡的,朝代更替,律法即忘,但心是本体,是产生思相的地方,是不会灭亡的。古人认为“心是思想的器官”,所以这里有了“心”字,其实是大脑。
(未完待续)(红林主人寄语:我相信思想的力量,江河滴水汇,大漠粒沙堆,汇聚你我的力量,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订阅转发,启智明性、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