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九十年,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广西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学界才俊、政界栋梁、商界精英、文化名人及各类建设人才。广西大学在90周年校庆之际,特推出“九秩情缘——西大校友回忆录”系列推送,记录历届西大校友对曾经校园生活点滴回忆,感受广西大学九十年来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和精神积淀。
母校九十华诞感言(代序)
李兆焯,广西大学土木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1963级学生,曾任中共德保县委书记,百色地区行政公署专员,中共百色地委书记,中共防城港市委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中共南宁市委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金秋时节,喜迎母校华诞,校园内外,笑语欢声。我谨向母校献上学子最深情的生日祝福。
九十年前,国家和民族正值内忧外患,积弱积贫,母校在求存图强的时代呼唤中诞生。历经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 伴随新中国建立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伟大进程,母校不断成长壮大。我们为母校久长的建制沿革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建校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母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喜庆之余,抚今思远,我们对母校倍加崇敬。
1997年4月,南宁市委书记李兆焯在原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广西大学庆典大会上讲话。
母校大庆,是在校师生和校外学子都期盼的盛事。校领导刘正东书记和赵跃宇校长告诉我,母校将以九十大庆为契机,结合教学科研和其他正常工作的开展,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全面反映学校九十年的奋斗历程,展示办学成就,总结治校经验,振奋师生精神,再创更大辉煌;建设校史馆、校友馆和科技博物馆,并汇编《骊歌未阑——广西大学校友回忆录》,汇集部分老师、校友的文稿,记写母校的发展历程,追忆校园生活情怀、恩师风范、师生情谊和同窗友爱,述说母校对师生修身做人的影响等。
校友录书名《骊歌未阑》,源于首任校长马君武《辞桂林》的诗句:莫使舟行疾,骊歌唱未阑。留人千尺水,送我万重山。我觉得富有创意,也很有意义。
我一九六三年考入母校,就读于土木系六三二班,在母校度过了五年难忘的时光。虽然沧桑迁变,毕业离校已经半个世纪,但是当年在母校学习生活的许多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尤其是对母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一直铭记在心。
母校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学生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严格的训练。正是有了这些基础,我们才能在走上社会以后,继续学习提高,实实在在做人做事,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我常常为当年能到母校求学而感到幸运。母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五年母校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受用终身。
2003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中)为广西大学科技园题词。
建校以来,母校培养了数十万计的各类人才。莘莘学子,各有建树。由于工作的关系,一九九八年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后,我同许多校友,包括在北京工作期间认识的一些早期校友,有或多或少的交往、联系。他们中,有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有从事行政工作的领导,也有各类专门技术领域里的专家和学者。
工作交往之余,大家追忆过去,都感受到,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大学时代母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大学时代的所学所得,是人生中重要的宝贵财富。我感到许多校友对学生时代的追忆,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回忆,而进入了体察世界、认识社会、品味人生和追溯文化的境界。我期待在《骊歌未阑》里,看到老师和校友的精彩文篇,分享深情的回忆和真挚的感悟。
广西大学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党和国家历来关心广西大学,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广西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长期以来给广西大学很多支持和帮助。当前,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母校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目标迈进。
我衷心祝愿母校在新的征程里,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实现新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
来源丨广西大学
编辑丨陈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