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31课,依照《说文解字》的汉字顺序,今天我们讲六个汉字,这六个汉字均是“牛”部汉字,分别如图:
(今天所要讲的六个汉字)
1、牻。读má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很清楚:“牻,白黑杂毛牛。从牛,尨声。”因此牻的本义就是白黑相间的杂毛牛。许慎认为这个字是形声字,其实,右边的尨(读音之一也读máng)指的就是多毛的狗,引申为杂毛、杂色的意思。结合起来看,牻实际上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
(清代郎世宁笔下的尨)
牻本义是指牛身上有白毛,也有黑毛的牛,后泛指杂色不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凡谓集色不纯亦可以用牻字。”这种牛身上有白,有黑,不知道跟现在的奶牛有无关系,但看古人的意思,它至少是需要特别造字用来表示的一种牛。
(黑白相间的小奶牛)
本义之外,由颜色黑白不纯,又引申用来表示“乱”。比如《玉篇.牛部》:“牻,乱也。”牻的小篆写法如图:
(牻的小篆写法)
2、 㹁。读liá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牻牛也。从牛、京聲。《春秋传》曰:‘牻㹁’”所谓的㹁,跟上面的牻,两字同义。本义是指白黑杂毛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闵二年《传》作尨涼,盖许慎引之以证二字所以从尨从京也。京者,涼之省也。牻㹁同义,如尨涼一理相似。“《春秋传》闵公二年里记的是“尨涼”,许慎引用《春秋传》是用来证明这两个字从尨、从京的字形。它的字义与牻相同,就不再上图了。
㹁的小篆写法如图:
(㹁的小篆写法)
3、犡。读l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犡,牛白脊也。从牛,厲声”本义也很清楚,就是白脊牛。这是个形声字,未找到资料证明为什么为有白脊牛的专用字。暂时存疑。
另外,犡,又指牛病。《正字通.牛部》有:“犡,牛病也。”犡的小篆写法如图:
(犡的小篆写法)
4、(左牛右余,GBK字库无此字,有些设备不能正常显示)。读t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黃牛虎文。从牛、余声”又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指有虎纹的黄牛。现在在中国基本上已看不到这类黄牛了,只在网上找到非洲黄牛照片,其中母牛身上有老虎一样的条纹。相信在古时的中国,这种物种也是存在的。具体如图:
(非洲黄牛)
另外,这个字也有会意的成份,涂也指涂抹,指这种黄牛身上像是被涂了条纹一样。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5、犖。读luò。《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犖,驳牛也。从牛,勞省声”,就是牛中驳者,什么是“驳”呢?驳的本义是“馬色不純”,那么,犖的本义就是毛色不纯的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马色不纯曰驳,驳犖同部叠韵。”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又补充:“《一切经音义》十七引《通俗文》云:‘黄白杂谓之驳犖。’”身上有黄白两种颜色的牛称为“犖”,样子如图:
(犖牛)
后来,犖也用来指斑驳之色。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瑉玉旁唐,玢豳文鳞,赤瑕駮犖,杂插其间。”郭璞注说:“駮犖,采点也”。《上林赋》主要是夸赞天子上林苑中的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写天子猎余庆功场面,最后又写天子悔过反思,这一句的大意是:琘玉众多,纹理有序。赤瑕色彩斑驳,夹杂崖石之间。
(上林苑图)
本义之外,犖还用来指明显,分明。多叠用。《字汇.牛部》“犖,事之明也。”《史记.天官书》中有:“ 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司马贞《史记索隐》称:“犖犖,大事分明也。”这一句的意思是:这是它(天象变化)明白重大的地方,至于那些琐屑的小事,就难以细说分明了后来了。后来,犖犖大者演化为成语,指明显的、重大的方面。比如茅盾在《幻灭》里有:“这还是犖犖大者的矛盾,若毛举细致,更不知有多少。”这跟史记里的用法一致。
此外,犖还是古地名,具体在现在的河南淮阳县西北。犖的小篆写法如图:
(犖的小篆写法)
注意这个字跟茕茕孑立的“茕”的区别。
6、㸹。读li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牛白脊也。从牛、寽聲。”也是形声字,跟上面的“犡”同义。本义就是指白脊牛。不再过多解释。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㸹的小篆写法)
今天这一课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为简单的一课,这些字现在大多已不常用,多指不同样子、状态的牛。结合牛部汉字,我们看:不同年龄,不同样子的牛,都有专名,在农耕时代,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那时的人们对牛异常重视,对它们的分类也极认真,因此也就有了这些字。
(【说文解字】之13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