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朋友都听家里的长辈说过许多传统习俗,而在和长辈吃饭时,他们说的最多的应该是“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些成语。那么这些古时流传下来的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我们直到今天还在说这些古人流传下来的话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餐桌礼仪”。
首先“菜不摆三”的意思是我们在招待客人时不能只上三道菜,原因是三同“散”谐音,会让人觉得主人不欢迎宾客,希望他们快快散去这种感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时祭祀一般都是用猪牛羊三种牲口,就是所谓的太牢之礼,上三道菜会让人觉得是在祭祀,是很不尊重宾客的表现。
而筷不成五的意思是筷子不能随意摆放,要按顺序摆放好。许多人通过字面意思把这句话理解为筷子不摆五支,其实真正的意思是筷子不能出现单支的,如果有一个客人只有一支筷子,说明主人准备不周,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而且古人云“三长两短”,所以把单数五视为不利己的象征。
最后一个“席不成六”的意思是不能六个人坐一桌吃饭,古人使用的饭桌一般都是长条形的,如果坐六个人,那就是短边各坐一人,长边坐两人。这就会形成一个趴着的乌龟形状的格局,是很不雅的,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后来的人们多用圆桌作为饭桌,而且一般是十人桌,也是不坐六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