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死后都有"庙号"和"谥号",生前还有"年号"。古人讲究避讳,对于皇帝一般不得直接称呼姓名,于是后人对于已逝去皇帝的称呼大多以这几种号为标准来称呼。
一种是以"庙号"来称呼,比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等。
还有一种习惯是以"年号"来称呼的,比如永乐皇帝、正德皇帝、康熙皇帝、光绪皇帝等。
也有极少数把"庙号"和"谥号"连在一起称呼,大多在正式场合或正式的奏书中出现,如太祖高皇帝、太祖武皇帝等。
"谥号"是对人一生功绩或行为的总结,这个不单单是皇帝独有,臣子和名人都有被追赠"谥号"的可能,皇帝的"谥号"就跟重要一些,毕竟是天下之主,中国人又特别看重身后名,任何一个皇帝都希望后人对其盖棺定论时能有好的评价。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很多以"武"字为"谥号",打江山嘛,当然是武功优先。后面的皇帝就大多是"仁"、"孝"、"礼"、"恭"等字为"谥号",看各人治国的水平和一生的行为而定。
"庙号"是皇帝专用,主要是用于后代皇家在皇族家庙中祭祀先辈,最早起源于商朝,一般用于对功绩特别突出的帝王,但从周朝一直到秦朝,"庙号"制度被停用,原因是制止后人非议先人,直到汉朝建立后,才又拿出来使用,汉朝时还比较慎重,非有功绩的皇帝不能追赠"庙号",两汉一共才七位皇帝死后拥有"庙号"。
儒家学说兴起后,讲究以孝道治天下,后辈皇帝要对前辈皇帝尽孝,于是为了方便皇家祭祀时有个称呼,从三国时代开始,几乎只要是个皇帝都会有"庙号",不论功绩大小和是否昏庸。其中,被推翻或被迫让位的皇帝大多只有"谥号"而没有"庙号",比如东汉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就是以谥号为名,他死后的"谥号"是"孝献皇帝"。
"庙号"大多只分两种,"祖"和"宗","祖"开创,"宗"守成,所以一般情况下每个王朝只有开国皇帝能称"祖",另外就是开国皇帝往上数的先辈也会追赠为"祖"。当然也有例外,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王朝除掉开国皇帝外,还有个别皇帝因为其功绩特别突出或其他原因也称"祖"。本文就列举出中国历史上二"祖"或多"祖"存在的朝代,开国皇帝追赠的先辈不算在内,供读者参考。
汉朝
- 刘邦:庙号"汉太祖",谥号"高皇帝"
- 刘秀:庙号"汉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汉朝也分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因为一脉相承,中间的那个新朝又不被史书承认,所以当做是一个朝代,不过两汉相当于开了两次国,所以加起来一共有两个庙号为"祖"的皇帝。
现在都习惯把刘邦叫做"汉高祖",这个叫法不对,如果是以"谥号"来称呼也应该是叫做"汉高帝",正常的用"庙号"来称呼是叫做"汉太祖",再尊敬一点就叫做"太祖高皇帝"。
刘秀其实也是开国皇帝,所以有资格称"祖",我们常称呼的"光武帝"是谥号,意思也很清楚,武力光复旧河山嘛。
三国时的曹魏
- 曹操: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
- 曹丕: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 曹叡:庙号"烈祖",谥号"明皇帝"
曹操是死后才被追赠,考虑到魏国的基业就是他生前奠定的,也把他列为其中,不过除他之外,魏国还有两"祖"。
曹丕虽然是捡的父亲遗留下来的大便宜,但到底还是开国皇帝,所以称"祖"。
曹叡的庙号也称"祖"有点没道理,大概是他自诩功绩能比秦始皇和汉武帝,所以生前自己给自己就定好了"烈祖"的"庙号"。
值得一提的是,皇家开始祭七庙的制度就是他规定下来的。(《三国志·明帝本纪》:至景初元年,始定七庙之制)。
南北朝时的刘宋
- 刘裕: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 刘义隆:庙号"太祖",谥号"文皇帝"
- 刘骏:庙号"世祖",谥号"孝武皇帝"
这一大家子有点乱,刘裕是开国皇帝,"庙号"没问题,刘义隆的就很有问题了,他是被儿子刘骏追赠为"太祖",这个"庙号"几乎是开国皇帝专用,或许是刘骏为了抬高父亲和自己的地位及声望才这么干的,有了亲爹做"太祖",他自己也就有了机会做"世祖"。
南北朝时的南齐
- 萧道成: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 萧赜: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
- 萧衍: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 萧绎:庙号"世祖",谥号"孝元皇帝"
- 陈霸先: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 陈蒨:庙号"世祖",谥号"文皇帝"
- 高欢:庙号"高祖",谥号"神武皇帝"
- 高洋:庙号"显祖",谥号"文宣皇帝"
- 高湛:庙号"世祖",谥号"武成皇帝"
高洋是北齐的开国皇帝,可以称"祖",高欢是被追赠的,高湛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怎么好,为什么也称"祖"?或许是早早的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死后大家给面子吧。
南北朝时,几个国家存在的时间都不长,有的皇帝有作为,有的皇帝荒淫无道,很乱,什么皇帝都能称"祖",其实名不符实。
明朝
- 朱元璋:庙号"明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 朱棣:庙号"明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最早的庙号是"太宗",谥号是"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明朝传到嘉靖皇帝时,嘉靖皇帝为了让死去的亲爹也能做上皇帝,要从祖庙中腾出个位置给亲爹,把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给挪了出来,占了朱棣儿子的位置,总要给点好处吧,于是把朱棣升格为"祖"。其实以朱棣除了篡位这事实在不厚道外,以他的功绩称为"祖"也不过分。
清朝
-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爱新觉罗·福临:庙号"世祖",谥号"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 爱新觉罗·玄烨: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开国汗王,是爱新觉罗家的老祖宗,爱新觉罗家从他开始反明崛起,功不可没,追赠为"祖"很正常。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他在位期间,在多尔衮的帮助下,基本奠定了满清在关内的根基,所以也称"祖",至于康熙皇帝玄烨就纯粹是依靠南征北战的功绩了。
另外满清真正的开国皇帝是皇太极,他于公元1636年,明崇祯9年改国号为"清",但当时的满清还只是在关外的狭小地盘上混,即便开国也只是在后金的基础上换了个称呼,没有开疆拓土的功绩,皇太极主政时期征服的朝鲜和蒙古诸部都没有直接统治,所以皇太极以开国皇帝之尊只被称为"太宗"。
除了上述存在几个祖的朝代,还有一个朝代的两位皇帝要特别说明,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庙号"是"高祖",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在隋朝还没有被李渊取代时,曾被孙子隋恭帝杨侗追赠"庙号"为"世祖",可后来这个谥号被唐朝给抹去了,史书也就不承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