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
——周国平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学、美学理论,发表译著、专论多部;曾写若干哲理散文。
无论是纯哲学,还是哲理散文,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他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他的文章文笔优美,观点独到深刻,受到了无数读者的青睐。周国平有着女性般的感性和善思。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衡量世俗的事物,于是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他的哲理散文推崇“平淡有味”,文章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议论性散文透着淡然,他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读他的文章,能读出生活的真滋味。作品《周国平文集》第二卷中《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老师的文字中所提及的关于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等话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其作品以灵动而质朴的语言,刻画描写撼动人心的人生哲理,影响和改变千万莘莘学子、文艺青年对人生的思考。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周老师的思想,在此为大家精选了部分精华语录,一起来品读,感悟。
1,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2,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3,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
4,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5,不要太在乎一些人,越在乎,越卑微。
6,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独处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简直是一种灵魂的缺陷。
7,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人生在爱与孤独中前行。
8,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9,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之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10,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于他就的确成了无关之物。 你的身体尽可能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成为你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
11,真正的精神强者必是宽容的,因为他足够富裕。嫉妒是弱者的品质。
12,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13,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14,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
15,世上有一样东西,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忠诚于你,那就是你的经历,你在经历中的感受和思考。它们仅仅属于你,不能转让给任何别人,而只要你珍惜,也会是你最可靠的财富,无人能够夺走。可是,如果你不珍惜,就会随岁月而流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
16,只有你愿意为之而死的东西,你才能够藉之而生。
17,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18,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
19,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20,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 许多时候,我们的内在眼睛是关闭着的。于是,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 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 的。
21,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
22,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大悲者会以笑虐弄命运,以欢容掩饰哀伤。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心酸。
23,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24,人生的终点是死,是空无,在终点找不到意义。于是我们只好说:意义在于过程。可是,当过程也背叛我们的时候,我们又把眼光投向终点,安慰自己说:既然结局一样,何必在乎过程。
25,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就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
26,爱就是心疼。你可以喜欢很多人,但心疼的只有一个。
27,与孩子做朋友是父母的最高境界。
28,比成功更宝贵的是追求本身,一旦停止追求就意味着对成功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