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钟灵毓秀的四川给了全世界一个“诗仙”
峨眉山云海。 四川日报记者肖雨杨摄
峨眉山日出。 四川日报记者肖雨杨摄
品诗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诗词集第二首
评赏
“人人都写月亮,他是写得最好的一个。”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口中的“他”,正是“诗仙”李白。入选《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中的《峨眉山月歌》,正是李白写月的代表作之一。近日,周啸天应邀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李白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自己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而这首《峨眉山月歌》正是他启程的号角。周啸天感慨彼时李白豪情万丈,志在千里,但内心深处,却对蜀地、对家乡依依不舍。“看见明月、月光,就想起家乡的一切。”浓浓的乡愁,化作诗句,语短情长。周啸天直言:“这首诗是李白诗中的神品,是他脱胎换骨的标志性代表作。”李白离川远游,给了全世界一个“诗仙”。
壹
人皆写月 唯李白最佳
“这是李白辞亲远游即离蜀之作,全诗有一个中心意象,就是峨眉山月。写月亮,李白是佼佼者。”周啸天联系李白另一首家喻户晓的诗《静夜思》来做比对,在这首诗中,李白把明月作为思念家乡的寄情意象,“人在异乡,哪怕一切都是陌生的,也还有一样熟悉的东西,就是明月、月光。”周啸天说,这样的诗中国人从小读,代代读,越读越亲近自然,越读越热爱家乡,而这正是李白当时对家乡的眷恋。然而,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写月亮,但李白却是写得最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当然,还有这首诗里的‘峨眉山月半轮秋’。连唐伯虎那样骄傲的人,都很服气,说‘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峨眉山月歌》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所以‘秋’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有‘半轮’,是下弦月,还可以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第二句,‘影入平羌江水流’,‘影’正是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说到这儿,周啸天笑道:“这个画面,想象一下,是不是很美?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贰
四句五地 勾勒千里蜀江行旅图
月亮写得好,是因为寄托了李白深深的乡恋。周啸天说:“第二句中,已经能读出境中有人,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人就已经露面了。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而最后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更有意思的是,全诗中,李白压根儿不说自己有多么思念家乡,只是描绘家乡的山山水水和月亮一直伴随着自己,倒像是这些自然景象对他不舍了。既然景物如此,又何况人呢?
“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怀念蜀中、怀念四川、怀念家乡的意象。但整首诗,美的,岂止是家乡的月亮?李白以其清新雅致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周啸天直言,四句诗,写了五个地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入岷江。还有清溪以及重庆、三峡,这些地方李白都一一写下了。但是,除‘峨眉山月’而外,他没有对更具体的景物进行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为什么要说他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呢?这就是李白营造的‘诗境’了。‘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叁
毓秀蜀地 令“诗仙”脱胎换骨
人们常说杜诗可学,李白不可学,他是一种无可仿效的天才发抒。“天才”一词在我国古代文艺批评中不常用,而李白从唐代开始就享有“天才俊逸之誉”,而后世遂沿为定论。写《峨眉山月歌》时,李白仅仅25岁,但从这首七言绝句,足以看出其“天才”在何处。周啸天坦言:“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周啸天再次提到了李白诗中的地名,“全诗28字中,地名就有5个,共12个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明代文学大家王麟洲称赞‘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清初著名词人王士祯则称此诗是太白佳境,并说‘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一首诗,光地名都占了近一半的文字,却被古今称为绝唱?其原因,周啸天如此解说:“那是因为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便觉不着痕迹。”周啸天感叹,这不是李白刻意追求的,而是他不刻意回避的,所以不会觉得他是在堆砌地名,“对家乡的情深所至,对这片山水的依依不舍,才有了这神来之笔。蜀地山水,四川风物,正是李白的灵感所在。家乡,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唤起了他的创作热情,即使是放手让他离开,也在他远游的起点,激发他写下了这篇传世佳作。《峨眉山月歌》之后,李白很少再保存他从前的诗篇,从此起,他脱胎换骨。”(四川日报记者肖姗姗)
来源:四川日报
- 上一篇:钟灵毓秀下一句-苦水:钟灵毓秀话旅游
- 下一篇:重彩成语-心象重彩创新,再现经典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