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坚持才有希望
罗定市榃滨中学九(4)班 张晓慧
感谢一路有你陪伴——坚持
——题记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的,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36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说出这一段话时,我想不仅是我,但凡听到的人无不感到震惊。人生有多少个36年?然而这36年来,支月英老师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希望,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去奉献与坚持?
支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正是这样的精神,使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人生总得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理由。
当我们怀着长远而美好的理想,却被课桌上小山堆似的卷子和习题压得喘不过气,被“魔鬼式”体育训练折磨得不成人样,被父母那望子成龙的热切心情灼烧时,谁没想过放弃?谁脑海中未曾质问过自己: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哈佛大学图书馆刻着一句话: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如若情非得已,没有人想做大山里的孩子,没有人想在农田工作,没有人愿意贫苦一生……既然如此,为何不用无穷的知识来充实我们那贫瘠的头脑,获取更多的精神财富呢?
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它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冲破了桎梏;滴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它有从不言弃的信念……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趋近丰满的理想,越贴近骨感的现实。这时候,如若你对自己狠点,逼自己再努力点,再过几年,你定会感谢今天发狠拼搏永不言弃的自己,而非仅仅是恨透昨天懒惰自卑的自己。因为你要知道,再长的路,一步一个脚印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脚步也无法抵达。
莫让年华付水流,莫让光阴逝无声。少年勤学,青年担纲正当时。今日,立凌云之志,自强不息,他日鹏程万里,定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感谢一路有你——坚持。
指导老师:胡树青
大鹏助滨中学子圆梦
罗定市榃滨中学九(5)班 关燕华
2012年8月,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大鹏几经周折才被争取回榃滨中学作励志石。大鹏的到来,振奋了滨中人的精神,激励了滨中学子立凌云志,自强不息,发奋读书,他日成为社会栋梁之材。大鹏的横空出世,让榃滨中学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大鹏安家滨中,从此便风雨兼程伴滨中学子在平凡的岁月里走过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不平凡的成绩。“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志在蓝天的大鹏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滨中人励精图治,努力拼搏,他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我们是初三学生,再有一百多天就要参加中考,此时的我们,汇聚着学校和家庭期盼的目光,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压力非常大,在繁重的学习之后,在疲惫的体训之后,常常出现松懈的念头,可每当仰望那与我们风雨同舟一起走过三年时光的大鹏,心中便再次激起梦想的浪花,振奋滨中人“自强不息,乐观自信,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三年的时光,大鹏时刻陪伴着我们艰苦拼搏,最终只为搏得我们走出考场时的含笑面容。为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累,说放弃?正是因为他——大鹏,一次次激起我们的斗志,一次次警醒我们为跨进重点高中的大门而不懈努力,因而我想他亦会为我们而骄傲。
我们要坚定信心,科学安排,调整心态,奋力超越,下定决心,苦战一百天,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拼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披星戴月,矢志不移,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取得成功靠的是为实现目标而执著地追求,所以成功就是一连串的奋斗,不能放弃,放弃就意味着失败,要用汗水织就实力,用毅力成就梦想,用拼搏铸就辉煌。别人勤奋时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别人懒惰时就是我们超越的机会,苦战一百天,让我们今生没有遗憾!
大鹏精神,滨中人的精神,它激励我们滨中学子圆梦!人生难得几回搏,在这花香的季节,让我们放飞梦想,让我们播撒希望,让我们再创人生新辉煌!
指导老师:陈福波
生活的真谛 ——沈从文《边城》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高一(5)班 朱炜杏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边远的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她的外公求亲。而当地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以碾坊作为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远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的等着傩送回来。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在人物描写方面,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的潜台词;在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衍生多变的波澜,切合、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活动置于一幅幅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加上几分童心话语的调色,叙述语言的抒情化,构成了全书传说诗一般清新俊逸的风格。
《边城》是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每读一遍都有如一次灵魂之旅。
沈先生笔下的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小镇茶峒为背景,一字一句娓娓道来,描绘了湘西独有的风情和美景,如诗如画般的一个世外桃源。
文中的所有人都淳朴真实,老人生活拮据却从不收过渡人好心给的钱财,却情不过,便把这些钱托人买了上等的茶叶和草烟,过渡时,慷慨奉赠。
在并不明亮的台灯下,读《边城》如读情诗,也如置身于那美景中,心也如那岸边的船一样渡来渡去,飘飘荡荡的,被翠翠与外公相依为命的亲情所感动,被朴实真挚的茶峒人所温暖,被那小溪、那高崖上又软又缠绵的暮霭所柔软,又为傩送与翠翠的爱情落泪。
现代文明的脚步太快,带着杂音和喧嚷,让人心无所适从,灵魂和情感只能在钢筋筑构的荒漠旷野上游荡,无处安放,人们的情感表达,只能用放声大吼大叫的方式完成。傩送的歌声,也怕是盖不过这浮动的喧闹,到不了翠翠的心里,陪她入梦了。
《边城》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没有如炽如热的火焰。但就在这平淡之中,沈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如山涧的溪水清流婉转,如天上的白云轻飘悠悠,但却是生活的真谛。
“不安于新”的人的“外遇” ——读汪涵《有味》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高一(5)班 朱炜杏
《有味》是一本散文集,记载了汪涵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一些“隐士”的事情,记录了传统手工艺民间作坊的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品,有折扇、古琴、靖港香干、油布伞、糍粑等十多种。汪涵也身体力行,制作这些蕴含深厚文化的小物件,表达了他对这些传统工艺的迷恋和丰富的情怀。书中还穿插了对生活事业人生等的感悟与生活中的小故事。
师承虞逸夫老先生,与多位大家相熟的汪涵,是名人,也是雅士,才华横溢。这本书有内涵,情感丰富,文字细腻,对传统手工艺的爱护与担忧流露在字里行间。诗意的语句,读起来就像跟着汪涵在雅的世界走了一遭。与其说书中记录的是他的生活感悟,倒不如说是他记载的故事教我们明白:生活便要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那些散发着温热的文字,是一个个熟悉的字眼,组合起来就是一些最纯真最简单的快乐,而这一种感受却是我们现在最缺失又去追寻的,这种精神叫“有味”。
《有味》是中国传统手工物件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一份详尽记录,这份记录,是汪涵踏遍中国老手工艺作坊的真实写照,根据亲眼所见写成的。因此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如跟着他进行了一次中国民艺之旅,而手工艺的素朴真诚之美,洋溢在旅途中的每一步。
手工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其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所以手工艺作业中会发生奇迹,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给予劳动快乐,使人遵守道德,这才是赋予物品美性质的因素。所以,手工艺作业也可以说成是心之作业,有比这更神秘的机器存在吗?为什么手的工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这是汪涵这本《有味》带给读者的思索。生活中不知不觉围绕了许多世俗和遗憾,我们却难得和这些家里、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老饰品,民间培养出来的种种默契,而正是这种默契的稀有,让我们习惯了,忽视了它的存在。然而当杯子只能喝水,榨汁机只榨果汁,椅子只能坐时,对于爱物至上的怀旧主义者汪涵来说,就像老夫老妻相处的关系,不安分的他会执意走进民间手工作坊里,想找回抚摸这些老物件的兴奋感和安全感。所以古琴、墨条、香干等理所当然成了这些“不安于新”的人的“外遇”对象。
因为这些可爱的存在,时间开始明亮起来,那些让我们感悟的物件和人物,也在汪涵的脑海中生长。
这本书是汪涵不安于“新”的写作体验,“慢”生活的观念,使我分享他的生活新观点,感受不同文化创意的冲击及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日新月异,这份“有味”的礼物,则可以看到汪涵如何重新创造自己的利基,写下自己的烟火神话。
就让时间定格,时钟停摆,停下脚步,享受慢的权利,亲近土地、自然,亲近古老的工艺,迷恋乡村的味道吧。
点评
作者简洁概括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对书中的“有味”有自己深刻的见解,作者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全文结构完整,立意深刻。
指导老师:王金
我的游戏童年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初二(8)班 魏晓豫
“一个毽子七八七,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熟悉的歌谣拨动了我脑中的弦,我愣了一愣,写字的笔,也不由得停了下来。
我的童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
我在乡下长大,游戏机、“小霸王”什么的与我无缘。陪伴我长大的,是一个脏得不成样子的皮球,一条简单的皮筋,还有几个从小就生活在一起的、淳厚朴实的朋友。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总是偷偷躲在学校后园里,“快点快点!”我们催促着王芳,她“掌管”着我们的皮筋。她四处张望一番,确定没大人后,神秘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条皮筋,虽然简朴,可当时却是我们的心头宝贝。我们手忙脚乱地套好皮筋,嘴里却没闲着:“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欢声笑语在后园里久久回荡。跳完几个回合后,我们急忙把皮筋装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怕的是被大人发现自己在偷偷玩耍。
再长大一点,我便对皮筋一类的东西已不感兴趣,转而“移情别恋”到了“偷果子”这一事上。为此,我还挨了父亲好几顿打,却依然“死性不改”。每当放学时,大人们还没下班,正是偷果子的好时机!“赶紧的!晚了我们可真是有‘好果子’吃了!”我们互相催促着,一个接一个地翻过围墙。“嘿!这家果子还真不错!”说话的是小乔。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爬上树,长手一举,便摘到一把果子。他立即塞了一个进嘴里,嘴巴吧唧着,发出啧啧的称赞声,还没等他吃完,我们便听见了门开锁的声音。“快跑!”不知是谁吼了一嗓子,小乔吓得连滚带爬地下了树,我们敏捷地翻过了围墙。“又是你们这一群孩子!”身后传来屋主气愤的吼骂声,我们却各自抓着一把果子,爽朗地大笑起来。
跳皮筋,偷果子,这便是我的游戏。在我小学快毕业时,父亲把我接回城,我也与那些“土游戏”就此告别,迎接我的,是高配置的电脑,是华丽的色彩画面,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场景。我也尝试着接触网游,适应与“土游戏”截然不同的玩法,眼睛却慢慢对华丽的画面疲劳,内心也越来越空虚,这是在乡下时不曾有过的。
“哎,快收拾啦!妈妈要回家啦!”楼下小孩的喊叫把我拉回了现实,我走到窗前,看见的是几个小孩手牵着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想必,也是怕大人发现自己偷偷玩耍吧。
再次提起笔,却什么也记不清了。
那些陪伴我长大的人和事,也一同消失在记忆深处了。
点评
这篇令人爱不释手的佳作,从字里行间,你能找到童年的那份童趣,那份无邪,那份纯真,似乎这就是你的童年,引人无限遐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细细品味,你能深刻而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情感波澜的起伏,文章最后两段,似乎什么都记不清了,实则情感的高潮,欲言又止,余味无穷。文笔娴熟,情感真挚,是难得的佳作。
指导老师:林广勇
编辑:云浮全媒体中心思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