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中医名言-中医经典的灵魂是什么?(欢迎讨论)

中医名言-中医经典的灵魂是什么?(欢迎讨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08 18:46:48
阅读:
最新资讯《中医名言-中医经典的灵魂是什么?(欢迎讨论)》主要内容是作者还认为:治病是痛苦的,但调整人体状态是快乐的。有些人每天学习经典,甚至能够背诵经典,逢人便背诵一段经典以炫耀自己的功力。-中医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小 编 导 读


都说学中医就要读经典,本文作者认为:经典肯定是要读的,但并不是从中找治病的窍门,而是学习经典中蕴藏的天地之道,培养自己的天地思维。作者还认为:治病是痛苦的,但调整人体状态是快乐的。小编觉得这其中大有奥秘,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就让小编和您一探究竟吧!或者您认为的中医经典灵魂是什么?欢迎在留言板中讨论哦!



有些人每天学习经典,甚至能够背诵经典,逢人便背诵一段经典以炫耀自己的功力。他们将《伤寒论》中每个方剂对应的条文背诵得一字不差,但在临床看病却只对症开方,一看到口苦、咽干、目眩的病人就开小柴胡汤;看到手足冷就开当归四逆汤。他们认为只要开的是经方就是中医高手,而只会开后世方剂的都是入门水平。其实善于思考的医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如果病人主诉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未必每次都有效,只会有一部分会产生“一剂知,数剂已”的特效,我们不能因为这一两个应用小柴胡汤产生特效的医案,便认为小柴胡汤就是好,并迫不及待地要与别人分享这一特效病例。如果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浮躁,这样读经典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特效方剂的“小巧”,方向错了会失去深入经典的可能。因此深入经典的前提必须是心要静下来,体会经典中所载的天地之道,不去关注哪一个“小巧” 高哪一“小巧”低,放下所有的“小巧”学习经典。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无论是金元四大家的医书还是经典医书,所教人的都不是治病的诀窍,而是天地之道,学会治病的前提是必须要掌握这个“道”。由于对“道”的切入点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中医门派。我认为中医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不是指可以背诵多少经典文字、要掌握多少方剂或针灸手法,也不是要看过多少中医书,真正的基本功是你的思维离经典思维有多远,你的体悟离天地之道有多远。我们每天漫无目的地阅读经典,其实就是要放下自己所有知见,不停地体会经典所言的“天地之道”,用经典的思维化掉我们以前所有的知见,与经典合一。


我们不仅要知道经典讲的内容,了解天地之道,更重要的是掌握这种古人的思维方式,并通过临床不断地强化这种思维。临床选方用药不再想这些症状应该用什么方剂治疗,而是要判断这个人阴阳到底偏离到什么状态,我应该用什么方法让他恢复到阴阳匀平的状态。我们不再是治病,而是在调理人体。人得病不是因为他比别人增加了什么病理因素,而是因为他只是暂时偏离了正常状态,找不到回归健康的路,我们医生要做的就是选一种方法使其身体重新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治病是痛苦的,因为疾病千奇百怪,我们即使掌握再多的方剂也没办法应对所有的疾病。但调整人体状态是快乐的,因为无论这个人的状态再怎么变化,也逃不过阴阳五行。以这种心态临床应诊,我们不会对着奇怪的病发愁,或者因偶然出现某一特效病例而狂喜,有的只是将一个个偏离阴阳匀平的状态引导到匀平状态,临床上大量的病人都是特效的,也就没有偶尔产生特效的狂喜了,有的只是看到一个个病人回到平和,自己内心恬淡的喜悦而已。


如果您认同本文作者的观点,那么这本书一定是您的“良师益友”。本书带领读者,拨开思维中的谜雾,学习中医经典智慧,领会经典所传载的天地之道,学习最直接有效的六经脉证与《灵枢》针刺,找到天地智慧所带来的如大 醉初醒般目明心开的感觉,找到至简至真的天地之道。它就是——




《拨开迷雾学中医——重归中医经典思维》


中医治病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天地间四时五运流转的规律,在人体就是六经阴阳传变规律,这个规律古人称之为“道”。本书作者根据自 己读经典的体会,带领读者,拨开思维中的谜雾,重归古人的中医经典思维,领会经典所传的“天地之道”。 “道”的本体与“道”在针刺上的应用详细记录于《黄帝内经》的各篇章里,《神农本草经》则详细记述了“道”在中药上的应用,张仲景《伤寒论》详细讲述了 “道”在汤液治病上的应用。


本书从六经脉证、《神农本草经》药物谈、张仲景常用中药分析及《灵枢》针刺,一步一步引领读者,深入体会古人的思维模式,并在每章末设有同学提问,解答同学在学习经典过程中的疑惑。本书为作者读经典所得,所讲道理深入浅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拨开迷雾学中医——重归中医经典思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伟著)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