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 吴佳丽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人性本善是我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共识。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与动物不同的特殊属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具有道德人伦的,即人是有道德意识、价值判断和人伦观念的存在,而动物却没有。孟子举例说明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当一个人看到一个陌生的孩子掉到井里时,他最初的想法就是扑过去救这个孩子,这就是"恻隐之心"。此外,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著名的"四端")都是性善的根源和内容。那么恶从何来?就是从人与动物相同的那些属性上来。因此人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所想所为,考察其到底是源于善良的人本性,还是源于动物性,只有明确分辨这两种不同,人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存在,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人。
陈寔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与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贤德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一天晚上,一个小偷进入陈寔家中,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行窃。陈寔暗中发现了屋梁上有人,但他并没有喊人捉拿,而是起身穿上衣服,把儿孙们叫到跟前来,对他们严肃地训示道:"今后你们每个人都要努力上进,走正道,不能走邪路,不能做'梁上君子'那样的宵小之徒。你们要知道,做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的,但如果平常不学好,慢慢就会养成坏的习惯。那样的话,原本可以成为正人君子的人也会变成小人,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梁上的小偷听到这番话,顿感惭愧,于是跳了下来,给陈寔下跪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给他丝绢布匹,让他做正经营生。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而"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
▲ 陈寔遗盗
善是人性的本质,是为人处世的灵魂,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中,善良被作为民族的图腾,是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古代,善不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推及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儒家倡导与人为善,道家推崇上善若水,佛家主张众善奉行。对己要从善自新、独善其身;对人要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事要心存善念、向善向美。善心善性是善言善行的内在基础,善言善行是善心善性的外在表现。古代的君子先贤为我们树立了众多向善为善的典范,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积极的实践意义。
善是从精神的原点出发的坐标,是一切美好的源头。我们要传承美德,涵养善、培植善、弘扬善,让善良永驻心头,存善念、行善举、做善人,共同构筑人间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