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大家都会知道这是形容一个人空谈理论,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通常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眼高手低,没有实际应用经验。这个典故出自于战国的赵括身上,他的空谈理论不仅害死了数以万计的军士,还让整个国家陷入危机。其实,对于赵括“纸上谈兵”的结局,其父母早就预料到了。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的父亲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奢。赵奢不但是善于领兵打仗,而且还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深受国王的喜爱。赵奢的儿子赵括少年时曾跟他学习兵法,由于聪明好学,赵奢每次出些军事方面的题目,赵括总能对答如流,并且他在和别人聊天时,也喜欢张口闭口的谈论兵事,别人往往也说不过他。时间久了,他就很骄傲,以为自己真的是天下无敌了。
赵括仅记书本,却并无实践,其父亲一眼就看穿了,所以从来都不称赞他。赵奢临去世前还曾忧虑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意思是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后来,赵军与秦军交战屡屡失败,大将廉颇便改变作战策略,坚城固守,拒不出战。这时,秦军就派人到赵国离间,散布谣言称廉颇胆怯,不敢迎战。赵王果然中计,他气愤的命赵括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准备让他去带兵打仗。
赵括的母亲得知后,急忙上书给赵王,指出赵括不能担当重任。赵王问其原因,赵母解释说:“当初赵括父亲在世为将时,每次国君以及宗室所赏赐的东西,都会全都分给手下的官兵;而每当接受君王的命令之后,便不问家事专心投入战事准备之中;可现在赵括跟其父亲完全两样,他刚做了将军,他就恃才傲物,军官们没有人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他的金银绸缎,他全部拿回家中收藏起来,每天研究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他与父亲的心志是不一样的,所以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
可见,赵括的母亲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认为丈夫公明正直,大公无私,将自己的所得分给将领,帅兵必胜;而儿子赵括却骄横自大,只顾私事不问大局,只懂理论不务实战,率兵打仗必败。
父母往往最为了解自己孩子,赵括“纸上谈兵”,其父母早就一眼识破,唯独外人看不清。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要乱说了,我心意已决。”看赵王执意不肯听,赵母便不再多说,唯一恳请赵王:“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恳请大王不要责怪于我就行了。”赵王答应了。
后来,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大败,而赵括也在战乱中被秦军射死,投降的四十万军士最终被秦军全部活埋,只放出240多个年岁较小的士兵回赵国。
自古空谈误国,赵国为付出了惨重代价,经此败仗后,赵国受创,从此走向了衰落。
作者:浅玉
【版权声明-凯风文史版】本文系头条号原创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凯风文史(
http://culture.kaiwind.com)
【特别提示】凯风清韵、凯风文史均系凯风网出品,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凯风清韵”(ID:kaiwind-qingyun)及凯风网(http://wap.kaiwind.com),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