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想,这在亲情里也是适用的吧。
相见后,陪伴。
分别后,思念。
亲情莫过于此了。
-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但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直接影响人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最重要环节应属陪伴。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存在陪伴:
成人时是另一半来陪伴我们,这种陪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晚年时是后辈的陪伴,这种陪伴是当初的回报和反馈。
因此
陪伴在生命的每个环节都具有重大意义。
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老年人情绪的持续性较差,情绪变化多、波动大,情感的依赖性增强,需要陪伴和倾听,容易显得固执。
很多年轻人都抱怨长辈啰嗦、爱闹脾气,“跟小孩似的”。对此,专家强调,“老小老小”这句古话并没说错。
老人控制情绪的能力随大脑皮层控制的减弱而减弱,与孩子大脑皮层控制尚未成熟情况相似。同时,老人与孩子情绪相似,但切不可把老人当小孩哄。
应尊重老人,让他们适度宣泄和求助,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很重要。这种方法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老人忘掉“老”字,发挥“银发力量”。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被人际问题困扰,其次是死亡带来的悲伤,所以在老人问题上,空谈心理也没用,对待老年人需要的陪伴和倾听。
这让小编想起了“三条鱼的故事”
三条鱼的故事
- 第一条鱼是海洋深处的大马哈鱼,妈妈产完卵,就一直守候着,生怕有点闪失,待破卵成鱼后,这些幼小的生命没有觅食生存的能力,于是妈妈就成了这些小鱼的食物,直至小鱼把妈妈变成一堆残骸,一种无声的爱,诠释了母爱之伟大;
- 第二条鱼,就是微山湖的乌鳢,当它产卵后,眼睛就失明了,生命处于垂危状态,于是当鱼卵变成小鱼后,这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在妈妈嘴边游动,成为妈妈赖以生存的唯一食物,当妈妈复活后,据说存活的小鱼,就所剩无几了,它们中间大部分小鱼,都在挽救母亲的生命中,默默地献出了幼小的生命;
- 还有一种鱼是鲑鱼,每年产卵季,鲑鱼都要从从海洋深处,回到位于陆地的河流,一路上颠沛流离,既惨烈又悲壮,等回到“故乡”后,才开始了它们的结婚生子,养育后代的生活,小鲑鱼长大后,老鲑鱼不久便死了,来年它们的后代沿袭着父辈的足迹,就这样生生息息代代相传……
- 第一条大马哈鱼,为了儿女含笑九泉,体现着母爱之伟大;第二条乌鳢鱼从呱呱坠地,为了母亲,用幼小的生命诠释着孝道之心,令人叹为观止;第三条鲑鱼执着的恋土乡情,着实令人感动!
- 三条鱼让小编想到了许多,爱与孝、恋与情都是来自于一种天性,无需后天养成。人呐!怎能比不上一条鱼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思念是最温情的等待。
别让陪伴遥遥无期,
别让思念遥不可及。
(编辑:罗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