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大无比。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先发制人解释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战争中双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破釜沉舟解释: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以一当十解释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西汉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出自《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原意为韩生讥讽项羽。《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亦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指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楚河汉界楚河汉界是历史典故,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妇人之仁 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形容妇女的软心肠,也指小气、斤斤计较似妇人。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四面楚歌【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
霸王别姬解释: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兵败垓下: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卷土重来解释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多指遭到失败以后重新组织力量。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
江东父老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因长江在今安徽芜湖至江苏南京为南北流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主要指今安徽铜陵以东、芜湖江面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属于尊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付之一炬解释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衣锦夜行释义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