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玉总是怀揣一份崇拜的,这种崇拜一开始源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心理。
玉隐于幽山戈壁,浸昆仑之冰雪,割天山之川凌,栖于清泉之下,集日月精华,是大自然最好的杰作,其间又赋予了人的情感,我们总觉得玉中是有灵性的。

和田玉,有着“国玉”之称,有灵性仿佛也不足为奇。清朝陈性撰写的《玉记》,是一部记叙我国古玉的专书。而此作者也讲了一个关于自己与和田玉的传奇故事。
据载:“江阴陈翁原心,善单剑,喜谈兵,而尤好玉成癖。落魄郢北,往往不举火。蓄一哑妾,日闭置之。手一玉行市上,行且抚摸之。余初识於陈东屏司马座间,翁放言高论,详玉不去身之旨。忽探背出一拱璧,大如盎,云:“此太公璜也,曾游晴川阁,堕三层楼不死,以背有此璜,能轻身故,自此常负之,不须臾离。”

这一段说陈性乃江阴人士,字原心,擅长单剑,喜欢兵法,爱玉成痴。落魄到了郢北,时常不做饭,虽有一个哑妾,却把她安置在家,不搭理她。常常手中拿着一块和田玉去去集市中,边走边盘玩、抚摸,到处宣扬“玉不去身”的理念。
他曾说,自己有一拱璧,叫“太公璜”,一次在晴川阁游览时,从三楼不慎坠落,因佩戴了“太公璜”,得以大难不死。从此以后便一直带着这块和田美玉,玉不离身。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是古代一直有这种说法: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一个老奶奶也曾说过她与和田玉的故事:她家是个二层小楼,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在一次下楼的过程中不慎跌了一层,手上一直戴的和田玉镯被摔得七零八落,但是,她人却一点事都没有。
家人都说这玉挡了灾。她自己也常说玉是有灵性的,一直佩戴在身上,会越戴越通透,色泽也越来越漂亮,甚至可以带活,在危难之时,帮你逢凶化吉。

玉有灵性,这是古往今来一直十分流行的一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句话有夸大其词的作用,却也有着一定的真实性。
玉能养身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和田玉中有神奇的生、化和物理特性,经过打磨之后的玉石将会效能积聚,形成一个电磁场,佩戴在身上,将会和人的身体发生反应。在装饰的同时,也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玉能养心
和田玉中所蕴含的文化实在太多,玉能够让你静下来,细细品味传统文化的美,也为你在繁芜的世界提供一块净土。
当你把无价的玉佩戴在身上时,你会不由自主的放慢动作,以防把它摔碎,玉石摆动撞击的声音也在提醒你做事小心,约束你误走弯路。
甚至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正因为你相信玉有灵性,你的心中一直存着信仰的力量,让你好运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