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发生在曹丕三路征吴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朱桓、曹仁和王双。原文如下:
却说吴将朱桓,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时督军于濡须,闻曹仁引大军去取羡溪,桓遂尽拨军守把羡溪去了,止留五千骑守城。忽报曹仁令大将常雕同诸葛虔、王双、引五万精兵飞奔濡须城来。众军皆有惧色。桓按剑而言曰:“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寡。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于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马疲困。吾与汝等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耶!”于是传令,教众军偃旗息鼓,只作无人守把之状。
且说魏将先锋常雕,领精兵来取濡须城,遥望城上并无军马。雕催军急进,离城不远,一声炮响,旌旗齐竖。朱桓横刀飞马而出,直取常雕。战不三合,被桓一刀斩常雕于马下。吴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兵大败,死者无数。朱桓大胜,得了无数旌旗军器战马。曹仁领兵随后到来,却被吴兵从羡溪杀出。曹仁大败而退。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夷陵之战后,曹丕派遣三路大军征讨东吴,遭到谋臣刘晔的劝阻。刘晔认为东吴刚刚击败刘备,士气正盛,此时进攻难以取胜。果然,曹军发动进攻后,孙权令吕范领兵抗击曹休,诸葛亮抵御曹真,又以年仅二十七岁的将领朱桓屯兵濡须曹仁。面对曹仁的五万大军,朱桓临危不惧,以五千之众打败对手,取得战争的胜利。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朱桓在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下采取的举措,叫做“偃旗息鼓”, 意为放倒战旗,停止擂鼓,比喻军队隐藏行踪,不暴露目标。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的“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
小说中描述的这场战争,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当时,曹丕以三路大军向东吴发动进攻,其中中路军的统帅便是曹军名将、时任大司马的曹仁,其主攻方向是东吴在长江的战略要地濡须。而在濡须的东吴守将便是朱桓。与曹仁这位久经沙场的曹军名将相比,年仅二十七岁的朱桓可谓是个无名小辈,无论在兵力上还是经验上都远不及曹仁。
不过,这场战斗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据《三国志•朱桓传》载:“(朱桓)遂枭(常)雕,生虏(王)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曹仁的中路进攻不但以失败告终,战后不久曹操也因这场惨败郁郁而终。这也成为曹仁军旅生涯中最为惨痛的失利。
最后再来说说小说与历史记载中都提到的一个人物——王双。王双这个人物在三国历史上一共有两位,其中之一便是这位出现在魏吴之战中的王双,还有一位曾经在诸葛亮攻打陈仓时出现过。当时,王双奉命追击诸葛亮大军,却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杀。有不少读者将这两位王双混为一谈,再次特意做个说明。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