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虽没有博大精深的繁杂理论,但是清新玄妙,意境悠远,对于红尘俗世的你我而言,物质层面可以所获丰厚,但是心灵如果迷惘,就容易空虚烦恼,甚至苦不堪言,而阳明心学就犹如荒岛上的灯塔,可以让我们于迷途之中看到希望,找到方向,更容易到达幸福彼岸。
本期内容,悦读国学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话题——王阳明:这两句话,浓缩“心学”大智慧,若能彻悟,好运不期而至
一、客观事物没有好坏,对事物的好恶会随时转变,需求不同,感受就不一样
曰:“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传习录》
王阳明的学生薛侃,有一天在花园锄草,在他看来,那些花娇艳夺目,草就碍眼烦人,偏又锄之不尽,难免心生怨言。发牢骚说,为什么善很难维护,恶不易去除呢?
阳明先生看见这种情形,对薛侃说,天地生花草,本来一视同仁,都一样对待,哪有善恶之分?现在你是赏花,觉得草多余,有一天你需要草坪的时候,就会觉得花碍眼了。你所谓的善恶,完全是你心里的标准,依据的是你的需求,这完全就是错。
客观来讲,哪有什么善与恶?世间万物,只有看待和评定的标准不同罢了,当我们的心思和需求在某物的时候,就会觉得他物多余甚至应该舍弃,其实事物本并无善恶,我们的好恶也会随时因为需求的不同而改变。
人生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会有不同的喜好。当我们产生不同的需求的时候,喜欢和厌恶的事物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常听见的一句话——“我喜欢你”,或者“我不喜欢你”,其实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都是不真实的,因为随时会变化,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假象,为什么说假象?因为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时候,都在无常变化,没有常态,随时变化的事物都不真实。
有一天你可能也会有这个体验——原来没有某个需求的时候,感觉这个人这件事物是个累赘,很想丢弃;后来忽然有了这个需求,又感觉这个人这件事物最优秀最适合。
而人的需求,在不同的阶段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说情感也好,观念也罢,压根没有天长地久之说,更不会一成不变,原来不喜欢的,可以忽然喜欢起来,原来很喜欢的,可以瞬间不喜欢,对于另一方来说,看淡就好,无需执着,谁执着了,谁就受苦,就这么简单,这也是自然法则,不接受也得接受,想开了,也就不会为难自己。
二、平常心就是道
曰:“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传习录》
薛侃因为草锄不尽而抱怨,王阳明就对他说,草碍事,你去铲除就好,除草而已,偶然有没锄净的,也不必在意,不要让心里产生负担,如果因此而不能平静,心之体就会烦忧劳累,除草是为了更好的赏花,赏花无非为了内心舒适,现在因此而心生烦扰,这就失去除草的意义了
物来不喜,物去不留,物我两忘,物我合一,把这四句话想明白了,也就悟道了,修道就是修个平常心,自然而然的生活,不刻意,不扭曲,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至于参禅打坐,念诵佛号,绞尽脑汁地琢磨这个经,那个经,每天推敲猜测,或者为了积累福报而刻意的做一些好事,这些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让自己为了修道而修道,本身就是一种执念,已然背道而驰,心灵上仍然不得自由,虽然摆脱了桎梏,却戴上了枷锁。
平常心,就是不会挑三拣四,不必排斥对抗,发生什么都欣然接受,遇见什么都坦然面对。
看见美女,哦,是个美女,然后就过去,不要贪恋,继续想着这个美女真好看,然后想好看在哪里呢?身材好,脸蛋儿漂亮,笑意嫣然,这样接下去,就是妄念不断。
对于修行之人来说,我们无需刻意回避诱惑,诱惑是绊脚石,也可以是垫脚石,全在你的心念。
比如说,我们不必回避美女,看见了就看见了,修为高的人,第一念知道是个美女,好,止于此,而修为不够的人,就会生起贪恋贪求之心,而这个念头都是在第一念之后,纷至沓来,如果可以坚守心底的正念,随时警觉,哦,我这是妄心,要马上止步,就可以随时把心收回来,归于平静,这对于修行而言,无疑可以在修为上更进一步。
人在俗世生活,难免痴心妄想,这些杂念在你心头会无休无止,不必在意,让自己的本心不去染着即可,怎么做到呢?
妄想起来的时候,随它去,不要跟着分析这个妄想,那么它本来是无根之物,没有机会附着在你的意识上,也就会像过堂风一样,遁于无形。
如果心灵不得自由,再多的财富,再多的享乐,也不过是刹那芳华,短暂的满足之后,很快会被失落和空虚淫灭,随之而来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不被外物和内心的感受牵制,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可以真正体验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