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不少人都在可怜前人吃不到如今的美味佳肴,可是,古人中的吃货难道就没有好吃的菜肴吗?不不不,从古人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就能窥得一二,幸福的古人吃货呦,口福不浅啊!
东坡肉
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相传,东坡一日出游,救了一农妇,农夫为了报答他,就热情做菜款待,农夫在门口轻声问道:“先生,你看这肉怎样弄着吃?”东坡作诗入迷,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听了一楞,先生这是什么意思?仔细一琢磨:对了,他是叫我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那样吃才香,所以说:“和草整煮透心香”。
到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不知如何动手。农夫见苏东坡望着肉出神,也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
苏东坡恍然大悟。原来农夫把他的话给串起来了,断断续续的诗句,被他听成一句话。既然此,也只好顺坡下驴。于是剪开绳子同农夫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起来。真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
佛跳墙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
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到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即改名为佛跳墙。
腌笃鲜
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此菜需用中火慢慢焖,勿用大火,否则肉不易酥烂且易老
.如果要使汤发白,只要留少许油,(切不可将油撇净)大火猛收即可。此为最下乘的做法。毕竟不是鲫鱼汤。至上乘的做法如同做高汤。即即将煮开后用小火微开。做完后清澈见底。一眼望去黄色的笋和红色的肉形成强烈对比,一尝之下却完全不同于想象中的清淡,所有的鲜味都呈现汤中。
水晶饼
赞扬寇公为国为民办事的诗句:" 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
相传北宋时期,有一年寇准从京都开封回到故乡下邽县 (今渭南市下邽镇)探亲,适逢其50大寿,亲朋们为表彰寇准对朝廷的衷心及为民办事的一颗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一颗红心,特意送来寿桃、面花、寿匾,特意将民间糕点高手研制水晶饼,用来表示寇公对朝廷有一颗忠贞的红心,对民众有着晶莹透明水晶清白不染的清廉心,特来表示贺寿。
为酬谢大家的情意,寇准特设宴款待。在酒过三巡,手下人捧进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终于可见桐木盒内装着50个晶莹透明、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
烤鸭
《忆京都词》这样写道:"忆京都,填鸭冠寰中。焖烤登盘肥而美,加之炮烙制尤工。"
"烤鸭"早在明朝时就已成为北京官府人家中的席上珍品。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烤鸭"。
以后明朝迁都北京,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并被进一步发展。由于制作时取用玉泉山所产的填鸭,皮薄肉嫩,口味更佳。烤鸭很快就成为全国风味名菜。北京两家有名的烤鸭店"便宜坊""全聚德",便是明朝时开业的。
鱼脍
《名都篇》里有:"脍鲤臇胎虾,炮鳖炙熊蹯"
鱼脍,即生鱼片,
南北朝时,出现金齑玉脍,是中国古代生鱼片菜色中最著名的,此名称出现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书中。在"八和齑"一节里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八和齑"是一种调味品,是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八种料制成的,用来蘸鱼脍。
隋唐五代隋朝时,隋炀帝到江都,吴郡松江献鲈鱼,炀帝说:"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可见隋炀帝也很喜欢吃鱼脍。除了蘸酱佐食外,亦有并用各种生菜拌食的食法,这种食法还很讲究色彩和造型上的视觉美感。
所以,古人吃货的日子也是很美好的,那么多的美食,足以让后来人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