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系列故事之:《凉州词》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指凉州歌的唱词,而不是诗的题目,乃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原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唐开元年间,龟兹古国有一位国王非常喜欢音乐,便下令乐师搜集了当地的民间素材,进行重新整合改编。取名叫《凉州曲》,乃西域一绝。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得到曲谱后,知道玄宗皇帝有此爱好,便献上曲谱。李隆基再让教坊给曲配上词。而当时的诗人们也很乐意为曲子配上新诗,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快的流行起来。众多的歌楼酒肆亦喜欢招些伶人,演唱歌诗配之舞蹈,以招揽生意。杜牧有诗为证:“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最有名的《凉州词》,当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家,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之涣的这首诗以极其悲壮苍凉的画面来形容戌边者思乡之切及还乡不得的怨情,却丝毫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作者广阔的心胸。使得悲切的怨情,悲中有壮,悲而慷慨。“何须怨”三字足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高超,很含蓄地表达了戍边将士在乡愁难禁的同时,也意识到戌边卫国之大责,方能自我宽慰。此诗可以说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
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杨柳,指的是流行在西北地区的带着思乡寓意的横吹曲《折杨柳》。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先秦时期就有了。柳、留音同,表示留客留人;柳树古称“鬼怖木”,古人认为亦有避邪之功能。灞柳伤别的故事,汉魏时期上演了不少。直到北宋,周邦彦在他的《兰陵王.柳》中还有描写“长亭路,年去岁来 ,应折柔条过千尺”。
因此,王之涣的诗意是:黄沙漫漫的玉门关外,有什么杨柳可折呢?吹笛之人你就不要怨天尤人了。
王之涣的这首诗在一千多年后,还大放异彩。话说到了晚清,左宗棠以钦差大臣领陕甘总督的身份奉命西征时,虽说是抬着棺材出战,视死如归。但他骨子里的文人气质还是时时散发出来的。一出玉门,他便想起了“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于是下令军民广植柳树,若干年后,几千里的大漠,数万棵的柳枝垂杨,绿荫广被,给胡天里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福。时人杨昌浚有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实际上,王之涣还写了另一首《凉州词》,其诗为:“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唐玄宗开元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答应他后。小杀又想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小杀就这事曾问过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
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进贡,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玄宗设宴招待他,并赏赐了很多东西,然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能按原则办事,决不肯以妥协求苟安。正是开元盛世唐朝之气象。
屈居《凉州词》第二的,自然非王翰版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莫属了。
王翰,字子羽,山西太原人。24岁中进士,在兵部尚书张说的提拔下,当了五品的驾部员外郎。后贬道州司马,40岁就死在贬所。王翰是典型的富二代,豪爽放荡,恃才傲物,喜欢游乐饮酒;家中有不少名马,还养有乐伎,不但写歌词,还自歌自舞。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现存诗十四首。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上述《凉州词》最负盛名。
此诗乃吟咏边塞风情之名曲。描摹了发生在边塞的一次盛宴,征人们如何开怀畅饮、尽情酣醉的场面。但对此诗的解读,历来有二种不同观点。
蘅塘退士曾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大部分评注家都认同悲凉感伤,厌恶征战之说。但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却另有一解:“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诗中确实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如果硬是说成悲凉感伤,似乎有点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读者自悟。
其第二首《凉州词》为“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讲的是暮春时节,在长安应该是繁盛的花期已过,到了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鸟儿们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却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晚唐时薛逢的一首《凉州词》:“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却颇具史料价值。
薛逢,山西永济人,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历任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诗一卷。
其诗反映了中唐时的一次事件。中唐时期今青海一带,本是吐谷浑的领地,后来因闹内哄,国王被部下杀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里的军队。但凶悍的吐蕃不断侵扰,经过多年的战争,便把这片土地争夺过去。
公元851年一天的夜里,沙州节度使张义潮乘吐蕃发生内乱,率领当地为唐朝戍边的少数民族士兵,一举夺取了凉州,收回了被吐蕃占领的属地。这便是诗中头两句:“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第三句的“黄河九曲今归汉”,颇有自豪的味道,流过九十九道弯,绵延了数千里的黄河终于又回到唐朝手中。第四句却又转入了悲凉的气氛:“塞外纵横战血流!”战乱并没有因这次军事上的胜利而终止,流血的战争依然在继续着。
此外,比较出名的还有孟浩然版的《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陆游版的《凉州词》“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配图为董其昌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