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学校举行毕业典礼之时。又有一批学生离开母校,走向社会或者步入高一级知识殿堂。此时,学校都要召开毕业典礼,如同当年的入学典礼一样,隆重,热烈,但表达的情绪却不同,这毕竟是一大批毕业学生的“最后一课”。
上好这“最后一课”,意义重大。当然,学校也可以将毕业典礼处理成学校的日常工作,例行公事,但于学生来讲,受到教益却不大。在学校,时时事事都是教育机会。所以建议:要好好备会,尤其校长要把讲话讲出水平,送给孩子一些掏心窝子的话,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感悟,结合今后孩子的成长,讲给他们,让孩子们带着激励、带着温暖、带着激情、带着干劲、带着嘱托、带着祝福上路。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如同刘欢的歌,温暖着,激励着,相伴远行。“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又如周华健的歌,人的成功很难,但有时候却似乎很容易,容易到一个人的打拼似乎甚至就是为了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份期待,一段温馨。
毕业典礼的时候,建议校长们要好好学学“根叔”。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多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不少学生当场落泪。1200名应届毕业生与“根叔”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三个小时内,身着导师服的李培根与他们一一握手、合影,其中的100多名学生还与他拥抱。
看看根叔的这些心窝话:“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
听君一些话,胜读十年书。
李培根说:“校长要用心讲话。如果演讲稿由其他人代劳,文采可能会比我好,但不能代表我与学生的讲话。”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认为李培根校长的演讲很实在,很贴近,没官腔,很多都是大家经历过的事情,讲到了学生们的心里。
根据心理学的记忆规律,人的记忆有一个“近因效应”,就是往往对开始时和结束时的内容印象较深。对学生来讲,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的两个始终节点,都是最容易对学生造成深刻记忆的关键时期,不应等闲视之。
做为学校来讲,面对毕业典礼这“最后一课”,必须要讲出彩头来,那些话如果真地做到了触及学生的灵魂,真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样,对小弗朗士等学生来说,效果确实胜过读了十年的书。
毕业了,孩子们要在这次典礼后离开了,别忘了要不吝送给孩子一些掏心窝子的话。
这些话不一定是大道理,但一定是适合学生身心的。不一定是面面俱到的,但一定带有温度的。不一定是悲伤离愁别绪的,但一定是激励学子勇敢上前的不惮前驱的新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