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能让员工快乐且高效地工作呢?对于这个问题,营销领域的专栏作家Steve Olenski提出了12点建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员工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是公司品牌的拥护者、支持者,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整个公司的形象,他们能够帮助企业吸引更多优秀的员工加入到团队中来,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和企业的顾客有着直接的接触——因此,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对营销效果至关重要。
许多企业家、创业者都亲自负责公司的具体事务和运营工作。如果幸运地遇到一支充满激情和干劲的团队,老板们的工作会轻松许多。但无论一支团队多么优秀能干,总是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被给予一些鼓励,才会有更强大的动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完成组织目标。如果你现在正在面临如何激励员工,如何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的问题,那么不妨试试下面的12个做法。
1、与员工充分地沟通,制定清晰的工作目标。
Emergenetics Internationl公司的Geil Browning指出,通过与雇员充分地沟通,制定清晰的目标,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公司的愿景,让企业目标成为员工个人目标,将个人努力全部聚集在企业发展的目标上,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能使所有员工都准确无误的、透彻地理解公司愿景,你可以尝试:
(1)除了在员工大会上推广公司愿景外,管理人员还应与员工在私底下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2)用不同的方式来向员工阐述愿景以及企业战略——有的员工可能需要反复地沟通讨论才能把握重要的信息点,而有的员工则不需要;
(3)在头脑风暴或问题解决环节,不要给员工施加过多压力,允许员工在会后继续对问题思考,不强求他们必须当场立即提出完美的解决方案。
2、改善工作环境。
Exeter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简陋的工作环境相比,良好的工作环境能让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17%。更有趣的是,使用高级办公桌、先进办公设备的员工的工作效率比使用普通办公桌的员工要高32%,同时犯错率可以保持不变。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Craigk Knight博士说:当人们对周遭的人和事感到不舒服、不适应的时候,他们的参与感和融入感会降低——不仅仅是工作环境,还包括他们所从事的职位。如果能够给予他们适当的控制权,去掌控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那么员工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更容易对所处的组织和环境产生认同感,工作效率也更高。
3、提供更好的员工津贴和福利。
你知道为什么Google和SAS能够入围由财富杂志举办的《2014年美国100家最佳雇主名单》吗?因为他们为员工提供了非常棒的福利,这些福利包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提供免费的工作餐、健身房、心理咨询中心等。
然而,有研究也表明,对于那些竞争心较强的员工来说,企业针对个人表现给予的相应的奖励更能激起他们工作的动力。所有员工都能够享受到的一般性福利对这类员工的激励效果较弱。另外,相比于在楼顶建造一个遛狗公园这样的“公益性”项目,企业更应该注重针对员工的喜好来进行奖励。Scripted(自由写手交易市场)就建议企业向员工发放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员工喜欢什么,比方说员工喜欢吃什么糖果、听什么音乐、喝什么饮料、喜欢当地的哪些餐厅、喜欢什么休闲娱乐活动等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奖励。
4、“小而美”。
亚马逊创始人兼CEO Jeff Bezos曾说过,团队并不是越大越好。事实上,Bezos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披萨法则”,法则非常简单,就是说一个团队应该维持在食量为两份pizza的人数规模。如果两份pizza不够吃,那证明这个团队的人数太多了。话糙理不糙,这个简单的法则背后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Buffer blog指出“当团队的人数达到某个值之后,若再继续增加成员,虽然可以提高团队的总工作量,但是每增加一个员工所带来的边际工作量是递减的。”哈佛心理学家J.Richard也支持这种观点,并且补充到:团队过于庞大只会浪费个人时间,降低个人的工作效率。另外,Buffer blog还指出过于臃肿的机构、庞大的团队往往会造成“社会堕化”(团队越大,成员感到的责任感和压力就越小)和“关系耗损”现象(团队太大,成员所能感受到的来自团队的支持就越少)。为了能够让你的团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规模,并且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Buffer公司的作者Janet Choi建议创业家可以这么做:
(1)使用合适的沟通工具;
(2)增强团队中成员互相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联系更紧密;
(3)让团队中的信息和流程更加透明;
(4)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快速反馈。
5、变换工作场景。
一整天都对着电脑看,这听起来非常枯燥乏味不是么——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敢打赌你也有。每个人都不希望一整天呆呆地对着屏幕看,因此企业有必要做出一些改变。往往像这样小小的改变就能够对员工工作的心情产生很大的效果。例如,你可以把开会的地点选在办公室之外。Cisco System公司的前总裁Marie Hattar曾经在Cisco的博客上分享了她如何成功地在自己的家里举办工作会议的经历。Hatter说,“放松的氛围让员工们快速地熟悉彼此,他们不仅仅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团队的成员,还认识了其他团队的成员。”
6、关注员工的健康。
作为公司老板的你从来不会请病假。然而,有调查表明“不良的健康状况每年会让美国经济损失5760亿美元”。更难以置信的是,5760亿美元中的39%,也就是2270亿美元的损失是由于员工请病假、或者虽然出席工作但是却因为身体状况不好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所造成的。与其等待国家出台相关立法,不如主动为员工提供带薪病假。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在关于带薪休病假的调查研究中,学者发现“带薪休病假这项政策并不会对企业的支出造成过多的影响,但是企业员工的产量却增加了15%,带病工作的现象减少了20%,员工的士气提高了30%。”Hatter表示,除了带薪休病假这项举措外,她还会在每天早上举行例会,和员工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并耐心地进行开导。通过这两种方式并举,Hatter很好地保证了团队精神及身体上的健康。
7、鼓励员工学习。
为了让企业员工与时俱进,保有对行业最新动态的灵敏性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企业可以适当地为员工列出一份阅读清单,清单中包括实用、经典的文章和书籍等。在和Duetto公司的Marco Benvenuti进行的一次访谈中,他提到:企业应该让员工自己选择学习方式。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都不同。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吸收聪明的员工是让企业产量和效率提高的最佳方式。在我的团队里,有非常优秀的成员,在我看来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他们每个人学习的方式都不一样。企业要做的不是规定员工学习什么以及怎么学习,而是鼓励他们一直上进求知,步履不停。除了看书看报之外,企业还可以鼓励员工多参加研讨会、培训班、会议等,鼓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培养团队建设能力。一个明智的雇主会主动提供资源和机会,为员工创造培训发展的平台。
8、工作中加入娱乐元素。
不管你是否相信,工作中适当的游戏和娱乐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可以为游戏中赢了的人提供游戏币——游戏币能够用来换取礼品——或者为达成目标的人提供纪念品。近几年来,“游戏化”一词非常火热。游戏化就是指将游戏的机制运用到非游戏活动中。将游戏化运用到工作场景中就像是把Livehelpnow系统运用到传统的客服工作中一样。LiveHelpNow工具能够评价客服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问题回答的好坏,从而帮助企业得分、实现目标。你要记住Gartner公司的Brian Burke说的,仅仅依靠奖励徽章、为员工加分等方式是无法充分地唤起员工士气的。若想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还要设计一些拟真的、参与性强的、受员工欢迎的活动和游戏。
9、企业应该有坚定的立场和观点,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正如Browning所说,“企业应该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这样做能够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和高涨的士气,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竞争的精神和环境,推动员工不断前进。”企业应该把握好坚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据Browning的说法就是,“为不同的任务分配权重,明确任务的优先等级,让员工做到心里有数,并赋予员工根据任务的重要程度自主安排工作的权利,同时又为每一个项目设定期限,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能够有序按时完成。”另外,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10、保证信息的公开与透明。
TGG Accounting公司的Matt Garrett建议雇主定期地对员工的绩效以及组织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查,并将考查结果在企业内公开。Garrett说,“通过公开工作的完成情况等相关信息,能够在企业中制造一种积极的正面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
11、使用项目管理软件。
如果管理人员希望项目的进展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跟进与反馈,希望项目的各个团队之间能够紧密高效地合作,那么一个项目管理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可供选择的项目管理软件很多,像Trello、Salesforce、Basecamp、Wrike都是不错的选择。然而,Salesforce公司的Drew Beechler在一篇博文中提到,“企业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软件,只有选对了软件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工作效率。”
12、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
最后,管理人员应该考虑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行为风格,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Beverly Flaxington在Small Biz Daily杂志上说,她的一名员工有出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却不擅长处理表格数据。她说,“要求员工在各方面都优秀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降低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注:本文内容由九枝兰团队翻译,转载请加上今日头条号:九枝兰网络营销 以及微信ID:jiuzhilan。对于不署名者,九枝兰将保留追究的权利。
作者:Steve Olenski
译者:雷梦云@九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