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日 风 俗
【好词】
除夕 喜庆 节日 火花 丰盛 过年 年货
年画 春联 鞭炮 守岁 热闹 气氛 礼花
彩灯 冰灯 晚会 主持 贺词 崭新 服装
热烈 掌声 庆贺 欢聚 沉浸 奏乐 昌盛
绚丽 装点 色彩 崇拜 风俗 村俗 祈祷
欢腾 盛装 庆典 爆竹 焰火 齐鸣 风采
喧闹 团圆饭 放烟火 写春联 贴春联 年夜饭
万事如意 巨龙腾飞 鞭炮齐鸣 除夕之夜 爆竹声声
震耳欲聋 全家团聚 欢声笑语 吉祥喜庆 叙旧话新
欢歌笑语 流光溢彩 人山人海 彻夜狂欢 开怀畅饮
张灯结彩 妙趣横生 火树银花 人头攒动 彩灯高挂
灯火辉煌 蜂拥而至 欢呼雀跃 盛况空前 喜形于色
载歌载舞 万家灯火 目不暇接 披红挂绿 热闹非凡
【好句】
除夕的傍晚,各家各户飘出酒呀、肉呀的香味,连风好像也是甜的、香的,吸一口,醉死人了。
每逢春节,只要你稍加留神,就可以看到,无论哪家的门窗,甚至屋内墙上,准贴着一张张色彩鲜艳、粗犷质朴、形象逼真的剪纸。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呈现出喜庆的气氛。有的忙着贴春联,有的忙着准备年夜饭,有的忙着挂红灯……
放爆竹就更热闹了,你听吧,这边噼噼,那边啪啪;远处砰砰,近处叭叭;天上哧哧,地上咔咔,动听极了。
不远的地方正在放“闪光雷”,那火光一闪,紧接着就听见“轰”的一声,犹如半空打了个霹雳,震耳欲聋。
突然,一声爆竹,揭开新春佳节又一个黎明的序幕。随着这一声脆响,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房屋仿佛也震动起来。
每年都有许多节日,但最热闹、最隆重的还是春节。我们家的春节是全家团聚、欢声笑语的,而且,家里还有个老规矩,那就是给小孩压岁钱。
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
瞧!那边的大狮子追着红绣球,时而上时而下,时而左时而右,时而上了桌子,时而又摇头摆尾,晃动着身子跑,惹得人们开怀大笑。
吃棕子是家乡的习俗:从农历五月五日端阳节那天起,家乡的粽子就陆续上市,一直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才陆续收市。有的甚至卖到隆冬时节,少数经营棕子的专业户,那当然是一年卖到头了。
我还亲手放了一个叫金龙报春的礼花呢!先把金龙报春放在地上,然后拿香火把它点燃,随着一声声哨响,八条龙便依次飞上了天空。它们的颜色不一、千姿百态,煞是好看。
今天是教师节,我要把这束亲手采摘的鲜花送给老师,表达我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愿这束野花能带给老师节日的问候,带给老师最美好的祝福。
教师节那天,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齐声高喊:“祝老师节日快乐!”老师激动地望着同学们说:“谢谢大家!”
晚上八点半,“六一”晚会结束了,但我们毫无倦意,仍然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回到家里,我激动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
清晨,大草原上的许多蒙古包里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在为孩子庆祝节日,因为这天是“六一”儿童节。
【好段】
【写春联】爸爸在写春联,我在一边做帮手。我把裁好的春联纸铺平,爸爸拿起毛笔在大门对联上写下了“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接着又在后门的对联纸上写上“五谷丰登庆丰年”、“欢歌笑语迎新春”。好吉祥喜庆的话语啊!爸爸又写了一些“福”字和“牛头兴旺”、“猪长千斤”、“抬头见喜”等。我俩忙了一上午,终于把春联写好了。
【逛庙会】走进庙会,人们比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看,一串串大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嘎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这边捏面人儿的捏了个孙悟空;那边吹糖人的吹了一个小羊羔儿。各种玩具各式绢花各样商品,真是琳琅满目。
【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千家万户都溢出了欢声笑语,大街小巷响起“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天空中不时升起五彩缤纷的烟花。夜空仿佛一个偌大的电视荧屏,正在播放万家庆新春的精彩节目,真是“灯火辉煌庆佳节,欢声笑语迎新年”啊!
【观灯】这里更加灯火辉煌,如花似锦。头顶上是造型多姿、不停转动的走马灯。哟,唐僧师徒也来参加灯展了。孙悟空一手拿着金箍棒,眼睛一闪一闪的,还调皮地做着鬼脸;那老猪扇着大耳朵,噘噘大嘴巴,挺挺大肚子,晃晃大钉耙,逗得小朋友都笑了。而那文质彬彬的唐僧,却双手合十,好像在念“阿弥陀佛”。
【圣诞节】突然,一道彩虹划过天空,从彩虹桥的一端穿过童话楼的玻璃顶,划了过来。只见四只色彩斑斓的九色鹿拉着金车从彩虹桥上走了下来。车里坐着圣诞老人,他还是那副打扮:身穿红袍,头戴红帽,又长又白的胡须垂到胸前,只是今天显得比以往更精神。
【扭秧歌】只见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船里那水灵灵的“大姑娘”在忸怩作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他们手拿棒槌,身穿青大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爪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船跟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
【母亲节】妈妈,您养育了我10年,10年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为了我的成长,您苍老了许多,可我不懂珍惜。有时,不懂事的我,总惹您生气;每当我做错了事,您一定会批评我,而我总是向您撒娇,有时还顶撞您。在这里,女儿向您说一声:“对不起,妈妈!”
【国际儿童节】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快乐节日。一进学校大门,跃入眼帘的是“欢庆六一”四个金色的大字,在艳阳下闪闪发光。甬道两旁的彩旗迎风招展,五彩缤纷的花儿开得格外艳丽,醉人的芳香弥漫着整个校园,仿佛它们也在为我们庆贺。
【教师节】老师是五线谱,我们是小音符,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好队伍,直到变成一支优美的乐曲!这就是我对老师的赞美,虽然朴素、幼稚,但却包含了我心里说不出的感谢!
【国庆节】绚丽多姿的礼花竞相开放,恰似金雨纷纷,银花朵朵。它们有的像碧波银浪,雪里红梅;有的像铁水奔流,钢花飞溅;有的像秋菊怒放,葡萄满园;有的像巨龙腾飞,金蛇狂舞。朵朵礼花腾空而起,红如血,白如玉,忽而像明灯,红光闪闪,忽而像繁星,银光熠熠,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范文】 怕过年
不怕你笑话,每逢过年,我常常是足不出户,即使出了门,偶尔碰上个小伙伴,我也会立刻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因为我家比较贫困,每年我能得到的压岁钱实在很少,而且这些压岁钱在我的口袋里呆的时间也不会很长。新年过后,一般还得交给妈妈保管,用来交学费,应付日常开支。所以,说实在话,春节前后,我最怕小伙伴们追问我得到了多少压岁钱。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恨不得凿个地洞,跳进去、躲起来。有时,我甚至会怪自己命运不好,怪自己为什么要出生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
【点评】 “我”为什么怕过年?这段文字的心理描写很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压岁钱给“我”带来的思想压力。
【谚语】
五月初五过端阳,吃完粽子忙插秧。
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知礼不如随俗。
【知识小百科】
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现在,我们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语文趣味题】
成语首字填空连句
先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从补写的十二个字中选出十个字组成两句古诗,并说说这两句古诗的作者是谁。
①___猿意马 ②___随事迁
③___理万机 ④___刃有余
⑤___中白鹤 ⑥___真返璞
⑦___虚乌有 ⑧___想联翩
⑨___莫予毒 ⑩___在笔先
⑾___态复萌 ⑿___英缤纷
民 族 风 情
【好词】
火把 悠久 历史 高潮 燃烧 歌声 有趣
泼水 兴奋 舞蹈 欢歌 欢乐 骑马 摔跤
盛装 掌声 歌会 芦笙 齐奏 吹奏 情歌
民歌 对歌 山歌 吉庆 盛况 沉浸 陶醉
欣慰 雀跃 泼水节 三月三 火把节 锅庄舞
蒙古舞 那达慕 傣族舞 盛大节日 传统节日 节日礼服
花枝招展 手持礼物 走乡串户 访亲问友 祝贺节日
络绎不绝 载歌载舞 互相祝福 民族服装
【好句】
“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身著鲜艳的民族服装的壮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三月三”歌节。
姑娘们唱起悦耳的民歌,手拉手跳着。一会儿合成小圆圈,就像含苞欲放的花蕾;一会儿扩成大圆圈,又像是怒放的鲜花。
芦笙踩堂是苗家年节的传统娱乐,男青年们组成芦笙队,大小芦笙一齐吹响,几里外都能听到。
“火把节”要连续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每家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就越高兴。我真渴望去过一次“火把节”!
维吾尔族舞蹈“铃鼓舞”情景交融,舞姿疏密有致,情绪浓时仿佛阳光洒满天山,淡时犹如水墨轻描画卷。
拦路歌是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只见我们的傣族同胞穿着节日礼服,小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从远处眺望,就像一簇簇盛开的鲜花。
这些原始古朴的节目,与独特的木楼建筑,手工精巧的服饰、别有风味的民族餐饮,奇异的恋爱婚俗等,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卷。
【好段】
【火把节】火把节的高潮在第三天的晚上。夜幕刚刚降临,家家户户点起了最高最大的火把。从远处望去,燃起的火把映红了村寨,映红了夜空,宛如燃烧的海洋,蜿蜒闪动的光环。
【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只听一声号令,那一艘艘龙舟就像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一起吹奏,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三月三】壮族人爱唱歌,壮乡素有“歌海”之称,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壮族民间歌手的典型代表。每逢农闲、节假日或婚丧嫁娶,壮族各地区都要举行对歌活动,壮族人称之为“歌圩”。尤其是每年的三月初三,方圆数百里的男女青年都身穿节日盛装,云集一方,对唱山歌,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使美丽的壮乡成为歌的海洋。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生活在吐鲁番地区,他们的风俗习惯可是别具一格。头上戴着秀丽精致的花帽,有孙子的老年妇女,还在花帽下戴着一条白纱,一直披到腰上。妇女不论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各式各样的花裙子,上身罩一件嵌着花边的小裕袢,穿裙子还穿着长裤,冬天穿着毡靴子。男的头戴毡帽,女的围着三角形的毡围巾。
【瑶族风情】长鼓舞是瑶族传统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舞和集体舞等。跳舞的人腿扎绑带,身着短装,肩挎长鼓,双手击拍,时而漫步轻舞,时而跳跃急转,鼓声伴随舞姿,时徐时疾,使人眼花缭乱,心神振奋。
【知识小百科】
“三月三”歌节
壮族传统歌节叫“三月三”,也叫“歌圩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选择配偶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 “三月三”壮族歌节已经成为壮族青年传统的文娱体育活动和表达爱情意愿的独特方式。
【语文趣味题】
苏东坡设谜取物
苏东坡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有一次,他叫书童到好友佛印那里去取包东西。书童问:“取什么?”苏东坡告诉他:“只要你头戴草帽,脚穿木屐,佛印见了自然会明白的。”书童将信将疑,却又不好多问,便照主人的吩咐去了。
来到寺院,书童说明来意,并将主人派他取物的经过讲了一遍。佛印听了之后,仔细打量了书童一番,然后取出一包东西交给书童带回去。书童觉得十分奇怪,佛印怎么知道主人要的是什么?
苏东坡到底要的是什么,你能猜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