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突然明白的成语-流水或金钱,哪一个时间的比喻更贴近生活?

形容突然明白的成语-流水或金钱,哪一个时间的比喻更贴近生活?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04 12:04:45
阅读:
最新资讯《形容突然明白的成语-流水或金钱,哪一个时间的比喻更贴近生活?》主要内容是西闪/文人生如梦,世事若棋。从古至今,比喻一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方式——为了理解当前的某一事物(本体),引入另一种熟悉的事物(喻体)进行比较,从而揭示这一事物的特质。其中,包含本体和喻体却不借助比喻词的隐喻,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大家习焉不察而已。-形容突然明白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西闪/文


人生如梦,世事若棋。从古至今,比喻一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方式——为了理解当前的某一事物(本体),引入另一种熟悉的事物(喻体)进行比较,从而揭示这一事物的特质。其中,包含本体和喻体却不借助比喻词的隐喻,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大家习焉不察而已。在隐喻的过程中,已知的经验与未知的事物瞬间连结在一起,生成一个兼具阐释性、图像性和概括性的意象。例如:心(­田)、眼(波)、怒(火)、法(网)、回(味)、(鲸)吞、(牛)饮、语(气)、话(锋)、论(战)……再简单的词语,只需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它们都是隐喻。






我们往往把隐喻当作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语言的装饰品,其实不然。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认为,隐喻通过隐秘而强力的暗示定义了人类的世界。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哲学家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说得更清楚。他们认为,隐喻不单是语言,它还可以是思维本身。因为隐喻是概念系统(conceptual system)的实质,而概念系统支配着我们每个人的感知、思考和行动。在他们看来,人类所经验到的整个世界归根结底都是隐喻性质的,“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隐喻,任何人的思维都不可能正常运转。




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




早在18世纪,哲学家孔多塞就有类似的见解。他断言:“在语言的起源时,几乎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比喻,每个短语都是一个隐喻。”有人还说,假如把隐喻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删除,那这个理论就根本不会成立。一旦我们像哲学家那样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推论,隐喻其实就是人类经验的浓缩和结晶。它们像基本的建筑材料,支撑着人类的观念世界。


对于大众而言,经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隐喻的作用却非显然。我举一个视错觉的简单例子。请看下边两张图片。凭借理性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这两张图片其实一模一样,无非上下颠倒了。可是我相信,直觉会坚定地告诉所有人,第一张图片里有五个凸点一个凹点,而第二张图片中则有五个凹点一个凸点。








明明晓得这是一种错觉,为什么我们的感知会如此顽固?因为人类经验。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关乎“上下”的普遍经验来自阳光——明亮在上,阴影在下,以至于凹凸这样的质感,我们也会依据这一普遍经验来做直觉判断。所以我们的眼睛才会固执地把两张二维的图片解读成三维的,还做出错误的区分。


在直觉判断的瞬间,我们不会意识到经验的存在。因为这种快速自发且下意识的大脑处理过程,基本上都是模块化的。我们把眼前的现象,与脑中的模块进行比对,做出“符合/不符合”的结论。而这些脑中的经验模块,其实就是隐喻。






关乎阳光的经验,在人类先祖的脑中逐渐培育了一系列模块,一系列的空间隐喻——光在上,暗在下;天在上,地在下;贵在上,贱在下;善在上,恶在下……诸如此类。这些隐喻重重叠叠代代相传,构成了我们须臾难离的基本观念。


经验很牢固,却有生有死,隐喻亦然。尤其是喻体的兴衰,往往影响人们对本体的理解,从而带来观念世界的改变。古人把时间比作河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现代人却把时间当作可以积累的财富,可以开发的资源,因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时间隐喻不再是河流,而是那一句喊了半个世纪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就此,时间不再是宇宙的奥秘或自然的属性,而是能够为人把控、分割、转让的某种东西。隐喻变了,观念也就变了。






隐喻的力量就这么强大,“世界为之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但隐喻的改变与进步无关。它没有既定的剧本,也不依循固定的模式。就像时间之喻,它的改变像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其有效性与局限性并存。正如时间之喻,古今不同,却没有高下好坏之分。


与飘渺的时间相比,记忆的隐喻更加繁复。心理学家德拉埃斯马(Douwe Draaisma)一口气罗列了无数种关于记忆的隐喻,除了常见的泥塑、蜡板、纸张、文字、梦境、线团之外,图书馆、酒窖、仓库、钱袋、迷宫、森林、洞穴、水井、河流、风景、剧场、宫殿、磁石、蜂巢、渔网、琴弦、磁带、照片、影像、电脑……应有尽有。这些隐喻不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记忆,也从侧面描绘了人类对自我的理解。不同的隐喻折射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对记忆的认识,然而隐喻本身孰优孰劣没有定论。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隐喻的强大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绕过隐喻去认识事物,就像我们不可能绕过显微镜去观察细菌。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要求科学家用一个通俗的比喻解释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是如何无中生有地创造出质量的,他得到的最终答案是:“对不起,我们不能给你一个比喻。” 为什么?因为科学家们深知隐喻对于观念而言有多么强大。它能定义陌生而未知的事物,也能同时框定它们,乃至扭曲它们。


隐喻在成为认识世界的媒介的同时,也成了近乎天然的限制。打个比方,如果古人把城垛上的狼烟当作传递敌情的一种媒介,那么这种媒介也就限定了他们看待敌情的观念——它可能包含着来犯敌军的简单信息以及局势的紧急程度,但肯定难以包括敌军的装备、阵型、战术等诸多内容。同样的道理,当现代社会的人们将电子计算机当作人脑最重要的隐喻,那么计算机这个媒介在加深我们对人脑理解的同时也限制着我们的理解。因为我相信,很多人离开计算机这样的隐喻已经根本无法想象大脑究竟为何物。不久前一个物理学家宣称,整个宇宙不过是一台巨大的量子计算机。现如今,这样的隐喻并不让人多么惊奇。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