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学习笔记(十五)
写诗就是写语言
十五,无一字无来处(2)
周作人《唐诗易解》一文说,有些唐诗字面平易,意思却不好懂,因为某些词汇在沿用过程中,会积淀下特定的字面以外的含义,运用这种词汇,会形成某种现成思路。
“浮云”一词出自汉诗“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李诗)游子诗中多用,含有漂泊无依之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见秋风”一词出《晋书.张翰传》:“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倦宦诗中多用,含有思归之意。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如此等等。
《鸟与文学》一书专谈诗词中各种鸟类所含的特定含义,“绿树川鹈鴂。更那堪、鹧鸪住,杜鹃声切”(辛弃疾)几句就提到三种鸟名,一是鹈鴂,来历是《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成句,明寓时机蹉跎,众芳衰歇之意。二是鹧鸪,文献说这种鸟“多对啼,志常南向,不思北徂”。三是杜鹃,传说:“夜鸣达旦,血渍草木,凡鸣皆北向也”,词人用三种鸟及其鸡声,抒写中原沦陷及靖康之耻,达到了含蓄的效果,丰富了词句的含义。
毛公和柳亚子1950年观剧之作《浣溪沙“一唱雄鸡天下白”,出自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将古句变成律句,而且赋予它全新的意义。鲁迅《自嘲》“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左传》齐景公及清人钱季重《柱帖》“饭饱甘为孺子牛”,也很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说的是一样道理,书语用得好,是读书受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结果,有一个普遍的误会,认为陶渊明、李白那样的诗人,在语言上纯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不了解他们在读书上花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