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发现大学生难写好一篇文章,而且不止一所大学是这样,可见写文章有难度。写作难,怎么突破呢?加拿大的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给了我们一些好建议。
布兰登是加拿大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然后在培训机构担任主管,任职期间,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教学,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先后写出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这些书成为相关领域的标杆之作。作品荣获“国际图书奖”和“总统图书奖”。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结构入手,提醒写作者采用转折词,仔细分解事物,整合相似事物,懂得六大写作结构,使用自下而上的写法。第二部分以风格切入,提醒写作者多用动词,少用名词,砍断长句,删除多余的词,使用平行句式,利用句式变化,运用主动语气,保持恰当的语气,用事例支撑内容,让例证呈现个性化,保持文章性别中立。第三部分,以可读性入手,利用排版和设计,运用可读性工具,精心地修改文章,提醒写作者使用标题和提要。全书共二十条原则。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谈写作的要领。
1. 结构
写作结构的确重要,即使某段出彩,如果结构不清晰,也会被淹没,整篇文章依然糟糕。从结构的角度看,我们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首先,运用“自上而下”的写法。
生活中常见的写作类别多为说明性质的文章。比如报纸文章和大学论文。这类文章一般作解释且总结一个主题或事件。
人在文章的最后进行总结,合情合理。但是,说明性质的文字写作重点应该是自上而下,故先摆出概括的总结论,再用细节或例子详写,呈现倒三角结构。这很重要。读者看半天,还不知道中心结论是什么,容易放弃文章的阅读。现代社会的毕竟是快节奏的 ,开门见山,告诉读者中心结论很有必要。
所以,我们必须把总结放在文章的最开头,而不是结尾处。如何操作呢?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结构如下:
最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最不重要
根据上面地写作方法,我们要考虑站在读者的立场上,为读者设定一个目标,再告诉引导目标的方向,才能以高效的形式传递信息。我们看两段对话。
“艾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如果你坐地铁去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地铁站,步行到十字街。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你会看到桑迪文具店。你能去店里帮我买一包0.5mm派通铅笔芯吗?”(较差)
“艾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我需要买一包0.5mm派通铅笔芯,去桑迪文具店买最方便。你可以坐地铁去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地铁站,然后步行到十字街。这家店就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汇的十字路口。”(较优)
后段先设置买铅笔芯的目标,再告诉行走的路线,很有针对性,听的人会集中精力去理解,具有很强的读者意识,明显比前段好。可见写作时预设一个读者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读者意识,容易失去目标,较难写好文章。
其次,学习六大写作结构。
根据自上而下的原则,最重要的观点要被人看到。写作中最常用的六种结构包括:范畴结构,评价结构,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因果结构。
在这些结构中,顺序是重要的,不同情况,重要的程度不同。
顺序重要的结构包括四种:时间、线性、比较和因果。因为时间结构好理解,我们说说线性结构、比较结构和因果结构。线性结构则按顺序来,从第一项至最后一项;比较结构必须先谈最重要的观点。因果结构一般先说原因,再说结果。
范畴结构和评价结构的顺序不是很重要,比如,按范畴结构来,先说韩国,再说日本,最后中国,还是先说中国,再说日本,最后韩国,都没关系。
除了顺序,我们要具体了解结构的基本模式。以因果结构为例,它有四种符号模式,分别是A导致B,A和B导致C,A到B,A和B到C;它的恰当顺序是先讨论先发生的事情,接着讨论后来的事件,反之亦然;它有两项示范的例子,即我们来谈谈焦虑是否是学区房价格上升的原因,也有三项示范的例子,即我们来谈谈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以及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议。
样例如下:
我们看一下样例大纲。
引言
我们来比较一下本公司和竞争对手
规模方面……
产品和服务方面……
客户资源方面……
结语
所以,结构的关键在于清晰的条理,清晰的条理来自于明晰的思考。文字有条理只是表面现象,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2、风格
风格是写作的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当的例子撑住所写内容。要达到风格的层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所说内容,有自己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某人指责他人偷东西,都要对方拿出证据自证清白。这完全搞错了对象。自己所提的观点必须自己拿出依据来证明。不然,法院要求被告和原告各自摆出证据,意义何在?
要有支撑的效果,需要使用准确、具体的例子。这是好作品和普通作品的最大区别。
那么,如何写出准确具体的例子?答案就是使用具体准确的词。我们看一例子。
公司利润下降百分之十,因为总体成本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如果这句话只说利润下降,总体成本增加。在公司,有人会问下降多少,增加多少。所以,语言还是要准确具体。
然后,写出具体的事例和细节。
美国教授安布勒在《美国历史学评论》发表文章《大众电影与殖民地的观众》,开头写了非洲某地方的情况:
在20世纪40至50年代,没有一个去过位于非洲中部盛产铜矿的北罗德西亚殖民地(赞比亚)的游客可以逃脱掉受美国电影影响的视觉印象。在铜带省,大量的工棚里居住着非洲矿工和他们的家人,成群的非洲男孩,“穿着自家做的纸的皮套裤,戴着牛仔帽,拿着粗糙制作的木头手枪”,在街头巷尾的各个地方奔跑嬉戏,无止境地玩着牛仔与印第安人的游戏。另外一些人则表现得“更邪恶,……眼睛上戴着黑色的面具,皮带上挂着木制的匕首”。当他们进行模拟战争时,能听见他们大叫“耶凯,耶凯”,这是当地人对“杰克”(Jack)的错误发音。
开头展现了非洲男孩受到好莱坞电影影响的各种细节,生动可感,印象颇深,篇幅较长。但是,这样写下来,会遇到一个问题——不够简洁。细节与简洁产生一定的冲突,需要权衡。充分的细节使文章更长,但这不是冗长,而是必要的。否则,文章的说服力不强,因为内容缺少具体的支撑显得干巴巴的。
细节多的事例好,细节少的事实也行。
我们再看事例简略的论证。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表明一个观点,就是中国人并未完全失去自信力。然后他讲了依据: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说的这部分人,显然有自信,否则,不会去抗争。
其次,由内容提供支撑的依据固然好,假如作者能提供个性化例证,将更加受读者欢迎。个性化的例子需要准确典型的,不是随意的。读者乐意通过这样的个人经历了解某种情况,因为个性化的事例使文章更令人难忘。
一位年轻记者驻印尼的经历了当地的饥饿年代。他这样呈现饥饿的情形:
但是,你忘不掉的是他们的脸,像重复出现的梦魇画面。他们总是回来,挥之不去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茅屋窗户后面向外望,眼神空洞。他们身陷的眼睛毫无生气,皮肤紧紧地贴着背部,双手向外伸,眼神呆滞萎靡地乞求着。我走过这饥荒的痛苦,犹如在梦中一般。
文段中出现皮肤贴背和眼神乞求的生动描写,具有画面感,颇有代表性,让人对饥荒的年代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还是自身的经历,尤其令人难忘。
为了达到个性化的目标,还可采用文学技巧提升效果。方法有轶事、引用、类比、明喻和暗喻。
我们看引用的方法。引用是十分有说明力的工具,尤其是名人或伟人所说的话。引语得当,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关于读书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们引用他的话,很有说服力。
3、可读性
文章不管多长,都要有可读性。可读性与表达方式、材料的视觉愉悦感等有关。那么,怎么获得好读的效果呢?
第一,增加文字周围的空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文档增加页边的空间,用空白行把段落隔开。文字不会显得密密麻麻,而是有些疏朗,效果就好多了。当然,空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适当范围内。如果行距过大,一页看不了几行字也会遭到批评。因此,文档应隔出一定空间。
第二,凸显关键词和短语。突出的方式可采用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列举和阴影。我们以粗体和破折号为例。
粗体即加黑字体,可用于强调关键词,与未加黑的字体形成比照,关键点显得鲜明。这适合宣传单,简历等材料,因为这类材料的读者不愿意多花时间看。两种字体一定要形成对比,当然不能过度使用。一篇文章全部使用粗体就没什么效果。
破折号以灵动的方式对词语或短语进行强调。例子如下:
世界上记载日期最古老的书籍——《金刚经》——是一部封面绚丽、装饰精美的书。此书著于公元868年,1907年在中国敦煌附近的一个洞穴中被发现。
一个破折号,在文章中常见;两个破折号显示重视的程度,人一般会注意到《金刚经》,效果很好。
第三,用好标题。对于写作而言,标题有助于高效传递信息。我们看下面的文章,文章的具体内容已省略。
钻石4C
Color 色度
…………
Clarity 精读
…………
Cut 切工
…………
Carat Weight 重量
…………
文中的小标题单独成一行,字数少,很醒目,引导读者的注意力。读者快速获得信息。即使读者不经意,也会关注到它。
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提醒我们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增加文字周围的空间,用好标题,凸显关键词和短语,遵循“自上而下”的构思法,熟练运用六大结构,采用事例和细节支撑内容,使用个性经历和文学手段为内容增色。
所以,我们通过可读性愉悦读者的视觉,通过结构解决谋篇布局的问题,通过风格落实支撑性内容。三点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一个整体。
因此,文章看起来爽心悦目,信息突出,结论鲜明。
总之,文章不能凭感觉下笔,而是需要适用的方法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