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文章写得好的句子-赞赏别人文章写得好,该如何阐述才能不显“小白”,具有高手风范

形容文章写得好的句子-赞赏别人文章写得好,该如何阐述才能不显“小白”,具有高手风范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20 03:24:17
阅读:
最新资讯《形容文章写得好的句子-赞赏别人文章写得好,该如何阐述才能不显“小白”,具有高手风范》主要内容是-形容文章写得好的句子,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当我们看到一篇好文章时,总会由衷地感叹“写得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呢?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不知“文章好在哪里”的原因

不知“文章好在哪里”,我们可能以为是能力素质的问题,细细想来,能力素质是一个方面,更多时候是技巧的问题。


1.缺乏拓展思考的意识。长辈总是教导我们不要“读死书”,意思是要养成勤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身在书中、心游书外,掌握用发散性、延伸性、拓展性思维解析书中观点的方法。我们之所以讲不出文章好在哪里,根本症结就在于“读死书”,缺乏对文章问题、观点、矛盾、结论的辩证思考,主动怀疑、带着疑问读书的自主意识欠缺。


2.缺乏分析判断的技巧。曾有人在网上自爆年拆解500本书。如此高能地读书虽属罕见,但他们运用思维导图、撰写书评来读书的方法,却非常有借鉴价值。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读书,核心在于他们掌握了高质量读书的技巧。我们对“文章好在哪里”讲不出个所以然,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读书经验,没有掌握高能的读书技巧,缺乏辨别文章质量高低技能!


3.缺乏知识底蕴的积累。感叹“真好”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当别人点到自己认知盲点、知识盲区时,内心深处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真牛”的感慨,当别人道出了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心里话时,总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其实,我们的感叹除却赞美,更多是无奈。细思问题根源,厚积薄发、久久为功的功力不够才是真正病灶。


二、掌握阅读技巧的必要性

庖丁之所能秀高超解牛之技,那是因为庖丁对牛的经脉、骨架、肌肉结构了然于胸。掌握阅读技巧,是培养逻辑思维、丰富写作技巧、拓展知识储备的必要条件。


1.培养逻辑思维的需要。每篇文章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丝线”,我们称之为“主线”,也是常讲的逻辑。有的文章以时间为主线,有的文章以事件发展为主线......能不能把文章读懂,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抓住文章的主线或逻辑。经常阅读逻辑性强的文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这对于公文写作者来讲尤其重要。因为写公文最重要的步骤便是列提纲,列提纲也就是理顺逻辑。所以,掌握阅读技巧,熟谙文章逻辑,直接效果便是文章主线清晰,间接效果是逻辑思维显著增强。


2.丰富写作技巧的需要。每篇好文章都是作者精湛写作技能的孔雀开屏,文章中蕴藏的新颖思路、破题技巧、思维逻辑、结构布局、词句搭配方式,无不是作者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现。深入细致地解剖一篇文章,比闭门撰写10稿效果更好。机关“笔杆子”常讲写作要“多看、多思、多想”,实质就是告诫我们,丰富写作技能最直接的办法是参考借鉴、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办法是多学习多琢磨多积累。


3.拓展知识储备的需要。什么样的文章最能吸引人?对于公文而言,新颖观点最吸引人。曾经有人这样描述班子团结:“一班人”像“石榴籽”紧密团结在一起,只要大家能攥指成拳,便形成攻坚克难的“拳头力量”;有人在分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引用“割韭菜”来批评治标不治本的虚假作风......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背后是作者丰富阅历与厚实积累的集中表现。如果我们掌握了阅读技巧,便能从文章中汲取营养,拓展思维眼界,增加知识储备,为以后写出生动文字“广积粮、高筑墙”。


三、如何正确判断文章优劣

究竟该如何判断一篇文章的优劣,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呢?个人认为,只需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规律,便能轻松解析文章曲折!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五个判断”。


第一步:判断文章体裁


世间一切均是由事与物组合而成,人类认识新事物,会习惯性地会为其命名,意图在于方便识别和辨认。这有点像饭馆点菜,菜单会根据热菜、凉菜,肉菜、蔬菜,特色菜、家常菜来区分标注菜名,目的就是方便顾客一目了然,快速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菜目。阅读文章同样如此,没有人会在第一眼把注意力放在具体内容上,总是首先判断文章属于什么体裁,是否符合自己认知。特别是公文写作者,阅读文章时更具针对性,比如撰写一份活动报告,有经验的“笔杆子”在寻找素材时,通常会以文章体裁作为首要搜索条件。


那么如何区分文章体裁呢?文章的文体通常分为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公文材料属于文章体裁中的应用文范畴,就像前面提到了总结材料,它就属于报告性应用文。


因此,我们阅读文章时,首先应判断其类别属性,才能以其要素、性质、特征为标准,判断文章是否符合好文章条件。同时,因熟知文章体裁属性,才能准确理解性质相近文章之间的差异与区别,比如决议与决定、批示与批复、通告与通报……等等。


第二步:判断文章章法


章法就是规矩、规律,也是文章的主线与逻辑。一篇文章的脉络是否清晰,往往决定了文章的价值与生存机率。我们通常是如何判断文章脉络是否清晰的呢?


一是看文章主线是否明朗。时间或事物的发展过程,常常被当作文章的主线。比如,半年工作总结,通常以时间为轴线对工作进行讲评;某个专项工作报告,则是以事件发展为主线进行总结汇报。阅读文章时,首先需要判断主线是否一目了然、清晰明朗,初步确实文章质量优劣。


二是看提纲是否严谨协调。提纲是写作者破题、构思的思想精华。提纲前后是否照应,相互是否兼容,层次是否明了,主次是否清楚,比例是否协调,这些判断标准,是概略决定文章优劣的关键。阅读文章时,以此为参考,检验文章质量。


三是看前后逻辑是否顺畅。公文材料逻辑相对简单,基本逻辑关系常分三种:总分、并列、递进关系。三种逻辑并非各自为阵、孤立存在,往往交叉融合、互为依靠。阅读文章时,先从提纲中判断出大逻辑,而后从各段落判断出小逻辑,只要这些逻辑之间协调并存,关系清晰明了,文章质量不会差到哪去。


第三步:判断文章风格


风格是作者独秀于林的写作方式与习惯。比如,有人喜欢附庸风雅,那么他写的材料就会“之乎者也”多一些,譬如形容初春微凉,就用“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形容淡泊名利,就用“丹青不知老将尽,富贵于我如浮云”,等等;有人性格雷厉风行,那么他写的材料就会果敢干练一些,譬如在写材料过程中,喜欢用 “绝对”“严禁”“坚决”“务必”等语汇,构成气势恢宏的排比句子;有人经验阅历丰富,那么他写的材料就会朴实接地气一些,经常会引用一些生活现象作比喻,譬如“割韭菜”“钉钉子”“摸鱼虾”“牛鼻子”“回头浪”“夹生饭”“挠头事”“揪辫子”“高压线”“协奏曲”“隔心墙”,等等。


凡能自成风格者,皆为行业大家。写作同样如此,凡是文章独具风韵,写作之技必有可学可鉴之处。阅读自成风格的文章,不仅要抬头仰慕,而且要埋头思考,思考文章与其他同类文章有何不同?这篇文章比同类文章优秀在哪里?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启迪与感受?只有带着问号阅读,才会真正参与,融入作者意境之中,参悟出写作的精髓与要义。


第四步:判断文章文法


文法,考验的是作者对语法掌握的牢固程度。平常写作只需达到孔子“辞达而已矣”的标准就可以了。但是一份好材料,无论语句顺序、遣词造句都是非常考究的,要么读来琅琅上口,要么意蕴幽深绵长,要么论述精辟通透,同样的汉字,因文字排列组合各异,意境气质将会天差地别。


我们阅读文章,特别是公文材料,需要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就像吃糖葫芦,不能乱啃一通,要一个接一个、逐字逐句地细细咀嚼品味,不狼吞虎咽,不一目十行,真正融进去钻进去。还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子接着一锤子地敲,把词汇搭配、语法运用技巧篆刻在心、塑模成形。


当然,阅读文章也不能盲目地搞崇拜与信仰,同样需要有批判精神,要经常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下意识找找文章里词与词、句与句的结合方式有何特别之处,自己能否一一辨认,能否说出个所以然……只有注重细节研究,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第五步:判断文章语汇


语汇组合就像女子刺绣,同样颜色的丝线,同样质地的布料,不同手法、不同构思、不同颜色搭配,刺绣图案将会霄壤之别。有的颜色搭配不协调,有的针法陈旧呆板,有的线路杂乱无章,作品质量一目了然!


文章同样由不同种类词语汇聚而成的,语汇如何搭配,直接影响文章质量美观。比如,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先用了“到”,又改作“过”,后改为“入”,再改作“满”,但总觉得不能准确表达意境,前前后后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敲定了“绿”字。一个“绿”字,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不仅描绘出春天的主色调,而且为春风赋予了生命,给人以“动”的感觉。


微妙之处显真功。阅读文章遇到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词语,不仅需要用心牢记,而且要用笔摘录下来,扪心自问如果换作自己,将会用如何陈述表述?能否达到同样气势效果?为什么自己想不到?比如,有人在强调规矩意识时,用不钻“小空子”、不占“小便宜”、不养“小毛病”、不打“小算盘”、不受“小意思”、不求“小安逸”、不搞“小圈子”来标注红线底线;有人在强调转改作风时,用“橡皮泥”“软柿子”“纸老虎”“稻草人”来批驳错误思潮;有人在 强调纪律时,用“电网”没电、“地雷”不响、禁令失效、铁律“哑炮”来警示违规行为......


以上这些“橡皮泥”“软柿子”“纸老虎”“稻草人”等词汇的运用,不仅在词性与词义上表述准确恰当,而且在词汇组合上更显形象生动,这样的写作手法,既是阅读文章的一味 “调味剂”,也是升华文章层次的“催化剂”。


最后,还要判断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里对于某一个意思用了怎样的写法?这种表述方法有什么效果与作用?和其他写法又有什么不同?坚持用审视眼光去鉴赏、批评,久而久之,写作底蕴与写作能力必将大受裨益。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