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价值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为人子女,你认为最好的孝顺是什么?
很多人都觉得就是让父母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给他们最好的伙食、最好的环境……
现在的很多家庭都能满足这些物质需求,可父母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因此提高,因为对父母来说,他们更需要被满足的,还有情感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为子女的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本事,对父母的需要随之变得越来越少。
当我们熟练地玩着手机的各种功能的时候,父母会因为手机上的一些问题来问我们,有时我们的不耐心,会让父母从心里觉得孤独和不被需要。
特蕾莎修女说过:“孤独和不被需要的感觉是最悲惨的贫困。”
想让父母安享晚年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感到“被需要”。
接受父母的付出,是一种肯定
人是社会性动物,被认可是人最基本的一种心理需求。
被认可就像是一种自己存在感的证明,上了年纪的父母却逐渐丧失这个证明。
随着年纪的增大,父母的身体不断衰老,他们逐渐从社会退回了家庭,回归家庭后发现子女已长大了,已经不需要他们去支撑了,由此会产生一种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五一放假跟朋友出去相聚玩耍,朋友小莫迟到了,他到场后一边道歉,一边解释。
他出门前告诉母亲要出去玩,晚上会晚点回家,他妈妈就问他钱够不够花,他说够,可是他妈妈还是拿出钱包一直要给他钱。
朋友表示很无奈,不断和母亲解释自己有工作、有收入,自己的钱够用,最终还是拗不过母亲,拿着200块钱出门了。
我们几个朋友都用羡慕的语气说:“你妈妈也太爱你了吧!”
过后,仔细想一下,其实这只是母亲纯粹对我们的爱吗?不是的,虽然我们已长大,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了,但父母还是想给我们钱花。
尽管他们知道我们并不缺钱,但执意要给。
像小时候我们要出去玩前会向父母要钱,拿到钱的我们,一整天都会变得特别开心。
长大后的我们更希望他们留着自己用,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于是选择拒绝他们。
而这种拒绝会让他们伤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用了,没有能力对我们好,这会让他们意识到子女长大了,不再需要自己了。
《礼记》中记载了:“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对父母的孝顺就是,要使父母从心里感到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意愿,想办法让他们开心,让他们过得舒适。
面对他们的好意,我们不如先去接受它,顺从他们的意愿,认可他们对我们的付出,肯定他们的价值,然后将他们给予的用另一种方式去补偿他们。
父母的安全感来自于被需要
庄子说:“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孝顺父母最高的境界就是让父母感到安定、有安全感。父母随着年纪的增大和子女的长大,他们会产生无力感,害怕自己衰老、没用,成为子女的累赘。
给父母安全感的最好方式,是通过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告诉父母,他们并没有因为衰老而变得没有用。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在老莱子七十岁的时候,他从不在自己父母面前说“老”这个字,因为他害怕说自己老,父母会觉得是在变相提醒他们更老了。
为了让父母开心,他常常像孩童时候穿着花衣服装逗父母开心,也常常用两个木桶装些水,用扁担挑着,学着像小时候刚开始学担水时。
在大堂外故意滑倒,打翻水桶,装出像小孩子的声音大哭,引起父母的注意。
让父母觉得他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就会觉得自己也很年轻,自己的孩子还需要自己,心情自然欢喜舒畅,再看儿子的举动滑稽,自然大笑不止。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回答道:“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孩子,只要孩子还需要自己,就会有存在的意义,会忘记自己的年纪,认为自己还有可用之处。”
其实很多父母不畏惧身体的衰老,他们知道那是顺应自然的,但他们会畏惧自己的衰老会给儿女带来负担,怕自己对儿女没有用处,成为累赘。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蔡阿姨一个人住在乡下,她儿子经常提议接她去城里住,更好照顾她,可是蔡阿姨住不到几天又回乡下了。
可是自从孙女出生之后,蔡阿姨却愿意住在他家里了,儿子问蔡阿姨原因。
蔡阿姨解释道:之前儿子和儿媳都要上班,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整天没啥事可做,就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废人一样,很不自在。但是孙女出生之后,自己有事情去做了,每天只想着如何照顾好儿媳和孙女。
很多人都抨击,某些父母就是将自己一生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所以孩子长大后会没有安全感。
可是换个角度想,父母年老了,逐渐脱离社会角色回归家庭中,孩子的事情不就会占更多的分量吗?
真正的孝顺不是只有“养”,还得善待。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满足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知道自己还是有用的,这才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孝顺,是适当“用”父母
有句话说:“百孝不如一顺,百顺不如一用。”
通过适当请求父母帮助,让他们找回自己的价值,让他们觉得生活还有奔头。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伙子的母亲几年前中风导致偏瘫,母亲觉得自己是累赘还想过结束生命,整天郁郁寡欢。
后来小伙想了一个招,刻意让母亲喊自己起床。
一天下班回家他向母亲抱怨说,他今天早上闹钟闹不醒,起晚了上班迟到了,于是受到了上司的责骂,他每天早上起不了床上班总迟到。
于是从那以后天一亮,他的母亲就会慢慢地床上撑起来,一瘸一拐走到到他的房间门口,一到7点就准时喊他起床。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小伙为了帮母亲找到自己的价值,也从不在外面过夜,后来母亲的病情也得到了好转,气色也变好了。
李诞说:“我们这一代的孝道就是让父母觉得自己还有用。”
如果子女出门在外,父母会每天问过得怎么样,其实他们知道将会得到的回答,但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在子女的生活中有参与感。
父母的晚年快乐支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有用,还能给子女帮忙,而不是成为一个让人操心的累赘。
在生活中,我们吃到父亲做的菜时,可以夸赞一句“这道菜还是我爸做的好吃”,你会看到父亲暗自得意的样子;在母亲帮忙收拾行李的时候,感叹一句“还是我妈整理的好”,或许母亲会说一句“你就是长不大的小孩”,但其实心里欢喜得很。
真正的孝顺,就是让爸妈觉得他们依然被我们需要,他们对你、对你的家很重要。
唯有让父母觉得自己还有用,他们内心才会真正的愉悦,这也是让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
俗话说:“人老了,最害怕的不是孤独,而是觉得自己没什么用了。”
最好的孝顺是让父母感觉到“被需要”,肯定他们的付出,认可他们的价值,消除他们因身体衰老而产生的无力感。
当然,父母把太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照顾下一代中,并非是长久之计。
身为子女的我们,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帮助父母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其他方面找回成就感,找到自己的价值。
给父母提供最好的养老条件,永远没有让他们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