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丰碑读后感-丰碑

丰碑读后感-丰碑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21 14:43:55
阅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根据党的十九大安排部署,党中央决定,从2019年6月起,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在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要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精神的力量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用理想和信念、智慧和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凝聚起强大力量,铸就了宝贵的龙江优秀精神,激励一代代龙江人不畏风雨、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年5月视察我省时就曾指出,黑龙江进行党员干部教育,有很多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回顾过去的艰苦创业、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是为了坚定今天的理想信念,激励全省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不断开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龙江优秀精神,其历史价值超越时空,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融为一体,始终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随着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入,为配合市直各单位更有力地组织学习、观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片及相关视频,从本期起哈尔滨日报理论专刊将相继推出由中共黑龙江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黑龙江省委组织部联合录制的系列电视专题片《丰碑》:《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英雄的选择——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初心本色》《初心无悔——马旭同志先进事迹》专题片解说词,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者


第一部东北抗联精神


眼前这位老人,名叫李敏,虽然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但她却不大关心养生保健。平日里做得最多的,就是向来访的客人,或者到机关、社区和学校讲述东北抗联故事。这座院子,是老人的家,也是一个小型的抗联纪念馆。随着岁月的流逝,老人更加怀念那些故去的战友,还有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拥有世界一流装备,陆海空军齐全的20多万东北军,大部分奉命撤到山海关以内,让只有两万多人的日本关东军很快就占领了东北大部,并扶持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他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我东北3000多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果断肩负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重任。“9·18”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中指出,要组织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部队,并发动游击战争。很快,受党组织派遣,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在东北创建了磐石、珲春、珠河等十几支抗日游击队。他们联合和支持义勇军抗日武装,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仅半年时间,各种抗日武装就发展到30多万人。广大爱国军民本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敌寇的洪流中,义勇军的活动区域遍及东北一百多个县,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片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当时抗日烽火燃烧东北大地的真实写照。据当年日伪官方报告称,仅从1931年9月到1933年2月,他们平均每月“讨伐”义勇军150多次,日满军伤亡6540多人,每月从“满洲”经神户运回国内的日军尸体达50多具。然而,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以及缺乏统一领导和纪律不够严明等弱点,义勇军大规模的抗日活动不到两年就陆续失败了。


黑龙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抗联部队十一个军中,有九个半军战斗在这片土地上,在黑龙江人民的无私援助和支持下,这支鼎盛时期才3万多人的抗日武装,同几十万凶残的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斗争,仅从1933年到1936年,他们就发动袭击数千次,攻打城镇百余座,不但歼灭了敌人大批有生力量,而且有力地牵制了大量日伪军入关作战。在那个残酷的岁月里,不但我国东北军民携手抗敌,而且以金日成、金策、崔庸健为代表的许多朝鲜共产主义者,也参加到东北抗联队伍中来,中朝民族在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用鲜血凝成了伟大的友谊。


这是一场中外军事史上实力极为悬殊的对决,一方是日本举全国之力打造的,被称为“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总兵力十几万人,同时有大量的伪满洲国军警部队,还有飞机、坦克、汽车等强大的火力支援。而战争的另一方,东北抗联没有国民政府任何支援,他们缺医少药、武器简陋,大都没有经过训练就扛枪打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极其悲壮而惨烈的反侵略战争。


战场呼唤英雄,英雄创造奇迹。


杨靖宇,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字幕显示: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化名张贯一,河南确山人。曾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兼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他率领部队在南满地区坚持抗战八年多。杨靖宇部队的骁勇善战,令敌人心惊胆寒,他们不断用重金悬赏他的人头。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令日寇大为头痛的,还有和杨靖宇并称为“南杨北赵”的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歌曲《嫂子颂》片段1: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字幕显示:赵尚志,辽宁朝阳人。10岁时迁居哈尔滨,黄埔军校第四期班学员。曾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很多人是通过影视剧熟悉赵尚志形象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赵尚志又是怎样的呢?1932年8月30日,巴彦游击队负责人张甲洲和赵尚志率部攻打并占领了巴彦县城后,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这个手持马鞭、居中而坐、个子相对矮小的年轻人,就是赵尚志。虽然这时的他只有24岁,但已经是具有7年党龄、令敌人心惊胆寒的游击队参谋长了。


据抗联老战士回忆,赵尚志作战极其勇猛,经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1937年3月初的一天,赵尚志带领300多名战士,在通北县山区的“冰趟子”一带,对尾随追击的日军进行了伏击。日军凭借精良武器和兵力优势,多次对抗联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抗联部队则用简陋的武器和敌人一直激战到深夜。在凛冽的寒风中,许多战士的手都冻僵了,甚至都很难扣动扳机。最后在黎明前的冲锋中,终于将敌人彻底击溃。此战,我军牺牲7人,日军死伤300多人,守田大佐等7名日军军官被击毙。“冰趟子”伏击战,成为抗联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日本关东军在其发布的《关于满洲国的治安》中承认:“松花江两岸的匪团,是品质最恶劣、最顽强,行动最活跃的匪团,其代表者是以赵尚志为首所率领的共匪”。关东军中还出现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的说法。1935年,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称赵尚志为“民族英雄”。


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整个中国,下决心要彻底消灭东北抗联这个“心腹大患”。从1935年开始,关东军对东北抗日军民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疯狂讨伐和围剿,使抗联部队受到重创。仅1937年7月开始的“三江特别大讨伐”,就造成抗联干部战士死亡2700多人。日军对被抓捕的抗日军民极为残暴。据“伪满”第三军管区中将司令官赵秋航解放后交代,1937年冬,被“肃正”工作班抓捕的“通共”嫌疑犯700多人,为了营造恐怖气氛,他们每天只杀几个,直到全部杀完。有的日军甚至灭绝人性地将嫌疑犯的心脏剜出来取乐。还有一次,他们逮捕了8名嫌疑犯,把男的先杀了,一个女嫌犯被三个日军轮奸后,也用刺刀挑死了。


关东军强力推行所谓的民“匪”分离、“归屯并户”政策,把广大百姓强行驱赶和围困在一个个封闭的“集团部落”里,彻底切断了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住所没了,给养没了,兵源没了。从此,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的抗联部队被逼进了深山,过起了“野人”般的生活,也陷入被敌人分割包围和剿灭的险境。抗联战士们说,1938年以后的饭是用血换来的。枪不响,就吃不上饭;有的战士说,他宁愿在战斗中被打死,也不愿冻死饿死!据抗联一军军部机枪手姜殿元回忆,饥饿经常折磨得他们甚至做梦还在搞粮食;抗联三军老战士马广荣回忆,1941年夏天,他们十几天没吃上一粒粮食,天天吃野菜,头昏眼花腿发抖。有时候甚至从野兽的粪便里找没有消化掉的食物吃;老战士乔邦义是在抗联最艰苦时入队的。他回忆说,那时没有衣服穿,打死敌人后,就马上量个头,大个找大个,小个找小个,从死人身上扒衣服穿。


在祥和宁静的今天,冰雪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但对当年被逼进深山的抗联部队来说,冰天雪地无异于葬身之所。


《露营之歌》片段。


这首诞生于1938年的《露营之歌》,是李兆麟和他的战友们创作的,是当年抗联部队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采访冯淑艳:“冬天吐唾沫儿都冻冰啊,我们就那个坚持,就那么的,扒树皮还得跟小日本子打仗啊。”采访单立志:“(伤员)瞪眼还在那看呢,你就得扔下,你还得走啊,不走,敌人跟着你,你怎么办?就这样扔下了。不冻死饿死也被敌人打了杀了。”抗联老战士单立志回忆,许多战友都被冻死饿死了。人是先从脚往上冻,最后脑袋都冻坏了,走着走着抱着树就痴呆了,还有知觉的人让我们给他一枪,可是谁能忍心呢……


天寒地冻,缺衣少食,强敌追杀。抗联部队处于极度恶劣的环境中。老战士们说,那时的冬天真叫冷啊,把森林里的大树都冻裂了,何况是人呢?有时候真是生不如死啊,但是为了抗日,还得咬牙活下去。没有敌情时还可以打点野味,生火煮着吃。可一有敌人搜山,就更惨了。


抗联将士们的鲜血,流淌在松花江和牡丹江的激流中,他们的遗骨,散落在长白山和兴安岭的密林里。这个阶段抗联部队牺牲的比例是非常惊人的。采访赵俊清:“在艰苦的斗争中,冻死病死饿死的这个数字,不次于被在战场上被打死的。”


抗联部队如此惨烈,那么此时他们的对手——日本关东军过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这是日军拍摄的《野副讨伐队相册》中的一张照片,反映的是追剿抗联部队的几个日军士兵,坐在东北的火炕上展示家书、美女宣传画以及书刊等慰问品。他们个个营养良好,满面红光。


但是,抗联战士们一直在坚持战斗,他们有无坚不摧的强大意志。1938年3月18日,抗联五军连长李海峰和指导员班路义等12名战士,为保卫总部密营,阻止日军和伪兴安军的追剿,在宝清县小孤山,与大批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后来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块砸。最后,为防止枪支落入敌手,连长李海峰命令战士们把枪支砸坏抛到雪谷里。12名战士壮烈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山顶皑皑白雪。为纪念这些英雄,后来这座小孤山被人们称为“12烈士山”。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赋诗怀念:“不惜捐驱为革命,但愿失土早日归。他年民族全解放,指点沙场吊忠魂。”


从东北抗联部队诞生的那天起,忠诚与背叛这两个词就时刻考验着每一个成员。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绝大多数共产党人苦苦地坚守着信仰;但也有极少数人选择了背叛,给抗战军民造成极大的杀伤力。


在吉林东部的深山老林里,杨靖宇和战友们已经与日伪军苦战了八年多。在数倍于己的敌人追剿下,将军身边的部队从几百人减少到几十人,现在只剩下五六个人了。随着军需部长胡国臣和师长程斌的叛变,将士们赖以栖身的密营全部被捣毁。暴露于冰天雪地之中,弄不到一点粮食的杨靖宇,陷入了绝境。这位身高一米九十多的河南汉子,已经七八天没吃粮食了,身体极为虚弱。采访孙传海:“杨靖宇说,敌人抓的主要是我,分开了呢,把革命的种子保存下来,来春,春暖花开,青纱帐起来,你们可以组织人再战,再打日本。”2月23日,21名日伪军将杨靖宇围困起来,这位东北抗联一路军总司令,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日伪档案记载了当时他们的对话:


“你是杨司令吗?”


“是的,我就是。”


“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虽然临难,但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好吧,这是你死我活,射击!”


在随后的激烈对射中,杨靖宇最终不幸中弹身亡。这一天,是那年的正月十六。好几天没吃粮食,杨靖宇究竟靠什么支撑了这么久?日军对此十分困惑,他们解剖了杨靖宇的尸体后,目瞪口呆。采访刘志青:“发现杨靖宇的尸体,一粒粮食也没有,就是草根棉絮这样的东西。”采访曲志敏:“那年我放学,走到二交站那儿,我就看日本人还有伪警察,就拿小旗,带小胡的,在他旁边,就这么样的,中国人的志气的有。”


杨靖宇牺牲后不久,他的老战友赵尚志也陷入了人生的低谷。1941年初,赵尚志在苏联时,被北满省委错误地开除了党籍,撤销了军权。即使这样,时刻不忘抗日的赵尚志仍然发誓说,就是死,我也要死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1942年初,他从苏联回国重返抗日战场。但是这次等待他的,却是日伪警特人员布下的抓捕大网。作为头号剿杀目标,敌人曾悬赏1万块大洋抓捕他。这次,获得情报的敌人派出多路人马,在小兴安岭密林里多次进行“地毯式”搜寻,却无功而返。但2月12日凌晨,就在赵尚志率队准备袭击梧桐河警察分驻所的路上,混进队伍里的特务刘德山,向赵尚志射出了罪恶的子弹。在击毙了特务后,赵尚志终因失血过多而落入敌手。


据档案记载,赵尚志对审讯他的日伪警察说,“我是赵尚志,你们和我不同样是中国人吗?却成了卖国贼,该杀!”在负伤8小时后,这位叱咤疆场十余年的抗日英雄,在这片深爱着的土地上,留下了他的浩然之气。


赵尚志牺牲后,敌人拍下了这张照片。也许是最终没能亲眼看到日寇被驱逐,英雄赵尚志死不瞑目!再过两天,就是那个蛇年的除夕了。正当庆祝春节的鞭炮声响起的时候,赵尚志的头颅被敌人割下,送往长春“请功”,他的躯体则被推进了松花江的冰窟窿。


像杨靖宇和赵尚志一样,抗联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也是一员抗日猛将。这个外表英俊潇洒,有着“翩翩美男子”之称的小伙子,打起侵略者毫不手软。1942年冬天,他率队与数倍于己的日军在镜泊湖附近激战,最后弹尽粮绝的陈翰章身负重伤,但依然怒目圆睁痛斥日寇。敌人残暴地对他割舌、刺眼,这位“镜泊英雄”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陈翰章牺牲时年仅28岁。为了民族不灭种,三代单传的陈家,从此断了“香火”。


汤原县的大地主黄有,因为不忍看到日寇残害父老乡亲,抛弃了家产投身抗联队伍。1937年冬,他机智地将一支日军“讨伐队”骗进小兴安岭风雪弥漫的深山老林里,致使700多个鬼子,除了30几个侥幸逃出外,其余的全都冻死在大山里。黄有虽然冻坏了手脚,但终于有幸逃了回来。此后,日军曾多次派出部队专门追杀他,黄有不幸被俘,但他临危不惧,毫不屈服,临刑前仍不停痛骂日寇。冯仲云称他为“脑海里永远不能忘记的人”。


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其实,当残酷的战争真的来临时,有抱负、有血性的女人没有选择走开!


1938年10月的一天,抗联五军部分战士,在行进到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边时,突然被日军偷袭。此时,正要过河的冷云等8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不停地向敌人开火。敌人叫嚣着扑了过来,在前有激流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8名女战士“宁可投江也不投降”,相互搀扶着,毅然走进了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壮烈牺牲。她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9岁。


面对强敌,不屈服不退缩,舍生忘死、浴血拼杀,用鲜血染红党旗,用生命护佑国土,这是东北抗联始终不变的信念。


她,是共产党员李坤泰。1932年春,在接到去东北工作的命令后,毅然把不满3岁的儿子交给亲属抚养,就匆匆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在珠河,她被任命为抗联三军二团任政治部主任。为了方便工作,此后她化名——赵一曼。


“红装白马奔驰于丛山密林,常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战术,使我备感难以对付……”这是当时日伪报纸对赵一曼形象的描述。赵一曼一面组织妇女送情报、搞枪支、护理伤员,一面配合赵尚志部队进行游击作战。在1935年11月的一次战斗中,赵一曼不幸负伤被俘。


这里是哈尔滨一曼街的东北烈士纪念馆,解放前曾是伪哈尔滨警察厅,当年对赵一曼的审讯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审讯室虽然设在地下一层,但对赵一曼来说,这里却无异于十八层地狱。吊打、鞭抽、火烤、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轮番上阵,赵一曼被折磨得一次次昏死过去。杀害过654名抗日军民的“伪满洲国”警务指导官大野泰治,曾亲自审问和拷打赵一曼近两个小时。但她始终没有吐露一句关于抗联的秘密。哈尔滨伪满特务、外号“小阎王”的吴树桂,在解放后招供说,“我一生给很多人用过刑,第一次遇见赵一曼这样的女人,真像铁块一样坚硬。”1936年8月2号,在被押往珠河县的火车上,赵一曼给离别了4年多,当时已经7岁的儿子,留下了这封感人肺腑的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从容地走向了刑场,她短暂而灿烂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第31个年轮上。也兑现了她此前的铮铮誓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平日柔弱的女人们,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却变得异常刚烈。抗联女战士庄凤,在参加部队前就是一位母亲,孩子还不满两岁,她就走进了枪林弹雨。采访庄凤:“我们的力量比敌人少得多,遭遇了,硬跟敌人拼,是拼不了的,我们子弹少我们会节省,从顶上放石头,你上吧敌人,你往上爬吧,爬就放石头打,非常节省子弹,敌人几次都没攻上去。枪筒子打热了怎么办,热得烫手,尿尿浇,所以一直从早晨打,打了一天。”


女兵们也渴望爱情,也想生儿育女,但她们更担心无辜的孩子被战争所摧残。在西征途中,为了避免被追击的敌人发现,某团政委全长海夫妇就失去了自己的孩子。采访庄凤:“这孩子他冷啊,又饿又冷,他就要哭。他不懂事,干脆不要孩子要集体,要集体利益,把孩子搁手捂上,堵上就哭不了了呗,这等着敌人也过去了,被服厂的人也没有受到损失,孩子却憋了个确青,憋死了。”


在抗联队伍里,女兵常常要和男人一样,抱着枪和衣而睡,随时准备同敌人战斗。她们常年爬冰卧雪,风餐露宿,早已超出了生理极限。有的女战士为了不让月经来,在冰冷的河水里冻自己的身子,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些战地黄花,柔弱而又坚韧,令人怜惜而又敬仰。


不少侵华日军都感到无法理解,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些共产党员和抗联将士?有的甚至怀疑他们是服用了某种“特殊的药物”。许多抗联战士说,如果真的有这种“特殊药物”的话,那它就是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就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那颗赤子之心!著名记者穆青曾写道:“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中国人民正是依靠这批伟大的民族脊梁,依靠他们拼死的抗争精神,才免遭灭亡。”


由于日伪军的疯狂剿杀,特别是杨靖宇、赵尚志等将领的先后蒙难,致使东北的“红地盘”不断萎缩,抗日联军也从鼎盛时期的3万多人锐减到1000多人。为保存力量继续战斗,1940年后,除少数部队留下来坚持抗战外,大部分转入苏联远东地区进行整训,成立了东北抗联教导旅,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第88步兵旅”。在获得苏军的物资支持和现代化作战训练后,抗联部队的战斗力大为增强。东北抗联将士和苏联反法西斯红军紧密团结、互相支援,共同与日本法西斯恶魔进行战斗。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将领,带领330多名东北抗联教导旅干部战士配合苏军行动,从水、陆、空三路分批返回东北战场。教导旅中的170名朝鲜同志组成新的部队,由金日成率领返回朝鲜。临别时周保中与金日成、金策等同志紧紧拥抱,他们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让他们依依难舍。


经过近1个月的激战,1945年9月3日,被日寇侵占长达14年的东北地区,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得东北者得天下”。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迅速作出了向东北进军,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战略部署。周保中等抗联教导旅将士,利用兼任苏军驻东北各地卫戍副司令的有利身份,迅速抢占了长春、沈阳和哈尔滨等12个大中型城市以及57个战略要地。他们在打击敌特的同时,积极筹建人民政权,特别是收缴了大批日伪军武器弹药,并组建了4万多人的东北人民自卫军,为我军建立稳固的东北根据地和最终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联惨烈,将士们死于日寇之手的甚多。翻开古今中外的战争史册,很少有哪一支军队,从它的总司令到普通土兵,在10多年的时间里经常面临着饿死、冻死、病死、战死的威胁和叛徒的出卖,部队总兵力减员达90%以上。东北抗日联军牺牲的师以上干部100多位,其中军长就有10位之多。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永垂不朽的“东北抗联精神”。那就是:


勇赴国难、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


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勇于开拓、不畏艰辛的艰苦奋斗精神;


英勇顽强、抗击外辱的国际主义精神。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给东北抗日联军发出的致敬电中说,“你们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雄,应该永远被铭记。哈尔滨光复后,先后将四条主要街道更名为靖宇街、尚志大街、一曼街和兆麟街,以纪念这些抗联英雄们。


如今,那些战火硝烟和流血牺牲已经离我们远去,人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多么希望,每天川流不息从这里走过的人们,仍会细细品味这些名字所蕴含的意义;多么希望我们的子孙,永远记得他们背后的故事;永远铭记,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站成了山、化成了水,守护着我们的和平与安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没有他们的死,哪来我们的生!


兴安莽莽,黑水汤汤;


抗联英烈,山高水长!


字幕:在本片制作过程中,2018年7月21日,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因病离世,享年95周岁。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