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份同样的家庭作业,就是观看中央一台《开学第一课》,并写观后感。今天,我们收到黄老师发来的投稿↓↓↓
《开学第一课》10年,
“观后感”该怎么写
文 / 山栀子
全国同上“开学第一课”,掐指算来,历时10年。
写一篇观后感,也因之成了全国中小学生入学的第一次作业、第一篇作文。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究竟怎么写?
简单点说,就是“观”+“感”。前者是看到了什么,后者是想到了什么。
有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多。
是的,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有功夫巨星成龙大哥,有记实摄影家解海龙爷爷,有京剧少年”王泓翔,有世界珠心算冠军王桐晶,有教育专家俞敏洪,有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总设计师等,还有歌手张杰带来充满激情和力量的《少年中国说》等等。
如何选择。挑选观看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写,最能触动内心的镜头写,可以是人物的某一句话,或某一种表情。一两个镜头,一个人物或故事即可,或是其中的某一堂课。你可以小到只写其中的一首诗,或一首歌。例如,节目中的俞敏洪和马云都是经历三次高考才通过,俞敏洪获得北大通知书的时候正在菜地里,就是写作观后感的好素材。感动自己的,才能感动别人。所以,我们在选择时,要选择触动自己的东西,不要面面俱到,似是而非。
如何写“观”。两种写法,其一是概括法,简要概括人物的故事。其二是细节法,再现人物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场景。
难在写“感”。
首先要找准“感点”。寻找感点的基本方法,是紧扣课堂的主题。如第一堂课的主题是“梦想”。无论是成龙,还是解海龙或是其照片中的孩子,都在诠释“梦想启发创造,梦想成就未来”这一主题。切准了“感点”,我们就可以再回首梳理电视节目中的“感人镜头”,如成龙身上的“累累伤痕”。
重点在提炼“观点”。想到了什么,想到的或许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关键在如何用不同的文字表达相同的感受。以第一课为例,成龙的述说,大家能很快想到的是,拼搏精神铸就中国梦;要创造,要有梦想,还要敢拼搏。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聚焦他口述的无数“伤痕”和主持人给他身上贴的无数“勋章”,我们就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外表光鲜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或者是,成功没有捷径,光环满身往往与“累累伤痕”成正比。这样的观点就新鲜多了。再如解海龙和他的照片,大家能很快联想到的是,爱心铸就希望,知识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成长。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从“我要上学”延伸到“我要成长”“我要成功”;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这样的思路就脱离了俗套。
表达上注意“四忌”。在写作“感悟”时,有三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一忌忘了“自己”。写感受,一定要从心出发,把自己摆进去,联系自己的生活。二忌只有“节目”。观后感,要从节目中的人物、故事中跳出来,延伸到其它类似的人和事,也就是联想。比如我们在写想像力刺激创造力时,我们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其它发明创造等。三忌头重脚轻。很多学生往往把重点放在介绍节目内容上,也就是“观”多“感”少。好的观后感,如果是一篇600字,“观”不宜超过200字。在“观”的部分,最好能见人、见事、见场景、见细节,通过前面形象的树立,为后面的感悟作好铺垫。四忌堆砌“口号”。好的观后感,绝不是成人化的思想认识带来的套话空话,“喊口号”没有吸引力也没有生命力。在写作时,很多学生会习惯用不同的句子表达同一个观点,重复啰嗦,给人一种观点的堆砌感。
最后不要忘记,拟一个响亮的标题。标题不能长,长了就不会响亮,最长的标题,也不能超过15个字。
文章来源:乐乡树人
热点新闻
HOT NEWS
觉得有用,请点赞!